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三种特殊句式的语序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16 22:30:5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韩语论文,本文研究表明,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的语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最具代表性的孤立语,因此它的语法意义是用语序及虚词来体现的,语序在汉语语法中占非常高的地位。

第一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三种特殊句式的语序偏误概况

第一节 韩国学习者习得“把”字句语序偏误概况

在北京语言大学“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 2.0”系统中进行句型选项为“‘把’字句”、考生国籍为“韩国”的错句检索后发现,语料库中韩国学生学习“把”字句的错句共有251 条。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提到,“把”字句是一种体现对事物加以处置、施加影响的句子,是一种主谓句。它是在谓语中心词前头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也可以把它称为处置式(处置即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1]在“把”字句里面,谓语动词的宾语多由介词“把”来引导。这个宾语一般都是特指或交际双方已知的。汉语的“把”字句语序为 S+把+O+V,而韩语基本语序是 SOV,即宾语在前,谓语在后,可能导致韩国学习者会误认为汉语的“把”字句就是在宾语前加上“把”字构成的句子,学习“把”字句时容易产生偏误。在“把”字句中,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有很多句子“把”这个介词后引导的宾语是没办法还原到动词之后的。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把”后的宾语就是从原来的动词宾语用“把”提前而来的。例如“农民伯伯把麦子晒到了房顶上”这个句子,不能还原为“农民伯伯晒麦子到了房顶上”。

作为汉语特殊句式的“把”字句,在很多外语中很少存在和它完全对应的句式。再加上“把”字句本身结构多样、语义复杂、使用限制条件较多,外国人掌握起来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韩语论文参考


第二节 韩国学习者习得“是……的”句语序偏误概况

“是……的”句内部结构复杂多样,而句子中“是”和“的”的本质在交流过程中更加复杂,更加灵活易变。学术界因为其丰富的语义,对这类句式中的模式分类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是……的”句语句不应单独列出,而应视为“是”字句的一种。第二个观点是“是……的”句应被单独列出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是因为“是……的”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与单纯的“是”字句有一定的不同。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应该把“是……的”句作为独立句子模式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是……的”句作为单独的句式进行研究,肯定它的存在是有独立性的,还区别了它和宾语为“的”字短语的“是”字句。刘月华等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对“是……的”句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现代汉语中有两种句子的谓语部分是由‘是……的’的格式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是……的’(一)和‘是……的’句(二)”(刘月华等,2001)[2],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1、“是……的”句式(一)

“是……的”句式(一)这种陈述表示过去已经实现或完成了特定的动作。它的中心词主要是动词。句子重点是与动作有关的某个特定方面,可以用来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方式等。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语句表示过去已经发生或完成了某动作,而不是要解释动作本身,要说明的是与该动作相关联的特定的某一个方面。“是……的”句式(一)句中一般都存在语义焦点,所以可以由提问的方式引出。它的否定形式是在“是”前加“不”,即“不是……的”。根据刘月华等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研究,句式(一)有以下四种结构:

(1)强调动作发生的处所、条件、目的、时间、方式和工具等。这类句子结构为:主语+“是”+状语+动词+“的”。例如“他是在教室午睡的。”(强调处所)、“爸爸是坐火车来我们学校的。”(强调方式)、“老师是去年结婚的。”(强调时间)

(2)强调动作施事主体。句子结构为:主语+“是”+主谓结构+“的”。这类“是……的”句用来强调句中的施事主体。从整个句子结构来看,句首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为受事主体,好比主谓结构的句子中省略了宾语。表达如“这幅毛笔字是他写的”、“桌子上的酸奶是我买的”、“这件事是姐姐告诉我的”。

