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其风险管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08 16:02:2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笔者探索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产融结合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可以为进一步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服务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产融结合政策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指出路径和方法,为我国监管部门规范银企产融结合、防范和化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从而为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 世纪末,欧美各国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使得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互行为不会受到政策当局的限制。当时,银行对于各产业间整合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因此催生了花旗、摩根、杜邦、三菱等一批“由融到产”的企业集团。由此可以看出,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相融合的发展形式在逐渐为大众所认知的同时开始逐渐被采用,尤其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而言,产融结合已成为其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方式。而我国产融结合的实践起步较晚,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初衷在于充分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体产融结合的实践,探索拓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以满足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的活力和效能。然而,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的冲击,我国产融结合的政策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公司参股商业银行的动机并不单纯,在控股商业银行之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利益输送、“掏空被参股的商业银行”,最终诱发严重的金融风险,包商银行就是典型的案例。

基于此,我国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工作做了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持续不断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力度;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的工作;2019 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将金融工作的重点放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2021 年,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和审计署等部委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监管重点也逐渐转移至金融风险防范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制度背景,在加深对金融运行规律认知的同时,对产融结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予以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论文怎么写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基于前文所论述的研究背景,我国政府对产融结合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尝试和探索,再到出台政策给予支持,充分说明政府对产融结合及其意义的认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产融结合所催生的实业风险与金融业风险交叉传递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政策当局也将这一风险的防范作为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方向。可以看出,本文侧重讨论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其风险管理。因此本文首先梳理公司参股银行的相关文献,其次整理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相关文献,最后整理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

1.2.1  关于公司参股银行的文献综述

基于前文所设定的梳理思路,本文首先对公司参股银行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于公司参股银行的研究,既有文献大多源于银行与企业间关系的探讨。传统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企业与银行在资金往来过程中存在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社会资本的存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能够被认为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银行与企业之间产生的关系,又被称作银企关联,是企业与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社会资本。对于银行而言,银企关联能够帮助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更便捷的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Diamond,1984;Fama,1985;Berlin & Loeys,1988)[11][12][13]。银企关联不仅是银行与企业之间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还反映了二者间所具有的关系资源、声誉以及隐性担保机制,良好的银企关联能够帮助企业打通与外界沟通的壁垒,缓解信息不对称(张纯和吕伟,2009;徐慧,2015;钱明等,2017;吕越等,2018)[14][15][16][1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银企关联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另一种为银行股权关联。企业高管银行背景关联,顾名思义,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在银行担任重要职务的工作经历或正在银行担任重要职务,即通过“管理人”搭建银行与企业间非正式关联的桥梁(郭牧炫,2013)[18]。关于企业高管背景关联,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Fama et al.(1983)[19]认为企业的外部董事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咨询和监督作用,进而缓解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等问题,企业的竞争力与价值随之不断提升。

第 2 章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分析

2.1.1  公司参股银行的内涵

基于前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公司参股银行的研究大多源于银行与企业间关系的探讨。银企关系,顾名思义,反映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即银行与企业在开展业务往来行为的一种融合,反映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债权关系以及中介关系等实质性关系。其中,股权关系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即企业参股银行或银行参股企业,本文所探讨的公司参股银行即公司持有商业银行的股份。

因此,本文将公司参股银行界定为公司通过持有商业银行股份而与其建立的联系,通常利用公司是否参股银行、公司参股银行金额以及公司参股银行比例等指标进行衡量。

2.1.2  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进一步总结出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主要动因如下:

(1)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是经济政策环境不断变化下的大势所趋

在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银行业政策环境不断变化,财税制度历经改革以及地方财政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为满足巴塞尔协议 8%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亟需改善自身结构以满足其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的需求,国家在政策层面倡导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与此同时,各地方相继成立了大量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打通了渠道,同时向公司参股银行提供了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

(2)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是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的需要

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再生产的一大绊脚石,而我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存在种种制度约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效率。此外,我国公司虽有资本市场为其提供资金来源,但其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再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因此需要向银行申请信贷支持,而公司通过参股银行能够与银行建立联系,进而搭建起与商业银行的沟通桥梁,拉近银企之间的“信息距离”,在缓解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使公司能够进一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2.2  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分析

