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3-10-29 10:56:4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认为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联系较为密切,不同的政商关系会影响企业产生不同的创新类型。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促进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也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主力军和重要来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政府就作为其中一个主体对企业创新影响重大。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制度环境,同时,要有效的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为了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保证创新数量,提高创新质量,我国各级政府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或是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在各个方面给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从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来看,现阶段国家对企业创新是高度重视的且在企业创新中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

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所以,学界有大量学者(管考磊2019,王可第2019,段梦婷2020,陈丽玲2021,包睿男2021,冯宇2022等)开始对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目前学者(苏敬勤2016,叶青2016,周黎安2018,霍妍2020等)对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政府提供的资金扶持政策能否给企业创新带来正向的促进这两个方面。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了活动理论的应用。活动理论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为解释活动的内在互动机制提供了一种理论性工具,目前活动理论主要应用于教育学中来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本文以活动理论为理论视角,来分析解释政商关系在规则、工具和互动这三个因素下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活动理论的研究范围,也丰富了该理论的研究成果。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关系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在不同规则的刺激和约束下,以及不同程度的政企分工互动下,对不同工具的使用以及工具发挥作用的不同都会导致产生不同类型的创新,即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丰富了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关系的研究。

1.2.2 现实意义

第一,本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想要实现不同类型的创新应该如何与政府互动,促进企业更好的获得政府支持进行企业创新。通过对企业和政府两种角色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互动进行探讨和研究,总结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时怎样寻求政府的支持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

第二,本研究可以为政府提供与企业之间互动的不同策略,为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提供更优的策略选择。政府可以根据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来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为了更好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应该利用怎样的规则,提供什么样的工具资源,怎样与企业互动来推动企业创新,从而更好的推动地方创新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政商关系

目前,学界对政商关系还没有进行统一的概念界定,通过对学者的研究归纳发现政商关系囊括了丰富多元的内容,它包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分别是政商关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上的体现。宏观维度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反映的是政府的运行机制与市场的运行机制的关系。中观维度的政商关系反映的是政府与企业在政府和企业实际开展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间的互动。微观维度的政商关系反映的是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作为个体之间的互动。同时政商关系受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重影响也日趋多元化。

本文主要是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政商关系进行研究。中观层面的政商关系中,更像是政府与企业间通过合法的方式手段来达到互惠互利目的的关系。政府作为公共资源分配权的持有者,要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通过出台法律法规、颁布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对资源进行分配,企业结合自身实力和发展的需要对政府出台的多种政策进行考量后,向政府申请获得相应的资源支持来促进自身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下会按时向政府缴纳税款,向社会提供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等,在这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打造了一种平等互助,互惠互利的关系。微观层面的政商关系,其实就是将中观层面政商关系的内容细化到个体身上,也称为“官商关系”,政府官员与企业家通过合法合规的沟通交流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资源的获取,都是为了促进各自更好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为活动。

2.2 活动理论

2.2.1 活动理论的发展历程

活动理论最早起源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后来被维果茨基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经列昂捷夫、恩格斯托姆等人发展完善,从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分析的模式”、“一种社会历史的分析模式”、“一种中介行动的理论①”。活动理论是一种蕴含着哲学价值理论的思想模式,正如恩格斯托姆的主张:将活动分析单元看成动态循环系统,每个活动系统中需要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体”进行自我表达②。也就是说,活动系统始终要以现实生活为舞台进行具体的构建。

第一代活动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第一代活动理论主要是将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提出了客体导向和中介调节的思想。维果茨基通过对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打结来加深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记忆研究发现,“人类行为的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中介,即二次刺激”③。如图2.1,S为“刺激”,即行为主体;R表示“反应”,即行为客体,X表示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之间的“中介”。维果茨基认为中介的实质就是人活动的工具,他将工具分为物质工具和心理工具。但是维果茨基主要就是提出了中介调节的思想,进行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个体活动,缺少对集体活动的分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3章 研究设计 .......................... 20

3.1 研究方法 ................................... 20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0

3.3 收集数据 ............................... 22

第4章 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 ........................... 25

4.1 政商关系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规则作用 ......................... 25

4.1.1 宏观规则大幅调整——突破式创新 ........................ 25

4.1.2 微观规则小幅变动——渐进式创新 ........................ 28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45

5.1 结论 ......................................... 45

5.2 对策建议 .................................... 46

第4章 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

4.1 政商关系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规则作用

规则是指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法则,笔者在对企业和政府人员进行访谈后,经过对比相关行业的政策发现:宏观规则发生大幅变动为企业进行突破式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使企业更倾向于开展突破式创新活动;微观规则的小幅变动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促使企业选择开展渐进式创新活动。

4.1.1 宏观规则大幅调整——突破式创新

经笔者对访谈数据的整理之后发现,企业选择进行突破式创新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家近几年大力支持发展的几类新兴行业中,例如光伏产业下太阳能电池片的创新、电子机械类企业选择进行制氢设备的研发、化工制品生产企业选择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以及硅产品制造企业选择进行氢能的开发与研发。

企业开展突破式创新的前提是国家和政府在会议或报告中提及到对某个行业或产业的高度关注和高度支持,同时行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会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向企业传达未来国家重点发展行业的信号,给企业指出进行突破式创新的方向。以能源行业为例,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绿色生态发展的迫切要求下,我国要进行能源行业的产业结构转型,由之前的煤炭类为主要能源到现在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加大对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尤其是对氢能、光能、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同时还要加快提升太阳能的转化率,这些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发生大幅变化会刺激企业去在这些领域中进行突破式创新。以光伏产业为例,国家从“九五”计划就倡导发展新能源,一直到“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大力提升光伏发电的规模,这其中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发展(如图4.1),六个阶段体现了光伏产业在我国能源行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注重光伏产业的发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在活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开展创新的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分析解释了政商关系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图5.1)。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第一,在活动理论框架中,政府是企业的创新活动的重要共同体,政商关系对企业创新类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规则、工具和分工三个因素的作用上。规则约束能力的不同,工具资源种类的不同以及政府和企业互动意愿和频率的不同,都会导致产生不同的客体,随即创新的目标也就会发生变化,即导致产生不同类型的创新——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

第二,当宏观环境和规则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时,会导致行业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主动提供创新方向引领企业进行创新,进而给企业提供了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和新的产业领域开展突破式创新的契机;当微观规则发生小幅变化时,行业标准的小幅度修订以及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的小幅变化,对企业开展难度较大的突破式创新活动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会刺激企业选择自主开展渐进式创新活动。

第三,当政府提供的工具种类丰富且工具的作用力度较大时,企业更愿意进行突破式创新,政府会针对生产结构和规则变化较大的产业加大资源倾斜的力度,针对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提供给企业政策资源、人才资源、财政资源等,为企业开展突破式创新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当政府提供的工具种类较为单一且作用力度较小时,企业可以用到的工具资源就相对有限,大部分创新所需要的资源需要企业自己提供,企业会综合考虑创新的成本以及难易程度,导致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渐进式创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