第二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三种特殊句式的语序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影响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可简称为迁移;反之为叫负迁移或干扰。”(鲁健骥,1999)[2]“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第一,操同一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不同阶段上会出现不同的语法偏误;第二,在同一学习阶段上,操不同母语的学生会出现相同的语法偏误。”(李大忠,2007)[3]韩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法的总体特点,是对于汉语语序的认识不足,对于助词与介词比较敏感。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其母语--韩语的影响。不仅是韩国学生,每个国家的学习者在学习非母语语言时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受母语迁移影响较大。这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初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习者在没完全掌握目的语规则前,会对母语知识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来自相同国家、拥有同样的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会出现种类型的偏误。对初学汉语的人来说,这是他们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语语法和韩语语法之间的最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是韩语它的语法关系大都是靠多样的“格”标记体现的,汉语不是;其二是韩语的语序相对来说比汉语随意,而汉语语序则相对固定,较为严格。汉语结构为主-谓-宾(SVO),属于孤立语,语法意义主要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语序来表达。汉语的语序是比较严格的。通常,更改语法结构的顺序就会造成句义的更改。例如:“我打他”——“他打我”,语序改变以后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而韩语结构为主-宾-谓(SOV),属于黏着语[4],表达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助词和词尾黏附在实词后,例如:汉语中“我吃饭”,分别由主语/谓语/宾语组合而成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该句韩语表达是: 나는 밥을 먹는다.句子中的나是我,밥是饭,먹다是吃,以这一句话为例,나、밥、먹다并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要在나和밥后面分别加上主语助词는和宾语助词을,먹다后面要加上表示陈述的终结词尾ㅂ니다,这样才能构成一句完整的话。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泛化影响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先入为主的情况总是存在的。前面掌握的知识会对后来所学的知识产生较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时,前面所学的语言知识也会对后面所学的语言知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便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过了初级阶段以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会代替母语知识负迁移渐渐地成为下个阶段汉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通过类推,学习者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言的有限的或还不足的知识不恰当地应用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目的语语言中的新的语言点中去。这就会让他们产生偏误,这就是过度概括或过度概括的情况。“‘泛化’是一种现象,就是不同的机体以相同的方式对不一样但有相似的刺激做出反应。由此可以知道,正面的泛化或者概括是有益的,但是负面的泛化或概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是不利的。”

此类偏误通常无法找到其来源于母语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这类偏误是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总会犯相同的错误。如果说母语负迁移是初级阶段目的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等他们到中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会渐渐地取代母语负迁移的地位,成为该阶段目的语学习者偏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韩语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韩国学生汉语语序教学策略研究....................................35

第一节 针对“把”字句的语序教学策略....................................35

一、学习常用句型,掌握“把”字句的基本结构................................35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35

结语.........................43

第三章 韩国学生汉语语序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针对“把”字句的语序教学策略

在“把”字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由易到难;先教高频句型,后教低频句型;口语在前,书面语在后。[1]按照以上原则,本文针对“把”字句教学地建议如下:

一、学习常用句型,掌握“把”字句的基本结构

把”字结构形式相对复杂多样。通过对语料库 2.0 中韩国学生“把”字句的错句整理可以看出,韩国学生在每一种类型的“把”字句使用频率方面有很大差距。那教师教学时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由高频到低频的顺序,先教授最常用、学生相对容易掌握的句型结构,例如以下两种句型:

主语(施事)+把+宾语(受事)+动词+其他成分

我 把 西瓜 吃了。

老师 把 门 打开了。

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的操练,直到能熟练使用这两类“把”字句,然后再学习其他类型的、更复杂的“把”字句。可以设置“把”字句专项练习,比如让学生进行“把”字句与普通句型的转换、“把”字句排序练习等等。


结语

本文全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里面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三种特殊句式:“把”字句、“是……的”句、差比句语序偏误进行的分析,整理发现了他们学习汉语这三种语序的多类句式偏误,总结分析了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的语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最具代表性的孤立语,因此它的语法意义是用语序及虚词来体现的,语序在汉语语法中占非常高的地位。而韩语则充分体现了黏着语的一些特点,首先在语序上就和孤立语不一样。对韩语来讲,语序并不是它体现语法意义的手段,因此它的语序就相对随意。且最重要的是,汉韩两种语言的基本语序是不同的,汉语基本语序是主-谓-宾,韩语基本语序是主-宾-谓。这样一来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序时难免出现偏误。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研究偏误对外汉语教学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发现,在所有句式中,韩国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是……的”句,约占38%;“把”字句约占 10%,而比字句相对较少,约占总数的 3%。第一章首先对语料库中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三种特殊句式出现的语序偏误概况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分析了韩国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产生的一些偏误。得出结论:韩国学生学习“把”字句语序时,出错率最高的是能愿动词与否定词的位置错序,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二节分析了韩国学生学习“是……的”句产生的偏误,得出结论:在韩国学生所有“是……的”句偏误中,遗漏“是”和“的”的偏误是最多的。这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这类句式时采取回避的策略引起的偏误;第三节分析了差比句的偏误概况,发现差比句偏误中占比最高的是“跟……无法相比;比起……来,跟……相比/比”这一类。论文第二章结合第一章内容总结了韩国学生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影响、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影响、语言普遍性因素影响以及教学误导和学生策略选择影响等;第三章分别针对三种特殊句式提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师与学生方面。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