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音乐元素及演奏技法在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中的体现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2-04-22 23:19:0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对于乐曲《阿曼尼莎》,本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木卡姆乐器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演奏经历进行研究,希望我国新疆木卡姆音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也希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乐器可以更多的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一、木卡姆音乐元素在二胡协奏曲《阿曼尼沙》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多段体曲式结构

作为大型套曲,木卡姆音乐将器乐、歌乐与舞乐完整有机地结合。木卡姆的划分方式有很多,有历史时期划分的,有流行地域划分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木卡姆都是由多个部分所组成的。有一些木卡姆会将器乐演奏加入琼乃额曼和达斯坦中。从曲式结构上来看,木卡姆乐曲均为多段式结构,基本都是由三大部分组成:

A、琼乃额曼(散序):太孜及间奏曲→怒斯亥及间奏曲→小塞勒凯及间奏曲→朱拉→赛乃姆→大塞勒凯→帕西路及间奏曲→太克提。琼乃额曼最后一段一般情况下都是重复散序段落的曲调,且基本都是简短的自由咏唱。整个段落与唐代“散—慢—中—快—散”的曲式结构基本一致,大致都是快—慢—快这样的节奏结构。

B、达斯坦(叙咏歌曲):第一达斯坦及间奏曲→第二达斯坦及间奏曲→第三达斯坦及间奏曲。整个段落情绪和节奏无固定模式。

C、麦西来甫(歌舞音乐)→第二麦西来甫 ......最后以一段简短的重复散序的散板咏唱结束。

部分木卡姆之间会加入器乐演奏,这段器乐演奏主要放在琼乃额曼和达斯坦之间。

乐曲《阿曼尼莎》总体结构上借鉴十二木卡姆,没有再现部分,讲究线性发展原则。


(二)丰富独特的节拍节奏

1.音乐的律动性体现

在新疆木卡姆音乐中,除常规节拍外,混合节拍、复合节拍、增盈节拍在乐曲中同样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以上章提到的曲式结构为依据,木卡姆节拍的组合与变化基本囊括如下所示

琼乃额曼(散序):太孜、间奏曲(3/4)→怒斯亥、间奏曲(4/4、5/4)→小塞勒凯、间奏曲(4/4)→朱拉(4/4)→赛乃姆(2/4)→大塞勒凯(5/8)→帕西茹、间奏曲(2/4、5/4)→太克提(3/8)

达斯坦(叙咏歌曲):第一达斯坦、间奏曲(2/4)→第二达斯坦、间奏曲(7/8)→第三达斯坦、间奏曲(6/8)

麦西来甫(歌曲音乐):第一麦西来甫(7/8)→第二麦西来甫(2/4)

节奏型方面,除木卡姆常用前十六、后十六、切分几种节奏型外,乐曲《阿曼尼莎》对三连音可谓物尽其用。如谱例 2-10 所示,通过不同节拍下大小三连音的变化使用,节奏型中的重音位置与节拍固有的轻重各不同,而节奏的变化以固定的形式贯穿始终,固定的节奏变化与不固定的重音变化有机结合,推动整体音乐的向前发展,展现出木卡姆音乐独具一格的韵律结构,音乐的律动性得以体现。


二、木卡姆器乐演奏技法在《阿曼尼莎》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萨塔尔声腔化的特点

在莎车县老城文化公园中,矗立着一座洁白的阿曼尼沙手持萨塔尔的雕像(图 3-1),以示纪念。由此可以看出,萨塔尔是木卡姆艺术的典型性标志。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萨塔尔(如下左图 3-2)是古代维吾尔族最重要的弦鸣独奏乐器之一,萨塔尔的琴箱呈瓢形,也叫做共鸣箱,琴箱上部细长的部位是琴颈,上端为琴头。萨塔尔共有 13 根琴弦,分别装在 13 个弦钮上。一弦是主奏弦,其余的 12 根弦是共鸣弦。这 12 根共鸣弦的作用在于,为 主奏弦的声音营造一种自然美丽的混响。琴桥位于面板之上,主奏弦在琴桥翘起来的位置,要比其它弦高一点,否则,演奏时会触碰到共鸣弦,影响演奏。萨塔尔的琴弓与小提琴和艾捷克的琴弓近似,右手持弓与二胡持弓相似,演奏时摩擦拉奏主奏弦。左手持琴,手指按在主奏弦的指板上。萨塔尔音域可以从低声区的 c1 到高声区的 g3。低声区声音浑厚柔和,近似男性老人的歌唱音色;中声区响亮圆;高声区尖锐略带金属声。


