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前因组态及其绩效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01 14:36:1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以资源型企业为例,将绿色转型的“前因—后果”放到一个整合框架中,沿着“理论分析—因素识别—路径探寻—绩效影响”的主线系统探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组态和绩效,并尝试回答了以下 4 个问题:(1)哪些因素会驱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2)这些驱动因素会产生怎么样的联动效应,形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路径?(3)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怎么样的影响?(4)不同绿色转型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主要落脚点在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绿色转型不失为一条工业企业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于连超等,2019)。资源型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量大、产品市场竞争力低、环境污染严重及创新技术水平低等特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日渐凸显,绿色转型成为资源型企业保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阎俊爱等,2020)。

(1)  绿色发展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

目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目标与原则,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创纪录的高温、热浪、干旱、雷暴大风和灾难性降水等极端天气在中国范围内频发,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已开始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十四五”规划又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绿色”成为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基本底色。

1.2 文献综述

基于前文提出的研究问题,本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厘清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进一步深化本文的研究问题,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旨在研究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因素、路径及其绩效,而资源型企业的概念源于资源型经济,故以“资源型企业(resource-based enterprise)”、“资源型经济( resource-based  economy )”、“绿色转型( green transformation/transition)” “企业绩效”为关键词和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中英文检索,参考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及文献的被引频次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从基于文献计量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研究整体概况、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企业绿色转型路径、企业绿色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4 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前人研究进行述评。

1.2.1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研究整体概况分析

(1)文献检索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可以通过使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揭示发表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联系规律,有助于快速理清现有研究的演化、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借助 CitespaceV软件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选取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作为文献来源,将“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拆解为“资源型企业”和“绿色转型”进行分别检索后再组合检索,检索时间跨度设置为 1990 年至 2020 年,文献格式设置为“Article”和“期刊论文”,英文文献限定类别为“Management or Business or Economics or Ecology or Environmental Studies”等进行精炼,最终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检索到 574 篇,英文文献检索到 1208篇。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第 2 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主题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组态及其绩效,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及“企业绩效”等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是本文开展研究的基础。

2.1.1 资源型企业

资源型企业的概念是一个在中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政策驱动下产生的中国语境概念,且目前学术界仍没有对其形成统一的界定,一方面因为资源型企业的概念基于对“资源”内涵的界定,而资源的内涵本身就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因为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和拓展,每位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和视角不同。本文从这两方面的不同出发,对学术界关于资源型企业的界定进行分类整理,代表性的概念如下表 2.1 所示。

可以看出,因为对资源内涵界定和企业业务范围界定的不同,学术界对资源型企业内涵界定存在很大不同,而这些不同引起对资源型企业所涉及的行业范围界定存在较大差异,但清楚界定资源型企业的行业分类是研究者选定样本以进行实证分析的前提。王锋正(2007)将资源界定为地下矿产资源和地上动植物资源,故而其认为资源型企业应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10 个涉及地下矿产资源行业及“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皮毛羽毛(绒)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 5 个涉及地上动植物资源行业。而马富萍(2011)认为资源型企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主要指地下的矿产资源)为开发、加工、生产和经营对象的企业。因而她认为资源型企业包括除以上王锋正提到的 10 个涉及地下矿产资源行业外,还包括来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5 个行业,总共 14 个行业,虽然马富萍在界定资源型企业定义时认为自然资源主要指地下矿产资源,但其实她在行业界定时,将自然资源界定成更广泛的自然资源,不仅包含了地下矿产资源,还包含了水、气候、生物等能源。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的形成最初源于 1962 年美国生物学家 Rachel Carson 发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世界范围对人类发展观念的争论。十年后,Barbara Ward 和 Rene Dubos 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的发表,再次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同年,美国德内拉·梅多斯和乔根·兰德斯等人合著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明确提出了从“无限增长”向“可持续增长”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 1980 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被首次正式提出,到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才首次为其正式界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可持续发展并不以环保为名否定经济增长,而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2 可持续发展要求将自然资源作为基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4 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对经济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与服务价值。○5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高效优质持续的绿色、环保、节能等产业提供发展良机。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分析 .............................. 41

3.1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绿色转型系统分析 ................................... 41

3.2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因素识别 ................................... 43

第 4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前因组态分析 ................................... 49

4.1  理论逻辑分析 ..................................... 49

4.1.1  组态效应理论分析 ................................... 49

4.1.2  组态效应逻辑分析 ......................... 53

第 5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与企业绩效 ...................... 74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4

5.1.1  企业绿色转型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74

5.1.2 企业规模的调节效应分析 .................................. 77

第 6 章 不同组态绿色转型与企业绩效

6.1 理论分析

关于企业绿色转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本文的文献综述和上章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学术界仍未形成同一结论,研究大致基于组织生态理论、战略适应理论、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及传统负债观形成了正相关、负相关和倒 U 型关系 3 种结论。造成结论差异的原因排除样本选择、测量方式和变量度量维度的问题,研究者们试图从企业绿色转型的前置动因、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等方面探索绿色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机制机理以解释效果的差异,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者也认为不同类型环境战略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如和苏超(2016)以 207 家重污染行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且前瞻型环境战略在管理者认知与企业环境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与财务绩效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崔悦(2019)研究亦得出相同的结论,认为企业前瞻性环境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田翠香和沈君慧(2016)以 85 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环境战略选择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的战略选择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抵抗型环境战略和反应型环境战略会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正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而适应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正效应并不显著。解学梅等(2020)认为绿色工艺创新是制造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并以 208 家上市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对财务绩效影响存在滞后性,TMT 异质性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间的正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近十年来,企业绿色转型成为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关于企业绿色转型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尽管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各异使得很多研究结论未形成共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前人的研究多是将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和后果分开讨论,或者同时考虑时仅从某一视角出发,将企业绿色转型作为中介变量来分析前因变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以及绿色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未考虑前因要素对绿色转型的联动效应以及联动效应对企业绩效所产生影响,容易产生因果失联问题,因此,本文以资源型企业为例,将绿色转型的“前因—后果”放到一个整合框架中,沿着“理论分析—因素识别—路径探寻—绩效影响”的主线系统探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组态和绩效,并尝试回答了以下 4 个问题:(1)哪些因素会驱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2)这些驱动因素会产生怎么样的联动效应,形成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路径?(3)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怎么样的影响?(4)不同绿色转型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

本文分别采用理论分析、fsQCA 方法、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回答了以上 4 个问题,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驱动力来自于政府、市场环境和企业 3 个层面。

企业绿色转型不是一种简单静态现象,而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战略现象。因此,企业绿色转型的驱动并不是来自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个因素就可以实现的,需要考虑多层面系统的驱动效应,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了包含政府、市场和组织 3 个子系统的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自组织演化模型,并据此提出了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驱动机制概念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来自于政府、市场环境和企业 3 个层面的环境规制、政府补贴、环境动态性、环境复杂性、TMT异质性、管理者认知和技术创新水平 7 个驱动因素。

(2)存在 4 条引致高程度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路径,即管理者主导主动防御型绿色转型、技术驱动主动适应型绿色转型、管理者主导积极响应型绿色转型及政策推动被动分析型绿色转型。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并非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是不同前因条件相互作作用产生的联动效应。本文使用 fsQCA 方法讨论了 7 个前因条件对绿色转型的组态效应。首先,通过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发现单一条件并不构成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但在组态分析中发现高管理者认知对产生高程度绿色转型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