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现状思考——以上海市T学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5 21:36:4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基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笔者也发现了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行政力量对学区管理的干预仍然较多。其次,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仍以项目协同居多。另外,学区的师资共享机制仍有待完善。最后,学区目前还缺少以学区为单位的专门性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
2012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办学,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1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学区化办学的主张。在此之前,最早是由北京市东城区于 2005 年探索实施了学区化管理模式,之后也有部分地区展开了试点工作。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将试行学区制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2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教育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3由此可见,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大力倡导学区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和应用。
(二)地方上学区化办学模式的快速发展
学区化办学模式有助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辐射扩散效应,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因此,以学区为单位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进和实施。以上海市为例,截至 2020 年 12 月,上海共组建学区 83 个,总计覆盖 667 所学校。
(三)部分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
以上海市为例,区域范围内各学校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笔者所调研的T 地区位于上海市的西北角,曾经是上海市老工业区之一,地处三个行政区的交界带上。该地区居民成分混杂,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家庭比例较高,而当地的教育资源又相当匮乏,教育发展落后,有着“教育洼地”之称。许多有能力的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宁愿选择依托关系,也要让子女前往本市其他地区就学。因此,如何做强 T 地区的基础教育力量,解决当地教育水平发展滞后的问题,一直是当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关切。自 2008 年起,T 地区成立了 T 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以下简称“上海市 T 学区”),秉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生发展按需走动、优秀教师统筹共用的理念,以求能让 T 地区的学子“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如果把学区视为一种组织,那么作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学区的管理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区的领导架构、组织结构、运行管理模式是否拥有一套可推广的经验 ?能否从中找到一些典型的学区案例呢?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学区为对象,对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组织管理模式的角度研究学区的原因,一方面是前人的有关研究较少,可挖掘空间大;另一方面是具有完善学区实践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其他学区的办学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文试图以教育治理理论、战略联盟理论作为支撑,从理论角度构建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期为后续学区化办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实践意义
本文对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学区优化管理,进而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帮助。其他类型的学区也可以从本文的研究中汲取经验。同时,笔者也希望为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

第二章 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以上海市 T 学区为个案,对该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该学区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学区各方职责、学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等内容。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前期对上海市 T 学区办学资料研读的基础上,形成对该学区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深入实地,参观学区,走访校园,并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拟定了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学区相关负责人和教师群体进行了调查。
1. 实地调研法
笔者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现状,实地走访了学区本部。在上海市 T 中学校长(学区负责人)的引导下,参观了校园,对学区的基本情况和各成员校课程设置、教学特色等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2. 问卷调查法
学区的资源共享模式,特别是教师资源共享的情况,是学区化办学重要的内容。本研究从成员校联聘教师出发,对联聘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这是由于联聘制度都是由成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来组织完成的,这一过程中,他们作为实践者,对于这项工作有着最为直观的感悟且最有发言权。联聘教师对学区资源共享制度的体验感和参与情况是可以量化的,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上海市 T 学区联聘教师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区联聘教师的情况。具体问卷内容详见附录 F。
表 2-2 访谈实施的具体情况
表 2-2 访谈实施的具体情况
................

二、上海市 T 学区概况
(一)上海市 T 学区的简介
上海市 T 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角,该地区处于三区交界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低收入人口、动迁户较多,居民成分较为混杂,加之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发展滞后,故人称“教育洼地”。滞留当地的特困生占学生总数的 10%,多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改变当地教育贫乏的现状,2008 年,T 地区的部分中小幼校园长自发联合起来,在当地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 T 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以下简称上海市T 学区)。学区以团体的力量发展教育,通过 12 年的稳扎稳打,T 地区的教育质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脉络
学区成立之初,是由当地区教育局牵头引导,以自愿参与为原则,整合 T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组建而成的,当时的学区包含 3 所中学、3 所小学、5 所幼儿园和 1 所社区学校,共计 12 所学校(后来 T 地区新建两所学校,成员校总数扩充至 14 所。笔者注)。 学区成立之初成员校情况及其地理位置如下表 2-1 和图2-1 所示。在学区建立初期的摸索阶段,主要采用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了提升当地的教育质量,不同学段的学校把各自的优势放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开辟出一条“弱弱联合,优势互补”的;到了 2010 年,学区办学愈加成熟。学区开始架构组织、建章立制,整体办学水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学区的工作可谓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阶段。学区的管理权开始从区教育局下移到学区执行委员会。
表 2-3 上海市 T 学区成立之初成员校一览表
表 2-3 上海市 T 学区成立之初成员校一览表