(二)热瓦普的独特音质与弹布尔的大跳换把

热瓦普(如图 3-3)是流行于新疆地区和塔吉克地区古老的弹弦乐器。明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将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奏热瓦普坐姿或立姿均可,需要将琴水平横放于右胸处,皮面朝上,左弯角紧贴身体。左手虎口固定琴杆,稍微抬高,指板朝上,托琴按弦;琴箱放于右臂肘弯中间,右手腕部抬起与琴码平齐,夹持琴箱,手执拨片弹奏发声。音色清脆明亮,丰满厚实,委婉细腻;音质短促而干涩,音量较小。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阿曼尼莎》中 A 段落第二部分,正是通过模仿热瓦普的音色来体现优美抒情而富于动感的场面。在笔者看来,演奏的时候必须要对以下两点进行着重关注。

第一,演奏长线条旋律(如谱例 3-2 所示)时,应适当加重左手按弦力度同时减少右手运弓贴弦的力度,运弓适当加快,做到“搭着走”,使音色干净而清晰,体现抒情细腻的音乐形象。

第二,在演奏分弓的“点状”旋律(如谱例 3-3 所示)时,应加强右手中指无名指内勾的力度,同时配合右手运弓的短促和手指的瞬时放松,通过强调重音来呈现短促而跳跃的音质,体现灵动的音乐形象。


三、木卡姆器乐演奏技法在《阿曼尼莎》中的体现与运用..................................16

1.萨塔尔声腔化的特点.........................................16

2.热瓦普的独特音质与弹布尔的大跳换把..............................18

四、《阿曼尼莎》的演奏感悟与心得......................................22

结论............................................23


四、《阿曼尼莎》的演奏感悟与心得

起初在选择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作为论文课题及毕业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时,一方面源于曲目的技术难度之综合性,另一方面源于曲目的规格及代表性。随着以下方面的学习研究,越来越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风格性和丰富的价值性:阿曼尼莎所处的历史时期,人物阿曼尼莎的生平,阿曼尼莎人物特质与性格,十二木卡姆本体及其价值的研究,新疆特色乐器音色研究,电影《阿曼尼莎》赏析,舞剧《阿曼尼莎》赏析,乐曲《阿曼尼莎》本体研究、管弦乐版《阿曼尼莎》赏析等。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哪个维度都值得反复推敲,正如乐曲《阿曼尼莎》一样,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阅读都有全新的体会。尤其对于这种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人物特质题材的作品,更要从多维度综合考量。这样经过自己实践、体会后,所演奏的旋律更贴近《阿曼妮莎》的音乐风格,更富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音乐语言,更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

笔者认为感人的音乐不只是音符的堆砌和技巧的展示,心中是否有对人物的刻画与想往更为重要。如何体现出这一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作为演奏者有责任做出详尽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终进行模板化的呈现。

在选择乐曲之初,笔者本有计划前往莎车县阿曼尼莎博物馆亲身经历体会,后受疫情影响无法身临其境地获取一手资料。但后来通过采访身边新疆籍朋友得知,少数民族对于音乐歌舞的热爱源于本真,也真正体会到了少数民族的音乐才能。浪漫、热情、乐观、才情,这些是阿曼尼莎的美好品质,也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动人之处。感谢《阿曼尼莎》让我了解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结论

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是作曲家王丹红在新疆采风时有感于 2015 年创作完成,乐曲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无数民族音乐人的喜爱与追捧。本人通过对于《阿曼尼莎》这首二胡协奏曲中的木卡姆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提升自身的二胡技艺与音乐素养的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来关注到这首融合了我国传统民间民族音乐与古典乐器二胡的音乐作品。在演奏技法中,王丹红老师通过二胡来模拟出了新疆木卡姆音乐中诸多民族乐器的音色,颇具民族风格。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通过不断的演奏与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二胡以及传统民间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王丹红老师无论是在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民族艺术的同时也作出了不小的创新,无论是情感上的迸发还是演奏技巧上的丰富,都表现出了二胡独特的艺术。

对于乐曲《阿曼尼莎》,本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木卡姆乐器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演奏经历进行研究,希望我国新疆木卡姆音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也希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乐器可以更多的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针对其中木卡姆音乐元素的运用还是对传统民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来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国内所有音乐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然,本文在研究中只从一首乐曲为研究案例进行进行了详细点的阐述,因为本人时间与精力的有限,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进行详细阐述与探索研究。希望在未来能有机会对木卡姆音乐元素在二胡协奏曲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建议与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