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论文代写兼语句偏误概述

发布时间:2014-10-06 15:52:12 论文编辑:jingju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由于这种句子的形式与其它句子不同,兼语句可算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句式,在关于现代汉语的各类语法书和教科书中被多次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被列为一个重要的语法点。由此可见,我们研究兼语句是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学习兼语句方面,外国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据李玉菲(2010)统计,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语料字数约为 38 万,兼语句出现了 1588 次,其中正确运用的次数是 1148 次,出现错误的次数为 440次,错误频率占到了 27.7%。我们进一步搜索了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发现了以下例句:(1) 现在想想,父亲对我的教导,成为现在的我。(2) 我很感动她对我的态度。(3) 有些年青的男女,经常遭受爱情的创伤,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成了他们一蹶不振的挫折。(4) 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去帮助那些在贫穷中,在困难中的人,让他们得到我们的关怀和照顾。(5) 不能把对方成为跟我所想象一样的人。以上这些句子,(1)是成分缺失的错误,(2)(3)是结构的错误,(4)(5)是兼语动词的误用。对于兼语句,留学生还出现了其他的偏误类型,我们将在正文中具体指出。面对如此高的错误频率,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们出现了哪几种偏误,以及他们之所以造出这些错误句子的原因,由此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留学生理解和运用兼语句的正确率。
………


1.2 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
本文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发现留学生在兼语句的使用上存在诸多偏误。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兼语句的本体研究为出发点,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通过提供理论支持来协助解决问题。然后,我们通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把留学生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对其偏误原因进行分析,紧接着给我们在对外汉语兼语句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本文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对兼语句教学提出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兼语句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例句大都来自于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偏误部分的例句全部来自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此外,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谈到兼语句的历史,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中。现代汉语兼语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最早引起学者注意是黎锦熙 1924 年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的“兼格”这一概念。但关于兼语句是否是一种特殊句式,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早期的学者大部分更倾向于否定兼语式的特殊性,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没有明确的态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可兼语式这一特殊句式,并把它作为一种特殊句式进行深入研究。
………..


第 2 章 现代汉语兼语句本体研究


2.1 句法层面
关于“兼语句”的得名争议已久。从黎锦熙提出“兼格”的概念,到王力提出的“递系”式,再到吕叔湘提出的“递谓”式,“兼语句”的得名颇具争议。近年来,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还是把“兼语句”定名为“兼语句”,其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1】任何一个句子,都应该是包含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如果去掉任意一个就不完整了。我们主要通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来研究句法中的句法平面。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首先要对句法结构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在一起组合构成了兼语句,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我们把这种结构记为:N1+V1+N2+V2。N1和 N2属于体词性词语,由名词和名词词语组成。V1和 V2属于谓词性词语,除了由动词充当之外,还可以是主谓短语、状中短语和形容词等。其中,根据说话的习惯,N1在某些场合可以省略。题元理论最早是上世纪 60 年代 Cruber 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的,后来乔姆斯基在 80 年代的“管辖与约束理论”中引进了该理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题元(theme)是语义的单位,指一个句子中表达与动词有关的某一类语义的部分。【3】常见的题元包括施事题元、受事题元、受惠题元、处所题元等。例如,在“我给你一本书”中“我”是施事题元,“你”是受事题元,“书”是与事题元。我们以“我请你来”这个典型的兼语句为例来分析兼语句的题元特征。这句中动词 V1“请”有两个必有题元,分别是“我”(施事题元)和“你”(受事题元),动词 V2“来”有一个必有题元“你”(施事题元)和一个可有题元“来”。总的来说,兼语句有三个必有题元,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是重合的。
………


2.2 语义层面
对于语义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语义包括了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等多种意义,而狭义上的语义,一般来讲仅仅是指在语法领域中语义平面的意义。本文探讨的语义层面专指狭义上的语义。一般来讲,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与第二个动词之间存在因果或目的关系,只因前一个动词的出现才会导致后面动词的出现,反之后面动词的出现不一定会导致前面动词的出现。由此看来,第一个动词就尤为重要。根据第一个动词的不同语义,我们可以将兼语句分成四大类:
(1)使令类:这是最具特点的兼语句,是兼语句的典型代表。常见的动词有“使、让、令、请”等。
(2)喜怒类:V1表示的多为人的思想感情,常见动词有“喜欢、讨厌、恨、称赞”等。
(3)称呼类:V1表示称谓义或者认定义,常见动词有“叫、称、选”等,与其对应的 V2多为“当、为、是”等。
(4)有无类:V1是“有、没有”,N2多是名词,表示人或事物,V2用来说明或者描写 N2。
……….


第 3 章 兼语句的教学研究........14
第 4 章 留学生汉语兼语句偏误分析........16
4.1 偏误类型分析 .........16
4.2 偏误原因分析 .........27
4.2.1 课堂教学因素 ........27
4.2.2 学习者因素 ............27
4.3 教学建议 ...........29
4.3.1 教材与大纲编写方面 ........29
4.3.2 练习的设计方面 ..........30
4.3.3 对外汉语兼语句教学理论研究方面 .........31
4.3.4 课堂教学方面 ........32
第五章 结语 ........34


第 4 章 留学生汉语兼语句偏误分析


4.1 偏误类型分析
从目前来看,对偏误类型的划分不同学派有不同的标准和原则。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认为对偏误进行分析要遵循如下原则:实用性原则、层级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从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查到的兼语句共有 440 例,笔者做了进一步统计,发现以下将要归纳的各种类型的偏误句都有很多例句。同时,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分为 A、B、C 级和无等级四种级别,每个级别的学生都会出现关于兼语句的不同偏误。其中,A 级证书中出现了 8 个偏误句,占到偏误总比例的 1.82%,B 级证书中出现了 43 个偏误句,占到偏误总比例的 9.77%,C 级证书中出现了 167 个偏误句,占到偏误总比例的 37.95%,无等级出现了 222 个偏误句,占到偏误总比例的50.46%。其偏误比例如下表所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等级的学生在学习兼语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偏误。因此,在选取例句时,笔者尽量选取不同级别的学习者所造的句子。同时,我们看到,等级为 C 级、无等级的学生出现的偏误句占到总体偏误句的 80%以上,由此我们认为兼语句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初、中级水平的学生身上,所以本文将以初级、中级留学生为研究重点。我们对北京语言大学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做了归纳和分析,根据出现偏误的不同特点以及上述偏误分类要遵循的原则,我们把兼语句偏误分成以下几类:一、成分遗漏;二、成分误加;三、成分误代;四、错序;五、其他偏误。因本文探讨的是兼语句偏误,故本文中出现的偏误例句只对兼语句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暂不对其他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

………..


结论


本文对兼语句的本体、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运用了偏误分析法对留学生在习得兼语句过程中出现偏误的类型、原因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本体方面,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次上对兼语句进行了探讨。在句法方面,主要介绍了兼语句的结构,并从题元的角度对兼语句进行了分析,得出兼语句的动词 V1有两个必有题元,动词 V2有一个必有题元和一个可有题元的结论。在语义方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兼语句进行了分类。在语用方面,主要从语义重心、言语行为以及话题焦点进行了探讨。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兼语句的否定和疑问形式,之所以介绍兼语句的否定和疑问形式,是因为兼语句跟普通句式不一样,它的否定和疑问形式比较复杂。在对兼语句的本体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兼语句的教学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主要是参考了三本对外汉语教材以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对兼语句的讲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