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探讨

发布时间:2022-05-04 15:39:1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基于实证访谈和文献分析得到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三大因素: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园所的文化氛围和相关网络媒体的报道,但无意间忽视了宏观社会背景,诸如教师群体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薪资待遇等因素对专业形象确立的深层次、实质性影响,这些仍需后续的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专业形象的确定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奠定了中国传统教师传授道理、讲解学业、解答困惑的形象。美国教育家费奥斯坦和菲尔普斯曾指出:“当你回顾自己十二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学校生活时,首先印入脑海的形象就是教师了。”①由此可见,教师形象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身份和职业,都有符合其角色地位所规范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范式,这种心理和范式集中体现在个体形象上。②形象既是力量,又是竞争的资本,构建良好的形象对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代言人,教师形象是教师风貌、才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教师形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变革下教育特征的外在体现。

20 世纪 80 年代,教师专业化运动在美国风靡一时,国际教师教育发展领域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教师专业化运动,以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地位。③专业形象作为教育形象和职业形象的契合器,确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形象”两者密切相关,专业形象的确立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又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必要条件。④唯有打破教师传统的形象,构建符合教师职业规律的专业形象,才能提升教师群体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专业地位,激发教师自身的职业期待和身份认同,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进程。

2.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有待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⑥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等要求;⑦同年,教育部颁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强有力的参考。①2018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提升我国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资队伍进一步指明方向。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自教育学科创立伊始,教师形象便备受关注。历史上对孔子的形象描述为“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①国内外学者将教师形象隐喻为“春蚕”“蜡烛”“春泥”“孺子牛”“工程师”“园丁”,②“帆船”“阳光”“桥梁”“大海”等内容。③本研究将从教师形象入手,对教师形象内涵、构成要素、塑造构建等多个方面展开梳理,以期为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提供参考。

(1)教师形象的内涵

形象是构成个人社会角色的基本要素,它是人们对于某种职业承担者全部行为表现的印象和评价,是职业承担者内在精神展示和外在物质表现的一系列客观状态的综合体现,更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形象由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构成,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工作者的职业信念、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心理特征和职业技能等精神形象;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工作者在职业行为过程中的服饰装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神情姿态、动作行为等物质形象。

教师形象的内涵主要探讨教师形象是什么,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了较为丰富的诠释。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师是为儿童的共同教育选出一些有丰富知识和崇高道德的人,是导师、教师、教员或教授”;⑤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侧重对教师育人性的描述,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⑥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中把日本教师形象划分为“公仆的教师”“劳动者的教师”“技术熟练者的教师”“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⑦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导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特质,能随时随地保持展现适当的举止及礼貌的一面”;①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还提出“教师应该懂得学生各方面发展与需求,不仅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技能,以便在教学中展现教师自身最优秀的一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研究”为题,围绕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家长等三类首要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教师专业形象展开研究,了解三类群体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专业程度及专业提升路径的认知和看法。具体来说,研究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搜集资料,利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分析,期望达成如下研究目标:

其一,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通过对幼儿教师、园长、家长三类利益相关群体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不同群体对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认知情况,初步分析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典型特征与行为表现,提炼内容形成访谈提纲;根据访谈提纲,再次对三类利益相关者代表深度访谈,以便进一步明晰幼儿教师专业形象内涵,归纳概括出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

其二,比较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异同。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借助Nvivo12 软件对三类利益群体的观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探明不同利益群体对幼儿教师专业形象认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三,探究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幼儿教师、园长、家长等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主要因素,并尝试从社会层面、幼儿园层面、幼儿教师自身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便提高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认同度,提升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形象。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围绕“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的思路完成对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研究:其中,“是什么”(what)旨在根据幼儿教师、园长、家长三类利益群体对专业形象的认知,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内涵,归纳概括出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比较三类群体观点的异同;“为什么”(why)旨在探究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怎么做”(how)是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遵循上述思路:

第一阶段:研究者以“教师形象(teacher’s image)”“教师角色(teacher’srole)”“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幼儿教师形象(preschool teacher’s image)”等为主题词进行中外文献检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度归纳梳理,了解当前不同专家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形象”相关研究的现况,为本研究奠定基础,并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明确本研究的问题,找寻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采用开放式问卷法对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三类利益群体(幼儿教师、园长、家长)展开调查,根据开放式问卷的分析结果形成访谈提纲;再采用访谈法,对三类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 Nvivo12 质性分析软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并基于调查现况运用条件编码查询、矩阵编码查询等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通过访谈法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结合不同利益群体对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认知现况,进一步分析当前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因素;最后,结合影响因素从多个层面提出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思路如图 2-1 所示:

教育论文参考


三、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结构和要素................................38

(一)幼教理念.....................................39

1.儿童观....................................40

2.教育观............................................42

四、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形象比较分析.............................69

(一)幼儿教师心目中的自身专业形象.........................................70

1.身份角色:教育者、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71

2.期望诉求:具备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的终身学习者形象.....................71

五、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82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是专业形象确立的根本所在...............................82

1.幼儿教师理念态度:第一印象专业与否.......................................83

2.幼儿教师道德水平:以身作则德性引导............................83


六、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提升策略


(一)以幼儿教师自身为主体,建构专业形象,实现专业自觉

要想全面提高幼儿教师在大众心目中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形象,仅仅依靠外部力量来驱动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教师教育实践的能动性。因此,提升专业形象需要从内部根源入手,以“具体人”的生命主体性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优化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的专业行为表现。①一门职业实现自身专业化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在群体层面实现专业化外,还可以在个体层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②群体层面的专业化,当前国家已经在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幼儿教师(包括园长)群体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培训;而个体层面的专业化,教师自身更应该注重个人形象的管理和设计,以“专业标准”“十项准则”等政策文件为基本底线要求自己,时刻保持着自主学习意识,持续反思实践活动,规范自身行为表现,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更具专业智慧的新型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形象。

1.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努力实现形象自觉

具备规范的行为举止指幼儿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使自身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行为表现的专业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最初印象总是格外鲜明和深刻的,所谓的“首因效应”就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依据“首因效应”,幼儿教师自我行为举止的专业与否会给社会大众留下“第一印象”,会让大众对其专业形象的判断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规范自我行为,将本职工作落实到位,给大众留下完美专业的第一印象。

教育论文怎么写


结语:反思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国家层面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日益重视,教师专业形象逐渐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选取幼儿教师、园长和家长三类首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形象内涵,分析不同利益群体对专业形象的认知情况,探讨专业形象确立的影响因素,帮助教师群体激发职业期待、促进自我觉醒、提升专业定位,最终推进教师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复杂、极具挑战的任务,需要研究者时刻保持学术敏感性,具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本研究中关于专业形象结构要素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借助 Nvivo12 软件进行逐级编码分析获得的,并且经过了 Kappa 一致性检验,体现较高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后续完善改进:

首先,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主要涉及到幼儿教师、园长和家长三类群体,由于研究者个人能力和可获得的社会资料的限制,研究取样集中于 J 省 C 市这一特定区域,忽视了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结论的解释力。

其次,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由于研究主题“幼儿教师专业形象”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能够获得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较少,所以主要借鉴非教师职业的专业形象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进行探索。然而基于扎根理论建构生成新理论和新框架是极具风险的,这不仅考验着研究者的学术理论功底,还挑战着研究者的归纳概括能力。鄙人由于研究资历尚浅,对扎根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通过三级编码归纳概括的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结构要素难免存在疏漏和偏颇,仍需不断完善。

再次,在理论分析的深度上,本研究选择了利益相关者为理论基础,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多应用于工商管理或高校的行政管理领域,鲜少涉及到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者本人亦是纯教育学背景,因此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没有达到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三类群体的利益纠葛也没有做到深刻透彻的阐释,研究尚未实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水乳交融。

最后,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本研究基于实证访谈和文献分析得到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形象确立的三大因素: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园所的文化氛围和相关网络媒体的报道,但无意间忽视了宏观社会背景,诸如教师群体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薪资待遇等因素对专业形象确立的深层次、实质性影响,这些仍需后续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