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公司冷链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思考——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发布时间:2022-10-01 19:25:1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在于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对冷链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进行研究,而冷链物流更关注时间因素,这对于选取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方式就更为契合。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生活方式与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拥有着巨大的食品市场,人们对新鲜果蔬、冷冻产品、肉、奶制品等低温生鲜食品需求大幅增加,在注重食物安全的同时,也开始强调食品的品质,这就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成长的空间。同时近几年,我国政策上鼓励冷链物流建设,其中加快基层冷库、冷藏车等设备的投建为生鲜食品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国家把关注点又投向了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上。生鲜食品的特殊性注定了冷链物流和常温物流的区别性,冷链物流要提供专业的保鲜贮藏设施和冷藏运输工具,还要有专业的测温设备进行全程的温控和时控,所以冷链物流在物流操作和管理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今,冷链物流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行列之中。从中物联冷链委、中商产业研究院等发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500亿元,同时近年来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的同比增幅就达到了22.38%。并且按此增速计算,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可能会到达将近9000亿元(如图1-1)。

物流论文怎么写

1.2研究目的

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是公司成本管控领域中又一大需要攻克的问题,现代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着企业的创收能力和成本节控方式。刺激收入的增长可以从产品、市场、营销等多方面考虑。而成本的节控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达到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

企业进行有效地冷链物流成本管控的前提需要企业成本信息具备准确性和客观性,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当前现行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大量的物流成本的真实情况没有得到反映,所以在冷链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严峻问题,企业需要一套新的成本核算体制来改善目前的核算困境。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出现使获取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主要就引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针对BF公司目前的成本核算进行研究,分析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到BF公司冷链物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究其优势所在,为BF公司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找准思路并提供合理的优化路径建议。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内容

目前,新兴冷链物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近两年出台的关于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还是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来看,冷链物流一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冷链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作为目前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1.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冷链物流文献综述

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英国学者贝尔主要提出冷链物流的机构。在之后的时间里,国外冷链物流技术不断发展,对冷链物流的研究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而在相关冷链物流研究中目的主要是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冷链物流管理方面,Verbic,M(2006)[26]的研究主要专注于冷链物流的产品的保管因素,他认为需要从产品的保质期、保存方式和易变质程度这三个方面对冷链物流的产品进行保管,在大大降低产品货损率的同时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管理。David等人(2010)[27]则是在Verbic的基础上认为,在产品保管方式研究之前应该结合冷链物流的特点先对产品进行分类,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有序管理冷链物流。而Ladi(2013)[28]对David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更加研究深入,他认为不止是产品本身因素,外部因素也影响着整个冷链物流管理,企业应该结合产品本身,运输路线以及时间天气等因素来完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在对冷链物流管理研究的同时,国外把另一个维度的研究投射到了冷链物流运输方面,Bogataj,M(2002)[29]认为要想提高冷链运输的稳定性,需要维持冷链产品的稳定,因为冷链产品多为易腐产品,所以应该基于前人的影响冷链物流管理的因素下手,把重心直接转移到冷链物流成本控制之上。而Chaug-Ingchu(2013)[30]提出了“多温共配”的冷链物流模式,这一点又再次对准对冷链物流成本管控的目的。

2.2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以成本动因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展开研究。

成本动因是指成本发生时影响其重要的活动或是事项,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任何因素,是资源消耗和变化的表达,表现为数量、时间、种类、批次等多种形式,也就是成本驱动因素,在“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中,将资源、作业、产品连接起来。成本动因具有可计量性,决定着成本的大小,可以作为成本分配的标准。成本动因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流程复杂,则相关成本动因的数量就越多。一项活动可能存在多项可选择的成本动因,因此,识别恰当的成本动因,对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结合BF企业的案例,根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选取时间作为计算成本的驱动因素,核算物流成本。同时考虑动因发生的部门,判断其产能是有效产能还是闲置作业,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动因进行管控,从而达到健全物流成本管控机制的作用。

公司追求高品质产品、高水平服务、高起点发展,坚持“质量为上、客户至上、诚信经营”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强化管理,使公司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轨道。BF公司管理层一直致力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在不断创造收益的同时注重对各方面成本的控制。而对冷链物流方面公司也在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创着新的经营模式,力求加大全国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3案例介绍.....................12

3.1公司简介......................................12

3.2冷链物流产品介绍及业务流程..........................15

4 BF公司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程序设计....................................22

4.1 BF公司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22

4.1.1 BF公司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22

4.1.2 BF公司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23

5 BF公司冷链物流成本控制优化路径与探究服务合理定价...........................41

5.1 BF公司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控制优化路径.........................41

5.2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于BF公司冷链物流服务合理定价的影响...............43

5 BF公司冷链物流成本控制的优化路径及探究服务合理定价

5.1 BF公司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下冷链物流成本控制的优化路径

基于使用成本核算方法的目的,遵循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原则,通过BF公司冷链物流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下和时间驱动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比,可以为BF公司冷链物流提出成本控制的优化路径。

(1)规范冷链物流的成本核算制度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成本归集方面遵循着按收入比例确定间接成本的原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传统成本归集只能按照特定方法把成本归集到各类产品之上,而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又缺乏科学性。要知道整个成本作业环节都是各个部门在相互协作进行,如果在成本核算时抛开了内部关系而只看带来的收益,那也失去了成本管控的核心。成本管控应做到溯源而不是寻果,一味寻果进行成本归集只能进一步造成成本的增加。再次,传统成本归集也完全忽视了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不同于其他传统物流的就是时间功能,时间并不只是商家和客户要求的期限,冷链物流更是受限于货物保质期和技术维持效率。所以趋向于整个过程越快越好的冷链物流更加应该以时间作为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归集。最后,成本管控需要溯源,需要将成本分离,探究各部门的利用资源和闲置资源,所以规范成本核算制度,可以究其原因开展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

物流论文参考

6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BF公司冷链物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冷链物流成进行成本核算以及后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BF公司实际情况筛选案例素材对BF公司冷链物流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进行优化程序设计并最终达到目的性成果。通过对BF公司冷链物流进行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以时间作为成本动因,而冷链物流相较与传统物流尤其注重时间因素。再者,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更加可以适应复杂的物流市场环境,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更多的是一个简化成本核算过程,通过特定的时间方程可以应对公司内外部的变化,随时做出反应或实施调整。

(2)BF公司运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分摊的模糊和对闲置成本忽视,这直接导致在物流成本管控之上难以找准目标。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完全可以合理成本分配并且计算出冷链物流各个部门的闲置成本,BF公司冷链物流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梳理清楚各部门工作成本环节同时,计算出闲置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可以有效地让后续物流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3)在研究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时,以成本控制的优化路径展开对BF公司冷链物流合理定价的深入讨论,不仅能通过服务价格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合理定价还让此次研究为BF公司带来具有现实意义的增值贡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