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从新任教师自身、学校、高校这三个主体入手,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初中新任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个人学科育人观,提升自身学科育人能力;二是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完善新任教师培养体系、优化考核评价制度;三是高校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成长。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初中新任教师
新任教师,也称新教师、新手教师、新入职教师或初任教师。不同学者和专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新任教师进行了定义,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将工作年限、入职条件作为划分标准。美国学者麦克唐纳认为,新任教师是指那些已圆满结束包含教学实践环节在内的职前教育培训课程,并成功获得相应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此类教师被正式聘用至某一学区,在职责承担上与资深教师大体相同,均肩负着同等的教育使命。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启航阶段,服务于学校或学区的第一年。①部分国内学者在该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调整,如叶澜(2001)认为,“新任教师就是指已经获得了从事教师的资格,且刚刚进入教师行业0~3年的教师”。②张建平(2015)认为,“初任教师”是指从高等院校刚毕业,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处于正式教学的第1~3年的教师。
第二,将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划分标准。傅道春(2001)将以下这类教师定义为新任教师:他们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监控能力的不足,显著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频繁出现的低效的、无效的甚至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面对教学情境的动态变化,难以迅速且恰当地调整教学策略,以灵活应对。④戴锐(2002)也认为新任教师是指“尚未完全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研究综述
1.关于学科育人基础理论的研究
(1)关于学科育人的提出
我国学者对学科育人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1世纪初,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①叶澜(2002)提出要拓展学科育人价值,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②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特别强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③,明确提出学科育人这一概念,自此学科育人开始被广为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2)关于学科育人重要性的研究
关于学科育人重要性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我国学者普遍认同学科育人的重要性,并从学科育人地位、学科育人价值等角度和方面进行了论述。
成尚荣(2018)在比较“课程育人”与“学科育人”时,强调目前更应该重视“学科育人”,因为育人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比起“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更具体、更容易落地。④成尚荣(2019)进一步提出,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科切入口和实现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⑤冯建军(2019)认为,要扭转过往学科教学只注重“双基”,把教学过程窄化为知识传授行为,其关键就是要将“学科教学”转为“学科育人”。⑥魏同玉(2021)认为,要在学校教育中落实育人,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或途径,但学科育人是其主要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过程
1.研究的前期准备
本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首先,通过广泛阅读与学科育人及新任教师相关的学术文献,在深度剖析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以此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其次,基于文献综述的深入分析,与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进而明确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研究范畴,具体聚焦于两大方面:一是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影响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形成的主要因素;第三步,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融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双重策略,其中,质性研究侧重于运用访谈技术,旨在完善学科育人观的内容框架;而量化研究则依托问卷调查法,以数据化的方式揭示初中新任教师的学科育人观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一步,将上述筹备工作撰写成文,完成论文的绪论及文献综述章节,为后续研究的顺利推进搭建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基础。
2.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研究实施流程涵盖以下四个步骤:首先,通过与本专业领域内教育专家(学者)、专家型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初中新任教师的访谈与咨询,明确研究的具体问题与核心内容。随后,结合相关研究的维度划分逻辑与本研究的具体情境,对调查问卷进行维度界定,并据此设计问卷题目,同时,针对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编制了访谈提纲。本研究问题聚焦于两大方面:一是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调研,二是探究影响该群体学科育人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研究选取了成都市某行政区内的39所初中作为样本,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确保问卷的广泛覆盖与及时回收。随后,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严格筛选,剔除无效数据,并运用SPSSAU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接着,进入访谈阶段,本研究从上述样本学校中选取了10名有代表性的新任教师进行第二阶段的深度访谈,旨在全面把握新任教师群体的学科育人观、实践挑战及支持需求。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聚焦于“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探究,一是全面审视当前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现状;二是深入剖析影响这一观念背后的多维度影响因素。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关于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内容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设计了《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调查问卷》;其次设计《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量化数据的方式广泛收集初中新任教师对于学科育人观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1)《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第一份调查问卷《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调查问卷》包含三个一级维度,分别是新任教师对学科育人所持态度、对学科育人概念的认识、对个人学科育人能力的认识三个维度。本调查问卷共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共42题。如表2-1所示。
第一部分共8个问题,主要利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搜集初中新任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历、职称、任教学科、任教年级、班主任任职经历、学校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区域。
第二部分共10个问题,题号从A1-A10。这一部分是从对学科育人所持的态度维度设计的调查题型,考察初中新任教师对学科育人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科育人可行性以及开展学科育人意愿的认识。需要初中新任教师根据自身感受和实际情况,从“非常符合(=5)”“比较符合(=4)”“一般(=3)”“不太符合(=2)”“非常不符合(=1)”五个层次对题目所陈述的观点进行判断和选择。
三、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及问题 .......................... 30
(一)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的总体特征 ......................... 30
1.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的总体表现 ................................. 30
2.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的各维度表现 ............................. 31
四、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影响因素 ........................... 55
(一)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影响因素的总体差异 ......................... 55
(二)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 ......................... 58
五、改善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策略 ....................... 68
(一)新任教师:学习实践加反思,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 68
1.在学习中积蓄 .................................... 68
2.在实践中淬炼 .............................. 71
五、改善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策略
(一)新任教师:学习实践加反思,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针对部分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不够全面,学科育人意愿不够强烈,表现出畏难情绪等现状,再结合以往受教育经历、个人学科教学实践、个人学习探索、学校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新任教师学科育人影响程度较大的结论,本研究建议初中新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在学习中积蓄”“在实践中淬炼”和“在反思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完善对学科育人的认识,形成全面的、科学的学科育人观。
1.在学习中积蓄
(1)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学科育人观方向正确
新任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科学的学科育人观,首先要加强自身从教的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对学科育人观的方向正确。新任教师要躬身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理解“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理解我们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新任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现状
(1)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总体表现良好
依据问卷调查的数据与访谈的反馈结果,可以综合得出,初中新任教师在学科育人观上的整体展现颇为积极,其平均得分为4.212,这一数值处于“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之间。进一步细化分析,三个一级维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学科育人能力的认识”(M=4.257)“学科育人概念的认识”(M=4.262)“学科育人所持态度”(M=4.1),说明在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中,对“个人学科育人能力的认识”维度的认同度最高,而对“学科育人的态度”维度的认同度最低。
(2)初中新任教师学科育人观的各维度表现良好
初中新任教师在学科育人观各子维度上的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学科育人的态度”来看,初中新任教师普遍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育人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并且具备可行性,如果条件允许,大部分新任教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实施学科育人,但是部分老师在访谈中强调教师精力也是影响其学科育人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与所需的条件,教师的学科育人动机会更为强烈。从“对学科育人概念的认识”来看,初中新任教师对于学科育人相关理念的理解情况总体也保持良好水平,但是在个别维度相对稍弱,需要更加系统地对初中教师进行学科育人理论概念的培训。就“对个人学科育人能力的认识”而言,初中新任教师在备课环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和课后拓展与学业评价的认识水平均较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