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T银行S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13 10:55:5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范文,文章通过对 T 银行 S 分行现行授信流程进行分析,发现 T 银行 S 分行在信贷决策的过程当中,往往只给出几个重要指标的决策参考意见。如总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当重要指标达到要求时,便会做出信贷决策行为。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决策方法在信贷决策的过程当中,对财务指标的应用存在不全面、不科学的行为,财务指标的作用体现不具有明显性,对财务指标的参考不够全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程度变得越来越艰难,面临着“内有同业竞争、外有互联网金融威胁”的局面。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方面继续进行开发,而商业银行在开发过程当中便会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当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风险点,如此才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降低风险点,从而实现健康发展。

近些年,商业银行在不断拓展主营业务,积极发展信托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业务,但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当中的占比比较大,T 银行 S 分行也不例外。因此,如何保证信贷业务在决策过程当中的科学性,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从而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信贷风险造成的损失,成为 T 银行 S 分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财务报表是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当中产生的财务数据,从而依托一定的会计程序形成的报表。该报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现金流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的各项基本指标情况[1]。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对信贷企业的财务报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通过财务报表当中的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详细分析出信贷企业在短时间内的运行状况,也能够依据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信贷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推理,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建立基于财务报表的评价体系,从而依托财务报表分析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也能够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从而为商业银行的贷后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目前,T 银行 S 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机制,通过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信贷决策和贷后服务提供借鉴。但 T 银行S 分行在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面仍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难以保证获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对财务分析中设计的各个指标没有进行系统性和联系性分析,各个指标比较孤立,分析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有 300 多年历史,在信贷决策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也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并且依托信息科学和计量经济学,对其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些制度有效的为西方商业银行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力。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风险方面已基本构建了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并建立风险识别、风险预判和风险预警、风险防范等相应举措。

最初研究当中,国外学者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或风险方面,采取的指标比较单一。1966 年,Willian Beaver(1966)以 79 家危机公司为分析样本,并对企业建立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发现,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能够有效地对危机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2]。  Edward Altman(1998)在 1998 年依托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法,构建了 Z-score,该模型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Z-score 模型以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并筛选出重要财务指标,归结变量类别。进一步完善了 Z-score 模型,可以看出,Z-score 值越小的企业的面对的风险越大[3]。Blum(2015)通过研究发现,现金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能够有效地评价企业在运营方面存在的风险[4]。Ohlson(2016)通过一项 logistics 的回归模型引入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当中,并以 2000 多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选取公司的规模、公司业绩、融资能力等指标,进行财务预警分析[5]。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可以分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计量、信贷风险的控制以及信贷风险防范三个方面[45]。

信贷风险的识别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详细分析自身在信贷决策过程当中的信贷行为以及信贷行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判断。在信贷风险识别过程当中,商业银行可以依托信贷风险当中产生的风险类型,对照自身的信贷行为,通过对比来分析自身在信贷行为决策当中所能够产生的风险,并详细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信贷风险的计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计算和预测信贷风险决策所能够引发的信贷风险大小以及发生信贷风险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从信贷风险整体流程来看,只有准确找出信贷风险的来源和科学预测信贷风险的大小,才能够指导后续科学建立信贷风险控制举措,也才能够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信贷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指根据信贷风险识别当中对信贷风险的判断,找准信贷风险关键所在,并制定不同的预案,一旦信贷风险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回应”,使信贷风险的损失有所降低,从而确保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当中损失率降到最小。

信贷风险的防范是指当信贷资产真正发生风险之后,商业银行如何对信贷资产和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理,采取对信贷风险损失进行转移或补偿等方式,从而使得信贷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从目前商业银行运营的整体成效来看,商业银行作为工商业企业,不仅面临着一般工商业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还面临着特殊的金融风险,如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信贷风险等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不停挤压的基础上,运营绩效有所收缩,而信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拓宽市场增强利润的主要业务来源,由此造成的信贷风险在逐渐增多。商业银行在运营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当中,信贷风险持续累积,一旦达到一定数量,便引发商业银行整体信贷风险。

