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下的安置房设计探讨——以丽水市浮云首岸小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01 20:25:0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毕业论文范文,本文是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提出一系列设计要点、策略以及设计原则,设计要点主要从经济性、智能性、地域性、实用性方面考虑;设计原则从保护性、可持续性、高效性上把握,无论是设计要点还是设计原则目的就是服务好安置房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最大可能满足住户的需求。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我国在 1949 左右开始出台安置房的政策,到 21 世纪初才开始完善,政府逐步制定有关安置房的各种政策法规。由于每个地方的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社会条件等情况不同,政府出台对应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都是依据当时的实情制定计划。北京是最早出台安置房政策的地区,因此梳理好北京市的安置房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在 1980 年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建设拆迁安置暂行办法》,两年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北京市建设拆迁安置办法》的通知,将原先的文件废止,在新文件中对原先不合理的条例做了修改。[1][2]到 2007年,为了满足被征地的拆迁居民愿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定向安置房提出“三定三限三结合”策略,主要是推进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奥运设施的顺利实施。
2011 年,基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文件及北京的现阶段情形,政府发布《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文件(京政发[2011]27 号),对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房屋征收前采取先补偿后搬迁措施;二是开发商不能插手搬迁;三是旧城区的居民如果多数不满意补偿方案可以组织听证会。[3][4]同年,为了进一步加快首都核心区人口疏散对接,在《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中对安置房的建设、管理等做了一系列规定。[5]直到 2018 年,北京市制定了政策性住房的条例,对住房的指标及建设项目的数量有明确要求,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住有所居,加快住房供给。
以上是以北京市从建国之初到近几年有关安置房的政策梳理。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为了保证住房政策更加完善符合,各地出台了不同的住房管理办法来进一步规范安置房的合理设计和应用。例如丽水市地区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拆迁安置工作的政策,结合丽水市实际,丽水市人民政府在 2007 年出台了《丽水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此条例是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所形成的,政府相关单位人员指出房屋拆迁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要改善城市老城区环境,还需要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6][7][8]此外丽水市还制定了《加强市区征收安置房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政府提出不仅要加快探索安置新模式还要提高安置房的标准质量。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浙江省作为全国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方,各种拆迁安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安置房主要是为了城市的发展补偿给被拆迁住户的房屋,因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安置房不得随意交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套型面积和套数相对固定、安置房的使用者是针对被拆迁住户,被拆迁住户会将多余的套数进行出租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在建设完成后只有极少住户是外来人员。[15]当居民的得知土地被征用时,拆迁住户比较被动,因为居民对居住地有不舍的情感,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安置,老年人的生活模式相对固定,而且对已经生活几十年的地方习惯了。对于农村的被拆迁住户而言,他们已经习惯节假日一家人在院落中休憩、习惯三代或四代同堂、习惯在离家不远处耕作、习惯将车辆直接停入自家门口,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安置人员生活习惯及心理诉求。在政府征收时,广大被征收者在纠结选货币还是选房的问题上,更倾向于选择安置房作为补偿,但是又担心安置房的质量与商品住房的质量相差甚远,赔偿所得金额不能购买商品住房,在选择时会犹豫不决。人们印象中的安置房就是密密麻麻的楼层、楼间距较窄、物业管理服务较差、施工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安置小区不顾实际情况直接套用已有的建筑设计方案,没有考虑被拆迁住户的心理感受,导致拆迁住户不满意安置房的居住环境。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丽水市有“浙江绿谷”、“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等称号,有着国家级的生态环境,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6]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丽水市的生产总值总体在增长,但没有较大变化。因此在这样有独特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城市,建设适宜当地居民居住的安置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地方依恋理论大多数应用到旅游业的发展,还没有将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并且根据资料的查阅发现学界内还没有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下的安置房设计理论研究。因此将地方依恋理论用到安置房设计中是一个创新点,基于当地文化特色的住宅,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设计适合拆迁住户使用的房屋。本文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研究,从实地调研入手、梳理、归纳国内安置房住区在设计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更好的设计策略,并且以丽水市浮云首岸小区为设计案例,详细说明安置房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下的设计研究,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可以为以后安置房建设提供借鉴性意见。

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第二章 地方依恋理论概述及国内安置房现状分析

2.1 地方依恋理论概述
2.1.1 地方依恋的定义
地方依恋最初表达的是人们的思乡之情。国外对地方依恋理论研究已经超过40年,在心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地方依恋是居住者表达对居住地的依恋情感,这个概念中不难看出人地关系中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地方依恋理论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下的分论点,而是多个学科的汇交点,因此国外研究人员在下定义时是依据自己所学科目的背景,但其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人和地之间存在关系,关系的核心是人与地之间的感情、重点说明感情联系的源头。地方依恋不仅包含了对实际环境的需求产生地方依赖,还包含了对心理、精神上的情感认同和地方认同。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探讨被拆迁住户对居住环境的依赖和地方情感,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设计策略加强居民地方认同和地方认知。
2.1.2 地方依恋的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方依恋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因为地方依恋涉及到心理学范畴,若没有大数据支撑不能构成完整的体系,也不能精确得到结论,定量分析一般用 SPSS 数据统计软件去分析;而定性分析会从多方面考虑比如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得知信息。[46]本论文中主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去测试,调研浙江省内各地安置房,了解拆迁住户内心需求,熟悉拆迁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知道拆迁地块周边环境,从而设计出拆迁者满意的安置房屋。

