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艺术类高校校园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22-07-16 13:58:2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通过对交往空间与学生心理、行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交往空间的类型必要型活动、自发型活动和社会型活动,并提出影响交往活动的空间因素即公共性、舒适性和多层次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我国艺术类的高校是培养艺术性人才的物质载体,而校园环境则是基于师生精神、思想、文化及其物质条件的综合反映,是精神活动的空间。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事业重视程度地不断加深,使得对艺术类高校精神层面的建设也更加重视。面对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建筑空间都已不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校园环境设计也已不再能够满足师生对审美诉求、个性化追求和交往的需求。

(一)相关理论和文献匮乏

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而针对性强、分类详细的理论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我国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正处于尴尬境地。而交往空间是教学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楼、在现代教育以及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与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如何寻求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反映校园文化、学风建设、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的标志,成为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校园标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艺术类大学生交流匮乏

交往活动有助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并促进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只有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大学生才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获得社会经验,发展友谊,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绪。沟通困难或缺乏人际沟通技巧等人际困惑是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问题。由于缺乏沟通方法和个人能力,艺术类大学生渴望沟通,但沟通效果却与自身主观期望相去甚远。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交往行为融入虚拟世界,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往。

第二节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内外艺术类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的发展为导引,在分析艺术类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共性基础上,从环境行为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主体人的行为,特定环境下的物质、文化及空间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着重以艺术类高校的特色“艺术”为切入点,探讨艺术类高校校园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分析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现状、优化设计、空间关系等,进而研究了艺术类高校校园交往空间所采用的策略,而设计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中涵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各功能区域以及总体规划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艺术类高校师生们的心理需求以及行为方式。

二、研究范围

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艺术院校内部交往空间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了艺术院校校园环境的相关信息,有效总结和分析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的具体形式,找出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对艺术院校内部交往空间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本文对艺术院校校园规划建设进行了探讨,为新艺术院校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设计依据。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涵盖艺术类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影响这些交往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及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章理论阐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艺术类高校

艺术类高校是指培养具有各种艺术类专业技能知识的高等院校,其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开设不同种类的艺术相关课程,培养不同的艺术类专业人才。在综合性辞典《辞海》中对“艺术”概念的定义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感受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为艺术。”

本文主要研究的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是指艺术类的专业院校,不包括综合性大学下的二级艺术学院和普通民办院校。这是因为普通大学的二级艺术学院的招生是在整个大学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其学生与非艺术类的学生公用交流空间,该空间不属于本次论文的定义范围内,且不具代表性。而就艺术类高校的数量而言,它的学生数量占据着艺术院校学生的绝大多数,交往空间也属于纯粹意义上的艺术或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目前,我国有91所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不含13所独立艺术类本科院校),其中本科院校43所,专科院校48所。本科中的公办院校共有31所(均为国家独立设置),其中民办本科院校6所以及民办本科独立院校6所。在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教育体系中类别分为综合类、美术类、音乐类、传媒类和舞蹈类等。本文主要以本科公立院校中独立设置本科的综合型艺术类高校(10所)为主要研究对象(如表2-1所示),因为综合类高校涉及的艺术学科范围广,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办学史,他们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本文的研究领域更具代表性。这类高校在校园交往空间的设计上有其独有的特色,有利于本文交往空间领域的研究。这些高校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具普遍性,有利于本文得出结论。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基本理论依据

一、环境行为学

(一)知觉、心理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行为学是感知、心理与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心理行为发生的过程主导着行为模式的产生,人类心理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心理认知过程、心理情感过程和心理意志过程11。三者不仅会影响使用者的心理活动,甚至人类的行为模式也会被控制12。在现有人类所处的环境空间内,人类的行为也引导了环境空间的产生,同时在人类的潜意识中,人的行为活动也微妙地迎合和适应着他们所处的环境。换言之,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人类对环境的感知是行为的前提,人类环境的心理需求便是行为的动力,影响人的感知和心理以及行为的是空间环境。相反,人们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环境13。通过用环境行为学去指导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研究,以改善艺术类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变化,并伴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为显性行为。也就是说,从显性行为开始研究讨论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使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而并不是被动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来适应环境。本文主要以环境行为学理论来研究使用者的知觉、心理和行为特征,明确使用者的直觉心理和行为特征,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第三章环境行为学与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分析.................................20

第一节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20

一、空间管理和空间品质............................................20

(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20

(二)校园及专业学科空间特色弱....................................20

第四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及手法........33

第一节设计的特有原则...........................................33

一、个性化原则................................................33

二、艺术性原则.................................33

第五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研究.................43

第一节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的空间布局特征....................................43

一、建立灵活的空间动线...........................43

二、增加“弹性空间”的设计.....................................44

第五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第一节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的空间布局特征

一、建立灵活的空间动线

灵活的空间动线能够让交往空间在使用上更加具有灵活性。在这里所说的灵活性主要指交往空间的存在给建筑整体所带来的优势。首先,交往空间是一个运动的空间。人们会经常在此行走,同时还会产生许多的交流活动,穿梭的人群,生动的场景,能给人以强烈的动线感。当学生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而艺术类高校学生思维开放活跃,设计灵活的空间动线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思路,封闭、空旷的环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迸发。对于绘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交往空间的布局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交通流线灵活,行动路径多样。

艺术类高校交往空间对学生学习的好坏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空间的不同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长期生活在黑暗的教室、走廊,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身心感到压抑;如果处在一个空间设施齐全、阳光明媚的环境里,就会使人觉得生活充满激情。因此,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必须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灵活的空间设计,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结语

《校园规划》指出:“沟通空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空间,而是一个具有交流知识等重要功能的工具。”26。高校校园作为人群聚集、知识交流的汇集点,给予学生充分摄取和交流知识的场所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艺术教育是国家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艺术类高校校园内部交往空间是教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空间的设计也一直处于发展、更新、完善的动态过程。艺术类高校校园内部交往空间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艺术类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交往空间将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生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场所,是师生交流思想、展示作品、讲课的舞台。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交往空间研究文献的大量查阅以及分析研究,对资料归纳分析,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国内艺术类院校校园交往空间的实例调查和研究,对艺术类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与特色空间营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大致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对交往空间与学生心理、行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交往空间的类型必要型活动、自发型活动和社会型活动,并提出影响交往活动的空间因素即公共性、舒适性和多层次性。

二、对影响艺术类院校交往空间设计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包括欧诺关键管理和空间品质,空间功能和空间视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理念和进一步研究探索。

三、对于艺术类高校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分为:设计的特有原则即个性化原则、艺术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提出了将空间的交往功能与交通功能相结合、植入艺术化的休憩功能、空间尺度比例细化和空间界面塑造等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