2.2  财务分析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主要在于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科学性,以此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当中,利用财务分析的主要方式在于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而《贷款通则》第 27 条明确规定,贷款人发放贷款必须评定贷款的风险程度,并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因此依赖于财务分析的科学性,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价方面的定量化评价和科学化评价有所提升[46]。

在信贷分析技术方面,我国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报表性分析技术和关系性分析技术两种技术模式。报表性分析技术主要依托现代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从而依托分析的得出结论。信贷决策这种方法主要依托财务数据而进行定量分析。关系型分析技术主要依托商业银行在与信贷人长期合作关系当中积累的口碑以及高层管理者的相关信息,从而依据商业银行个体主观的意见,对信贷企业做出评估,主要依托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主观性较强。

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决策过程当中,可以以报表型分析技术为主,结合关系型分析技术,采取两种方法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此外,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当中,应将财务分析贯穿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核和贷后检查的各个环节。在贷前调查环节,银行调查人员应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作出全面的评价;在贷中审查环节,审查人员要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分析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查看企业的运营数据是否与实际一致;而在贷后检查环节,商业银行贷后审查人员应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从而利用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产生的财务指标,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预测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文章在后面章节研究中,按照该方法,构建了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MBA论文范文怎么写

第三章  T 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及财务分析运用现状 ............................... 13

3.1 T 银行 S 分行发展概述 ........................................... 13

3.2 T 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13

3.3 T 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运用现状 ...................... 14

第四章  T 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9

4.1  构建原则 ..................................... 19

4.1.1  适用性原则 ................................. 19

4.1.2  系统性原则 ......................... 19

第五章  信贷风险管理财务指标体系案例运用 ....................................... 27

5.1 JA 集团简介 .................................... 27

5.2   JA 集团财务指标分析 ...................................... 28

5.3  基于财务指标体系的 JA 集团信贷风险评价 ................................ 30

第六章  加强 T 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6.1  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审核机制

T 银行 S 分行要想准确获取财务信息和交叉管理授信,需要进一步健全信贷风险授信流程。一是加强集团授信管理制度。把各个机构的同一个客户纳入到集团授信范围内,避免重复授信、风险过剩等问题的出现。同时,要加强授信业务的管理,授信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授信,也包括投资业务及低风险业务,均需要纳入到集团授信中;二是要通过合理的授信制度,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在授信管理的过程中,不要片面的依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更需要通过对法人及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与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避免出现盲目授信,授信金额与企业的经营情况偏差较大的情况。同时,在出账及贷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集团授信额度的管控,其旗下的子公司授信业务要在集团授信的合理范围内进行,在集团授信的统一管理和要求合理开展业务;三是在对法人企业进行授信的同时,要参考同业对于该企业的授信额度核定,避免成为该企业的最大授信行,承担过多的风险;四是在授信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统一的授信业务机构发起业务,避免授信交叉,出现同一授信客户由多家机构申请不同的授信额度。应由同一机构对同一企业进行授信集中管理,其他业务机构如有业务,需经同一机构进行业务统筹上报集中管理,避免重复作业,加大操作风险。

MBA论文范文参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指标分析等方法,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目前 T 银行 S 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借款单位财务报表的信贷风险管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 JA 集团公司做案例分析,提出改进 T银行 S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建议,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

文章通过对 T 银行 S 分行现行授信流程进行分析,发现 T 银行 S 分行在信贷决策的过程当中,往往只给出几个重要指标的决策参考意见。如总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当重要指标达到要求时,便会做出信贷决策行为。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决策方法在信贷决策的过程当中,对财务指标的应用存在不全面、不科学的行为,财务指标的作用体现不具有明显性,对财务指标的参考不够全面。

文章对 T 银行 S 分行授信部门财务分析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主要的指标分析存在局限。并结合 T 银行 S 分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信贷风险管理工具的思想,构建出了信贷风险管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文章以 JA 集团为研究案例,按照评价流程,得出 JA 集团的综合得分为6.767 分。而当借款企业的综合得分在 6-8 分之间,说明企业的还款能力较强,银行存在较小的信贷风险,可以根据借款企业的需求适当放贷。因此,JA 集团得分中等偏上,各方面风险适中,具有一定偿债能力,T 银行 S 分行可进一步根据借款额度做出信贷决策。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