2.2 安置房发展概况
国外没有明确安置房的概念,换言之是贫民窟。因此安置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住房概念,但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毫无预兆的。安置房是基于国外对贫民窟的改造或重建,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出现的。在国外早有相似的概念,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国家在实施政策及落实上有所不同。我国安置房的发展与国外贫民窟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
2.2.1 国外安置房发展概况
英国为了减少贫民窟的数量及降低建设房屋的成本,在19世纪末就通过了《改善居住法案》,然而过了30年后这项法案才开始落到实处,在市区外建设用来安置贫民窟居民的房屋,伦敦市中心的贫民窟逐渐消失。[55]英国政府还建设针对贫困居民居住的公寓,在1943年出台了《伦敦郡规划法》,一年后出台了《大伦敦规划法》目的就是想要将贫民窟彻底消除,此外还出台配套的“统建房”计划,但是取得的成效不大。
美国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贫民窟改造的运动,在拆迁过程中政府作出相应的决策。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表明为了社会的利益进行拆迁工作,首先要把人考虑在内,要征得拆迁住户的同意才可以重建规划城市,若得不到允许则不能拆迁,保障拆迁住户的合法权益。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努力给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生活与居住环境。此外美国各级政府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重视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无论是社会制度、房屋建设、政府财政的预算还是城市的规划方向都要公开、公正、透明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在1965年前,新加坡不仅是英国的前殖民地,也是经济贸易中心。经过二战后中心区的住宅没有得到修缮,维护力度不足导致贫民窟不断扩张。许多居民住在由废旧材料搭建的棚里,这些地方没有供水、排水系统,基本设施也缺乏,一家人挤在不足10平米的空间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1927年的新加坡组建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但这个机构并不具有法定权利,所以在土地划分的控制、土地及建筑的使用、卫生状况提升这几方面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在1960至1970年间殖民地政府采取放任态度,在行动和概念上进行城市更新,对贫民窟进行综合性二次开发,土地价值变高,高层住宅、现代化装修逐渐代替低密度房屋。为了更好发展,拆除贫民窟刻不容缓,在HDB管理下不仅对居民进行住房安置还对小工业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章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下安置房设计原则及策略................................... 43
3.1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安置房设计原则................................ 43
3.1.1 整体性原则........................................43
3.1.2 保护性原则...............................45
第四章 设计实例——丽水市浮云首岸小区项目设计....................... 66
4.1 丽水市概况分析............................ 66
4.2 浮云首岸方案设计.................... 66
结论............................. 108

第四章 设计实例——丽水市浮云首岸小区项目设计

4.1 丽水市概况分析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总面积超过2.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丽水古称“处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丽水也是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六江之源"。[67]丽水市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水量达1395.5毫米,年平均雨日有162.7天,年平均日照为1681.3小时。[68]丽水最大特色是山,占了总面积的85%以上,形成了天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浙江省前二名的高峰都在丽水(黄毛尖、百山祖)。除了山还有森林的覆盖率也达到世界先进行列,有浙南林海的称号。在丽水景宁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可以见识到畲族的传统文化(建筑形势、饮食习惯、宗教信仰)。丽水市还有许多国家级旅游景点:遂昌的九龙山、龙泉的凤阳山等等,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丽水市也是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最为集聚之地,独特的自然山水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多样的人文风情促进了村落发展的多元化。

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结论

本论文分析近几年政府提出的有关安置房建设的相关政策,阐述安置房建设的必要性,在时代背景下建设安置房契机,对比了安置房与商品房、其他保障性用房之间的区别及相同点,得出安置房建设的特殊性——考虑被拆迁住户的心理需求;考虑到居住者的内心需求提出地方依恋理论并对地方依恋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对国内安置房的概况分析及对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浙江省的两个安置房小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安置房居民在实际使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室内各个空间的平面尺度、室外环境、外立面造型、公共空间设计、路线规划等调研,对安置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安置房设计原则、要点及设计策略;最后结合前文提到的相关理论,将相关设计策略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安置房的建设势在必行,随之带来的是被拆迁地区居民的安置问题,更重要的是满足居民心理需求,尊重被拆迁住户的选择。安置房的建设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被拆迁住户、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计方等),做到整体有序、稳步前进。此外,安置房建设还要基于当代的文化特色,在前期深入调研和实际需求分析、探索在当代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下,设计出被拆迁住户想要的安置房
二:安置房有其特殊性,整个安置房小区居住对象相对固定,居住者生活习惯相对统一。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分配多套安置房的住户所对应的选择、每一户家庭结构不同等问题。安置房不仅是给拆迁住户提供一个居住的场所那么简单,重点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他们情感上的补偿,尤其是居民对地方的感情联结,影响设计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