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探讨——以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8 11:34:47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行唐县是河北省革命老区,也是刚刚完成脱贫摘帽的地区。脱贫工作取得如今的成效是行唐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依然面临着政府、商业银行、贫困人口等各个层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一步步的摸索以及经验借鉴中得到解决,考虑精准识别、长效机制、扶贫扶智等方面的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由于自然及历史等条件的影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脱贫的地区,同时新脱贫地区也有脱贫后又返贫问题存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将扶贫开发工作归入“四个全面”这一战略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精准脱贫列为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并明确指出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总目标为在 2020 年前确保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同时完成全部贫困县的脱贫摘帽工作。2019 年 4 月 16 日在重庆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该把防止返贫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在适当时间组织开展对已脱贫人口的“回头看”工作;并于 2020 年 3 月 6 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表示,我们应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且明确指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应多措并举巩固成果。
脱贫工作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而脱贫后不再返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精准扶贫方式多种多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商业银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研究构建商业银行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更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我国应明确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多措并举提高脱贫质量,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商业银行采用科学地投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形式,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长效机制的构建模式,以针对性和高效率的程序对不同贫困地区及农户实施精准识别与帮扶,以缓解贫困地区资金供需矛盾,巩固前期脱贫成果,对获取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精准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属性词汇,国际上对贫困、发展经济学、金融与经济增长等研究在广义上都与商业银行支持“精准扶贫”相关,大多数国外学者都是以金融的作用途径为研究起点,深入挖掘金融支持和贫困两者的联系机制,在贫困地区和人员的脱贫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斯蒂格利茨(2000)指出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程度较高,通胀水平较低的环境;他与 Wetss 都有以下观点,即商业银行在支持扶贫工作中可以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可以将贫困明显减少。Banker 与 Charnes 在经过一系列实证分析后得出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速度间存在较强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Levine 和 King 以驱动作用路径为视角,研究了金融资源配置情况,说明贫困人口在获取扶贫资金后,可以有效使用资金,进而摆脱贫困。Battese 与 Colli以金融和经济增长两者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指出金融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够推动资本的持续累积,并且大幅提升了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就业机会得到了增加,使贫困人口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财富。Balk 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进而发现,要使经济资源分配地更加平衡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内流动着的金融资金,它们可以使经济红利更加高效、合理的进行配置。然而若金融支持存在偏向现象,则将导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收入无法正常分配,致使商业银行的扶贫工作出现不好的效果,严重影响其扶贫效率。Shimeles 和 Zerfu(2006)认为,若金融市场针对贫困人口的信用限制减小,便会降低贫困人口在享受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门槛,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结果。在对印度农村的金融现状进行研究后,Efrem Garedew 和 Mats Sandewall(2012)认为成本问题是阻碍商业银行对贫困人口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原因,而信息不充分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AK Bhandari 和 Ashok Kundu(2014)则更多地站在贫困农户的角度考虑该问题,他们认为农村地区商业银行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更加公正且便于监督的外部环境,同时要保证其可靠性;此外,内部的创新成果与运行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与精准扶贫相关理论

2.1 精准扶贫理论
2.1.1 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一词最早出现于 2013 年 11 月,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湖南湘西考察之行,他对扶贫工作明确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立面,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贫困治理新理论。精准扶贫一词提出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4 年发布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随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政府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与整体布局,后续国开办又出台了《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有关扶贫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缜密的部署,由此全面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理论作为治理贫困的理论,具体是指区分不同贫困地区与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科学高效地利用恰当的程序对贫困户施行精确的辨别、帮扶以及管理。
2.1.2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格纳·纳克斯于 1953 年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他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迟缓的关键因素是资本不足,发展中国家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所导致的储蓄与投资不足限制了资金的供给与产品的需求,从而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得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贫困之境。故而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恶性循环,而非资源不足的问题。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发达,人均收入较少,这必然会导致收入更多用于满足生存的消费而非储蓄;较低的储蓄进而会导致投资能力不足、资本形成水平较低,各生产厂商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随之带来低生产率、低产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又会导致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回到了恶性循环的起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中间的循环环节变成了低消费带来的低投资引诱,最终依然是相似的恶性循环。
.............................