...................

第三章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58
一、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8
(一)行政力量对学区管理的干预仍然较多................... 58
(二)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仍以项目协同居多....................................... 59
第四章 对策及建议....................................64
一、明确政府与学区权力边界,强化学区治理属性..................... 64
二、学区执委会要加强学区管理制度的建设.................................64

第四章 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政府与学区权力边界,强化学区治理属性
学区化办学是在地理位置上相近、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相似的利益以及各校之间平等地位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这与集团化办学“单法人统一管理”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以区教育局、学区管委会、成员校和当地社区以协作为基础组成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学区重要事项采用合议制的方式进行决策。
联盟型学区松散的组织结构使得学区的办学自主权容易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削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下放更多的管理权和办学权,激发学区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政府仍应该加强对学区的政策引导,并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导向,将学区管理权逐渐从政府部门手中下放到学区执委会和各成员校,进而提高学区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要厘清学区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边界,但是过度的强调划清界线可能会导致“踢皮球”、“推诿扯皮”等问题的发生。不可否认的是,学区化办学从政策选择到具体实施无疑都会带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色彩。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下放权力,但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应该进一步在学区发展等宏观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如果政策导向安排得合理,不仅不会导致学区管理的过度行政化,而且在教育法律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学区的制度创新提供规制性力量。学区应该通过执委会、社区等多方主体,充分发挥多元环境的积极作用。在新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体现经济,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精神、在人员的聘用方面要严格标准和制度,在资源的分配方面借鉴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与行政人才的培养方式相结合,在学校经济投入方面实行效益最大化的投入政策,使经济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优势。
..........................

结语


本研究将上海市 T 学区作为个案,以学区组织管理模式为切入点,通过访谈法、问卷法等手段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从学区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对上海市 T 学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学区组织结构方面,上海市 T 学区形成了当地区教育局、学区和成员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型组织结构。当地区教育局成立了工作小组作为上海市 T 学区的领导单位,主要是作为学区发展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学区则成立了执行委员会作为学区权力中心和学区最高决策领导机构,具体负责配置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协调各成员校关系、组织落实各项工作等;学区内的成员校是学区办学的主体,各校(园)长组成的联盟最终落实学区布置的任务。
学区管理体系方面,上海市 T 学区形成了以政府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区教育局和当地镇政府是学区办学的主导者,为学区提供政策扶持;成员校是学区管理的核心主体,它们是学区发展的内生力量,为学区的组建奠定了基础,并科学系统地建立了相关学区管理制度;社会力量是学区管理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学区办学过程中起到了监督评价、提供资源支持等作用。
学区资源共享方面,笔者结合上海市 T 学区办学实践,从硬件设施资源、特色课程资源和教师人力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来说,上海市 T 学区建立了以设施设备共享为目的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以优质师资共享为目的教师联聘制度和以特色课程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学生跨校联动制度。硬件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学区硬件设施的经济效用,最大程度地实现设备使用效益的最优化;教师联聘制度有助于 T 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化,完善 T 地区基础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学区各校之间在师资方面的合作共赢;学生跨校联动制度将各校的特色课程从“学校所有”变为“学区所有”,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基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笔者也发现了上海市 T 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行政力量对学区管理的干预仍然较多。其次,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仍以项目协同居多。另外,学区的师资共享机制仍有待完善。最后,学区目前还缺少以学区为单位的专门性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