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电子商务论文题目: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思考

发布时间:2025-08-20 10:00:2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本文基于2007-2022年亚欧大陆37个国家及我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和异质性分析,对亚欧大陆跨境电商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最近于2024.6.12日我国发布的《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高质量发展增强跨境电商物流保障能力,拓展跨境电商出口。自从2014年跨境电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已经连续多年强调其在新业态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在2023和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政策层面始终保持着对跨境电商的引领和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以其便捷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和特点,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购物选择,同时也为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途径。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外贸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和引导,包括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创新发展等方面。《“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此外,国家还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经海关总署统计,近20年我国对亚洲和欧洲的贸易总额始终占据前两名,2023年我国向亚洲、欧洲进出口总额达到41478万亿美元,比2020年提高了26%,这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远超过同期整体外贸的增速。2024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更是达到5776亿元,其中出口4480亿元,增长14%,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跨境电商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海外仓数量超过2500个,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这些海外仓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的物流效率,也为我国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跨境电商相关的研究

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研究,最早来源于1990年代中后期国外学者的研究[1],在这个时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开始萌芽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总结国内外的主要研究内容涵盖了市场规模、消费者行为、竞争格局、供应链管理、法律与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在法律方面,Kim,Cheolho认为B2C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应做好充分准备,明确电商与B2C跨境电商的概念和领域。完善适用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制度,完善纳税申报制度,加强法律责任[2-3]。我国学者也认为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过程制定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刻不容缓[4-5]。在消费者行为方面,Yang,YP探讨了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应用中转换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感知值越高,感知风险越低,用户满意度越高[6]。此外王丹丹等在研究消费者反馈共治对平台商家经营决策的影响时发现,消费者在进行反馈共治时,对平台商家评价的声誉增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平台商家的经营行为[7]。在市场规模方面,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到9万亿元,用户规模超1亿人,行业已进入成熟增长期,市场领域不断扩展[8],中国跨境电商物流的市场规模至2020年达到1万亿~1.6万亿元[9],而根据UNCTAD的数据,到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长到9000亿美元,并将持续增长[10]。在竞争格局方面,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电商与农业发展以及普惠金融的普及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11],而物流是跨境电商开展商务活动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我国跨境电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12]。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依据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分类,结合跨境电商特性,率先系统提出跨境电商仓单融资、订单融资、保理融资等“三类五种”我国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典型模式[13],其中物流是关键环节,应优化供应链配送系统、引进高端跨境物流人才[14],通过艾瑞咨询对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进行测算,通过实证得出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和出口都会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15],因此应对国际贸易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具体风险排序依次为物流管理系统不稳定风险、管控政策风险、通关风险、信息扭曲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等;从而,有助于供应链的风险管理[16]。

第2章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机理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跨境电商

2013年被认为是出口跨境电商B2C模式的“元年”,此后跨境电商的内涵不断丰富,学术文献中有关跨境电商的定义,其中,有学者明确指出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一种更高级的应用形式,分属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双方通过使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搭建的平台完成交易[82],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国际支付、税收通关、国际运输及运输保险等环节构成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也有学者着力强调了电子信息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起到的基石作用,并指出这一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贸易的范围,将营造全新的市场[83]。国内学者在给出定义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展开,包括交易主体、电子商务平台、支付结算以及物流等[84-85]。相比于国内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的交易主体分属于不同的关境,电商平台、支付结算及物流都是传统电子商务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延伸。研究还指出,这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既涉及出口电商,也涉及进口电商[86]。王健则对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的物流与支付新模式、跨境网络零售业务的分类和流程以及跨境B2B业务新的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描述与剖析[87]。学者(郭四维等)[88]认为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企业或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贸易的撮合,继而完成资金结算、货物和服务的交割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包含出口与进口贸易,也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模式主要包含跨境B2B、B2C、C2C、海外代购等。政府关于跨境电商的定义,海南自由贸易港在2020年给出具体的参考,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本文综合前者研究认为,跨境电商指分属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品交易的各项活动,并通过跨境物流实现商品从卖家流向买家以及相关的其他活动内容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它源于传统电子商务,但跨越了国界限制,成为了全球化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理论基础

2.2.1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亦称交易费用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于1937年首次在其经典论文《The nature ofthe firm》中首次提出,该理论为解释市场与企业边界的划分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视角。交易成本理论强调,由于经济体系中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运作,虽然带来了效率提升,但也伴随着高昂的交易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及违约成本等[89]。

跨境电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扩大贸易。在进行贸易前,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和消费者数据,帮助外贸企业更精准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了品牌展示和推广的渠道。在贸易过程中,跨境电商平台简化了交易流程,使得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询价、下单、支付等操作,省去了传统贸易中的复杂环节和繁琐手续,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化了物流方案,如设立海外仓、采用智能配送系统等措施,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和便捷的结算服务,降低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支付风险和成本。在贸易后期,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退换货处理机制,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数据和市场反馈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电子商务论文怎么写

第3章亚欧大陆跨境电商与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测算与现状分析...............19

3.1数据来源、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19

3.1.1数据来源................................19

3.1.2指标选择.......................19

第4章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35

4.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35

4.1.1模型设定.....................................35

4.1.2变量选取...........................36

第5章结论及建议.....................47

5.1研究结论........................................47

5.2研究建议................................47

第4章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1.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借助陈海波(2022)、徐毅(2023)等人的研究,在上一章中计算出2007-2022年中国对37个亚欧大陆国家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用做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是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借助陈方翠(2020)和刘阿娜(2020)等人的研究,在第三章测算出2007年-2022年亚欧大陆37个国家的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用作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

3)中介变量:通过第2章的机理分析,可知亚欧大陆跨境电商促进了科学水平的提高,科学水平的上升可以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因为不同学者对科技水平的衡量指标不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同时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取高技术产品出口衡量科技水平(tec)。

4)调节变量:本文参考严兵与任思颖(2022)的研究[111],将文化距离纳入本文的调节中,文化距离是指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文化上的距离。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

第5章结论及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7-2022年亚欧大陆37个国家及我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固定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和异质性分析,对亚欧大陆跨境电商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构建跨境电商发展评价体系和外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外贸高质量水平有逐年向上良好发展的趋势,37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但共同点是呈现上升的发展势头。

2)根据基准面板回归结果来看,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不同水平的外贸高质量发展影响均是正向的,尤其对高水平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口、消费潜力等控制变量,也都显著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程度。此外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时,发现非新亚欧大陆桥沿廊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在今后的跨境电商贸易方面,非亚欧大陆沿廊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的贸易潜力。

3)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揭示出亚欧大陆跨境电商通过促进科技水平提升,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路径。具体而言,跨境电商促进了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强化了科技进步在驱动外贸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4)基于调节效应得出,亚欧大陆跨境电商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文化距离的显著调节。具体而言,较高的文化距离增加了跨境电商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度和挑战,表明在跨境电商的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差异的克服与适应是提升外贸发展质量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