2.2 金融支持相关理论
2.2.1 金融排斥理论
金融排斥是上世纪末形成的新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最早的提出者 Leyshon和 Thrift,是从最初的金融地理学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的,他们认为个人与金融服务网点的距离会影响其获取金融服务的方便程度。随后,他们也指出了金融机构于出风险考量与获利原则,不断减少偏远以及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点会对贫困人口造成金融排斥现象。Kempson 和 Whyley 则认为,地理因素并不是金融排斥唯一的影响因素,他们将金融排斥的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价格排斥、可及性排斥、市场营销排斥、条件排斥与自我排斥。其对象不仅包括以往并没有接受过金融服务的人群,也包括此前接受过但后来被排斥出去的人群,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FSA(2000)指出,除了金融网点的不足之外,还有各种经济、社会方面存在障碍所导致的的金融排斥现象。在此基础上,ShermanChan(2004)认为,金融排斥是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某些人群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原因,既包括缺少足够的方法或者直接接近金融机构,也包括获取金融产品或者服务时存在障碍和困难。
在研究文献以及对我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之后,本文将金融排斥界定为:低收入者或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资源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金融机构影响)而无法获得金融产品及服务或是在获取过程中存在障碍。金融排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社会排斥的一个分支,弱势群体在遭受金融排斥的同时往往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各种形式的排斥,这将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金融机构在细分市场的过程中,搜索更为“安全”的市场,即偏向于更有影响力和权力的区域,而贫困且处于劣势的区域将会被分离出去。此外,一些金融机构还会减少劣势区域的网点。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行唐县这种曾经的国家扶贫重点联系县便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此问题亟待解决。
表 3.1 中国建设银行行唐县支行 2020 年上半年贷款发放情况 单位:户、万元
表 3.1 中国建设银行行唐县支行 2020 年上半年贷款发放情况 单位:户、万元
...........................

第三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15
3.1 行唐县金融扶贫概况....................................15
3.1.1 行唐县农村金融发展概况...................................15
3.1.2 金融扶贫参与主体.....................................16
第四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4.1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行不畅..................................23
4.1.1 扶贫体系不健全.........................23
4.1.2 成本收益不匹配.....................................24
第五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31
5.1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内容....................................31
5.2 构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行机制..........................31

第五章 河北省行唐县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5.1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内容
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是指具有长期性的、可持续性的和相对稳定性的,在精准扶贫帮扶过程中能够产生长期效能和持续增收的一系列操作办法及运作过程。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侧重点是“长效”,其含义是可持续以及公平有效。它要解决的是脱贫的系统化、常态化的问题,目的是为贫困地区巩固扶贫成果、实现长效脱贫建立健全若干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保证其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要达到的效果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宏观来看,贫困人口的整体状况应该得到改善和提高,努力向小康水准靠近,同时防止返贫。从微观来看,贫困户可用获得的资金填补自身资金缺口以谋求发展,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的同时也应兼顾自身盈利水平和发展状况,并在此后继续追踪贫困户经营状况以防止其返贫。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由支撑体系、引导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组成的(见图 5.1)。其中,运行机制是刻画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运作的机制;引导机制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动力机制是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持续的推动力;保障机制是确保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有效果,由信息翻绿和考评监督两个方面组成;支撑体系对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起着长久支撑作用,包括信息系统、信用系统和人才支撑。
图 3.1 贫困村退出数量分布图
图 3.1 贫困村退出数量分布图

......................

结语


贫困的合理解决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经济增长对部分贫困问题的解决成效渐小的当下,商业银行支持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行唐县是河北省革命老区,也是刚刚完成脱贫摘帽的地区。脱贫工作取得如今的成效是行唐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依然面临着政府、商业银行、贫困人口等各个层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一步步的摸索以及经验借鉴中得到解决,考虑精准识别、长效机制、扶贫扶智等方面的措施。
本文试图找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建议,但是由于学识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出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探索,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