2.2.1  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内涵

在明确了公司参股银行的概念之后,进一步界定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相关概念。前文在整理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相关研究提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效能”一词有三种解释,第一是效力、贡献才能,第二是效率、效果,第三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作用。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可以理解为公司参股银行的有利作用,并且本文对公司参股银行效能讨论侧重于分析其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投资效率两个方面。因此,下文分别对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的概念予以界定。

(1)融资约束

要界定融资约束的相关概念,需首先明确什么是融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将融资定义为“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基于此定义,可以进一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广义上,融资即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社会主体在金融市场中筹集资金的行为;狭义上,融资特指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为狭义上的融资,即公司筹集资金的行为。

在明确本文关于融资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对融资约束的概念予以界定。早期对于融资约束概念的界定源于 Fazzari 等人的研究,Fazzari(1988)[104]认为融资约束是指由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企业内部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外部融资成本,从而致使其无法获得有效融资。之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广义上的融资约束是指由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等问题所导致的企业内部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外部融资成本,进而导致企业的各项投资活动受到资金的限制;狭义上的融资约束则是指由于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投资需求,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但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导致企业难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进而对其投资活动造成了限制。因此可以看出,狭义的融资约束概念包含于广义的融资约束概念之中。

金融论文参考

第 3 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及风险危害的事实描述....................... 63

3.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63

3.1.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发展历程.................................. 63

3.1.2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的总体特征.................................. 65

第 4 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效能的实证研究........................... 102

4.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 102

4.1.1  数据来源.................................. 102

4.1.2  指标选取.................................... 102

第 5 章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危害的实证研究......................... 124

5.1  我国公司参股银行关联交易风险、风险传染的典型案例分析.............. 124

5.1.1  包商银行基本概况........................ 125

5.1.2  包商银行风险事件梳理............................... 131

第 6 章  提高公司参股银行效能、加强我国公司参股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6.1  有序推进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

6.1.1  稳定货币政策预期、缓解企业在银根收紧时期的融资约束 稳金融和稳预期是“六稳”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稳金融的关键在于稳定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切不可随意变动,这样不利于企业对于货币政策形成稳定的预期,企业也无法协调好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难题大部分能得到较好满足,但是银根收紧时,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负向冲击更大,融资约束无法得到有效缓解,进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提前形成对政策效果进行预判,在政策实施后进而灵活调整,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短期内货币政策一定不能做出随意变动,否则企业的正常经营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法形成稳定的融资和投资预期。

6.1.2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缓解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融资约束

前文分析发现,相比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上市公司通过参股银行可以更大程度地缓解融资约束。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企业的营商环境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政策的公开、政府行政效率、法治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因此,营商环境的调整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解决。

第一,提高中西部地区省份的政策公开透明度。

一方面,提高中西部省份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透明度。政府各项政策透明度不高势必为政府官员“寻租”创造条件,政府部分会针对不同企业执行不同政策,降低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提高中西部省份政策执行的公平度。公开透明的政府政策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提高政府部分执行政策的公平度,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部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同时也要为群众监督政府政策执行提供有效途径,不断促进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的提升,让更多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各类企业。此外,针对当期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应该通过竞争中性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进一步解决。为国企和非国企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不断减少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所有制歧视,提高各类企业在获取资本、人才、数据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中机会平等水平,为各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与展望

2020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投资不仅能够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同时也是微观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投资效率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国家,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 2020 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问题亟待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金融助力实体产业升级,然而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同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加之三期叠加,实体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

鉴于我国目前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又是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伴随着我国产业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产融结合成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产融结合的具体形式看,参股银行是当前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最重要的形式。有鉴于此,那么公司参股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发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的效能?公司参股银行的风险产生机制如何,有哪些危害?本文的研究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探索公司参股银行的效能及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产融结合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可以为进一步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服务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产融结合政策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指出路径和方法,为我国监管部门规范银企产融结合、防范和化解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从而为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