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以成都鹭湖宫2401室为例

发布时间:2022-03-09 17:20:5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理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选择此课题作为深度研究并加以实际操作,得到的验证是此设计理念真实可行,并且具有意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理念在适老化居家住宅设计中可以满足“中人”不同阶段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生活支持,可以让其适应自我养老的过程,并且建立生活信心。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大体比例为居家养老模式占 96%,机构养老占 3%,社区养老仅占 1%。2011 年,“十二五规划“纳入了“社区化养老服务”,并同时启动“9073”工程,即实现 90%老人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1]由此可见,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不得不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到大城市发展,使得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逐步瓦解。并且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提倡的独生子女政策,子女将面临“4+2+1”或者“4+2+2”(即夫妻双方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的负担,上辈人由兄弟姐妹一起为父母养老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复存在,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越来越需要依靠其自身。在中国居家养老的家庭大多数情况是,人们往往等到父母真正需要养老时才会意识到居家空间内需要养老设施。这时会存在诸多问题,如第一种情况是重新换房,造成资金压力;第二种情况是在原有居家空间基础上全屋改造,造成老人辗转他方,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影响;第三种情况是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居家养老设计,勉强利用现有条件而造成诸多不便。由于老年人身体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许多年轻时能简单操作的事情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如:开电灯开关、攀高拿取物品等。所以家人会无意识地代替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在老人生病的康复过程中,子女常常无意识地去过度照顾老人,导致老人身体肌肉含量迅速衰老,自理能力迅速下降,导致衰弱以致离世。所以需要行之有效的设计去实现老年人能简单操作的事情,让其能参与到生活的情境中来,不至于内心有挫败感而一蹶不振失去生活下去的动力。现阶段谈及居家养老,大多是对于现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或者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重新购置房产进行适老性设计,而对于新宅的普适性适老设计却缺乏社会关注,加之设计行业的低门槛、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市面上设计师的年轻化,使得普通住宅的适老设计更无人问津。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许多城市已经进入到老龄化阶段,其中川渝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突出。重庆超过 60 岁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 17%,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全国领先;四川省超过65 岁的老年人群比重也比全国平均值高出 2.08 个百分点,同样居于全国前列;江苏省南通市超过 60 岁口人中有 170.8 万人为常住人口,占总常住人口的 23.5%,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国。由此可见,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上个世纪60 年代出现的婴儿出生热潮和之后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我国老龄化问题凸显。

“中人”概念最早的提出,实际上源于 2015 年人社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按照这一概念,实际上我们可以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按照 2014 年 10 月 1 日为时间点进行划分并定义。2014 年 10 月 1 日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老人”;2014 年 10 月 1 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叫做“中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新人”。[1]目前我国购置房屋的主要客户群大致分为四类:青年新婚夫妇家庭、中年核心家庭、多代同堂家庭,其中过半数的置房人群都为“中人”群体。现今国家出台政策,为响应人口老龄化现象开发商也开始修建适老住宅,来满足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但其中大多数适老住宅并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审美需求,甚至很生硬的装置上大量的介护设施,让人感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而“中人”群体目前并不需要大量的介护设施,更多需求还是享有更加优质舒适并能满足精神追求的居家养老住宅。然而大多数优质的开发商设计的住宅案例还是偏向于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的需求,几乎没有考虑居家养老的细节。所以“中人”陷入两难的地步,适老住宅没有考虑审美,优质住宅没有考虑养老。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读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研究内容梳理与现状分析

2.1.1 预设性空间设计基本概念解读

“预设性空间设计”是一个全新提出的设计模式,国内有设计师开始涉足此领域,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开始思考预设性空间设计如何运用在居家养老空间中。从“中人”到老人年龄变化过程中,研究其生理和心理在各个阶段的行为和思考模式,预先设想“中人”在今后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运用无障碍设计、通用性设计及前瞻性设计等设计理论去解决其居家养老过程中的问题,为其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且能增加居住体验感的住宅。

2.1.2 “中人”群体特征与居住环境分析

(1)“中人”群体的生活特征变化

a.“中人”群体的生理特征变化

随着“中人”的年龄增加,其生理特征也随之变化,身体的各项指标、形态、生理和功能都在发生衰老。导致形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的逐渐减少,从而造成身体各项功能减退,人体自身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减弱;各个器官在日积月累的活动中,造成劳损及老化,最终也会引起功能的衰退。机体的主要变化包括:第一,易产生低血压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心肌活性降低、主动脉增宽,所以相较于年轻群体来说,容易发生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的情况;[1]第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与肺功能衰退有直接关联,因为肺功能衰退而导致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从而变成呼吸道易感易发人群;第三,消化功能退化,包括胃肠消化功能、肝器官的代谢功能退化。这主要是因为包括牙齿不健全、咀嚼能力减弱、括约肌松弛以及体内酶活性的减弱等机体衰老自然特征导致。第四,易发生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这些属于肾功能下降和膀胱肌萎缩而产生的泌尿系统的变化;第五,听觉、视力减退,睡眠质量下降,近期记忆功能减退。这些主要是因为机体神经系统发生变化。第六,应激能力减弱,因为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程度和时间,都相对降低和延迟;第七,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肌肉能力减低,易疲劳。这属于由于骨骼中有机物减少、关节软骨弹性减弱、肌细胞缩水、肌肉韧带萎缩而产生的运动系统的变化。


