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旅游的乡村民宿环境艺术 设计思考——以湖北省武穴市同心村李垅垸乡村民宿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28 21:46:5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文探讨了游客对体验环境的要求和体验类型的需求,分析归纳了在乡村民宿中游客通过不同体验类型的环境和活动能满足的不同层次需求,为实践项目中空间和体验活动的设计提供参考。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左右,发展空间巨大1。但是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却普遍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因此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鼓励乡村基于自身的环境及文化特色为脱贫致富寻找机遇。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人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体验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的乡村生活,这个需求也导致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2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三分之一2。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万亿元3,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乡村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在5.93亿总旅游人次中占比21.7%。按国家旅游局预测,2017年乡村旅游消费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4。通过以上数据可见乡村旅游人数在逐年快速增长,成为了旅游投资和消费的热点领域。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旅游方式之一,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形式、环境、服务和要求会越来越高,将会不断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提升。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提升乡村民宿环境品质

乡村民宿是游客了解乡村文化和生活的载体之一,其环境及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只有具备宜人的民宿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我国乡村民宿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如住宿环境简陋、功能单一、设施不完善等。本研究期望通过对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设计方法,帮助乡村民宿业者营造良好的民宿环境,结合体验活动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提高乡村民宿整体环境品质。

(2)满足游客多种体验需求

基于体验式旅游的乡村民宿要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主要目标,而游客现在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所带来的身心体验享受,包括美景、文化、技术、美食等。本研究期望通过乡村民宿体验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关注游客生理和心理的体验感受,做到满足游客亲近自然、感受人文等体验需求的乡村民宿环境,打造一个对于游客有情感、有感染力和有记忆的体验场所。

1.2.2研究意义

(1)总结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参与乡村民宿体验式旅游的游客在生理及心理上的体验需求,结合环境美学、设计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寻求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方法。

(2)为乡村民宿实践提供参考

我国乡村面积辽阔,分布广泛,不同地域的乡村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农业特色、生活习俗和建筑风貌,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乐观,实践机会较多。本文在总结了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武穴市同心村李垅垸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为例进行了创作实践,期望能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案例研究

2.1桃米村三茅屋环境艺术设计

2.1.1桃米村概况

台湾埔里县桃米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文化、生态俱佳的美丽山村。在1999年9月21日,附近发生的里氏规模 7.3级大地震给桃米村带来了重创。在地震之前,这里经济凋落,年轻人纷纷到城市谋生,小区缺乏生机和活力,居民们自嘲村子为“垃圾村”,地震之后这里经过不到5年的重建便成为了台湾著名的生态村落。因为台湾的29种蛙类中桃米占了23种,桃米村将“青蛙共和国”作为文化宣传标识,结合生态发展让村子焕发活力。在桃米村处处可见青蛙主题的雕塑与图案,青蛙是这里动植物的代表,是生态农业的符号,每个地方都与青蛙文化紧密相连。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结合村子现状条件,村民们开始学习认识青蛙、保护青蛙,同时请专家为村民传授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课程和生态保育方法。这些课程使居民了解了社区价值、掌握了职业技能,使居民积极主动地为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桃米村结合当地文化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居民将自家的房屋改建成特色民宿,建设了地震纪念馆、湿地公园、牧场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桃米村现在每年3月份开始可以看青蛙,4至5月份看萤火虫和油桐花,6至7月份看独角仙,桃米村也因此成了很多学校的暑假教学活动基地和公教人员研习地,接受过多个参访团和学术研究团。

2.2三义乡卓也小屋环境艺术设计

2.2.1三义乡概况

台湾苗栗县三义乡是一处文化历史丰富的地方,有客家文化与原住民及闽南人融合激荡的文化特质,同时有居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扎染、木雕、陶艺等手工艺民俗,被称为“台湾木雕王国”。三义还有很多著名景点,如三义木雕博物馆、三义山板樵脸谱文化生活馆、龙腾断桥、胜兴老街和九华山等人文及自然景观。这些为三义乡的民宿发展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从三义车站出来就看到候车厅里面摆满了木雕艺术品,而在去民宿的路边也有面具、木雕、石雕等公共艺术品和客家村落,让游客从车站开始到入住民宿中途就能得到当地文化的体验,让人们对三义乡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2.2卓也小屋环境艺术设计

三义乡的卓也小屋处于幽静的山野里,它远离城市的尘嚣,悠然的享受着山野田园的自然风情,民宿主人将它营造出一个独立的迷你村落环境。民宿在建筑中使用茅草、竹篱等为材质营造出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通过庭院池塘、动物、植物的造景,将早期的农村聚落生活中人与环境共处的场景呈现在了景观里,体现出台湾过去生活的痕迹和农民质朴的生活,呈现出万物共生的和谐生态环境。民宿整体环境营造了一幅幸福的农家生活景象:阡陌交通,曲径通幽,随处可见鸡群嬉戏吃食,一间间院落掩映在竹林间,里面的住客仿佛置身于山林间过着隐居的桃源生活。这种美好的环境让游客得到审美体验的满足,置身其间仿佛就是回到了过去的台湾乡村,看着当地人们喂食家禽,从事农耕织布,好像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情感体验得到满足。

3体验式旅游中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 22

3.1体验融入乡村民宿的作用 ........................................ 22

3.1.1满足情感体验 .................................... 22

3.1.2实现人文体验 ........................... 22

4项目实践 ..................................... 28

4.1项目背景 ................................ 28

4.1.1项目概况及区位 .................................. 28

4.1.2项目现状分析 ....................................... 29

5 研究总结和展望 ........................................ 47

5.1研究总结 ........................................... 47

5.2研究展望 ............................................. 47

4项目实践

4.1项目背景

4.1.1项目概况及区位

同心村李垅垸于2012年经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李垅垸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梅川镇北部,距梅川镇城区23公里,距县城武穴60公里。同心村历史记载已有900余年,古称百园,为鄂楚李、洪氏发源地,因村后山峰捧叠,貌似心形,为取“同心同德,源远流长”之意,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得名同心。李垅垸与蕲春太平山背邻,与“横岗山风景旅游区”相连通,为大别山余脉。山川平均高度650米,村庄取地势东西走李,东高西低,东侧略高为峰口村,上有峰口水库,畜水量3500万方,为主要水源,现已开发成为“湖北匡山龙珠峡漂流”项目(图4-1)。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5 研究总结和展望

5.1研究总结

本文基于体验式旅游下的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文献搜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游客体验过程尝试提出了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并通过湖北省武穴市同心村李垅垸乡村民宿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实践,尝试为今后的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笔者研究工作主要相关成果概括如下:

(1)根据设计心理学,本文探讨了游客对体验环境的要求和体验类型的需求,分析归纳了在乡村民宿中游客通过不同体验类型的环境和活动能满足的不同层次需求,为实践项目中空间和体验活动的设计提供参考。

(2)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本文尝试总结出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原则以维持乡村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维持乡村建筑特色,渗入当地文化感知,突出农业生产环境。

(3)本文从游客参与体验式旅游的过程出发,即进入体验情境、游客变村民角色转换到情境交融的体验过程,寻求出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分别是构建特色乡村体验环境,营造宛若归家的体验环境,创造新旧元素结合的体验环境,期望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4)以湖北省武穴市同心村李垅垸乡村民宿环境艺术设计为实践,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着手,构建了特色建筑体验环境,打造了宛若归家的室内空间体验环境,营造了多方位体验的户外体验环境,使李垅垸游客体验环境得到提升,期望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