2.2 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的特点分析

2.2.1 预设性空间设计的特殊性

预设既是先设和前设,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 1892 年提出。将此理论结合空间设计上的理论,在设计之初运用前瞻性思维,预设“中人”在日后行动不便、体态佝偻、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直立时还能正常居住,为其打造一个弹性空间。目前市面上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设计公司设计住宅都还是按照通用住宅的功能在为业主考虑,无法满足“中人”在今后随着年龄增加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现有的一些适老性住宅也缺乏心理关怀,仅能够在功能上满足生理上的变化。预设性空间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覆盖的也是一个全新的适老角度,有别于传统的适老性设计。两者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A.都运用人体工程学理论,设计符合老年人群的使用的家具以及其他设施,深入研究对象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特征;B.都有前瞻性设计思维,运用无障碍设计理论解决老年人群的安全居住问题,同时对老年人群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度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C.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家居设备尺寸、智能监护设备、合理的功能分区。

不同点:适老化设计更偏向于完全无障碍设计,而预设性设计更偏向于通用性设计理论,更适合“中人”现阶段居住;B.适老化设计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群,现阶段就需要养老的人群,而预设性空间设计针对“中人”人群,具有过渡性和弹性,优势更明显。C.适老化设计为的是解决老年人及时养老的需求,更侧重于实用性,会使用大量的养老辅助器械,对老年人衰老暗示强烈,而预设性设计则是运用设计隐藏和弱化器械,更照顾“中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人文温度。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方案............................16

3.1 项目概况.......................................16

3.1.1 项目区位介绍..............................................16

3.1.2 原始户型介绍..............................................16

结论..............................30


第三章 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方案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区位介绍

鹭湖宫小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温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内,地处国色天香国际度假区核心地带。项目享有江安河、鹭湖等绝佳生态自然环境,更享有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内 3300 余亩主题公园及数百亩商业配套,国际双语学校、电影院、剧场、超市、购物街、健身场所、医院等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3.1.2. 原始户型介绍

2401 室处于该栋顶层,为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两阳台一露台户型,总面积 110 平米。图中 A 为入户门厅,面积 3.2 平米;B 为厨房,面积 6.2 平米;C 为生活阳台,面积 3.5平米;D 为客餐厅,面积 34.2 平米;E 为观景阳台,面积 9.9 平米;F 为卫生间,面积4 平米;G 为卧室一,面积 8.9 平米;H 为卧室阳台,面积 4.1 平米;I 为卧室二,面积10.5 平米;J 为露台,面积 13.9 平米;K 为露台排放雨水处,面积 3 平米。


结论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基数大,国家已经陆续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各项政策,但目前大多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政策。有效的指导和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适老化住宅设计还处于萌芽阶段,加上我国特有的“4+2+1”或者“4+2+2”家庭结构模式,使得未来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会造成各个家庭内部人员的压力,意味着大部分“中人”将来会面临以自我养老为主的生活模式。现阶段的适老化设计主要为真正老去的人群解决其居家养老问题,太多直接性的养老辅助设施在“中人”眼中带有强烈的消极心理暗示,这类的适老化居家设计更多是为了体现功能性,无法估计心理感受,“中人”生活在这种居家环境中反而会丧失生活欲望,加快衰老速度。

预设性空间设计理念在满足“中人”现阶段对居住空间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利用前瞻性设计思维预设“中人”随着生理机能退化至无法自理阶段的生活需求作为设计的考量因素。既满足了“中人”现阶段正常的生活所需,也照顾现阶段“中人”人群的心理感受,更具有人情味。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理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选择此课题作为深度研究并加以实际操作,得到的验证是此设计理念真实可行,并且具有意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居家养老预设性空间设计理念在适老化居家住宅设计中可以满足“中人”不同阶段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生活支持,可以让其适应自我养老的过程,并且建立生活信心。此理论为改善我国“中人”人群的居家养老环境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新方向,同时在适老化设计健全中的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同样也需要具备预设性空间设计的理念,为共同建立多样的社会养老体系而努力,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