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管理学论文范例:IT能力、云计算采纳与企业绩效——以韩国企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26 08:48:4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研究以中小规模、属性多样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企业云计算采纳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IT能力、云计算采纳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并得到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通讯信息设备及互联网等的快速传播,触发了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极大变革,即所谓的“数字化革命”,之后学者也称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具体来看,传统产业也受到以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的负面影响,从而在经济市场中催生了新的产业模式。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导致市场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由此推动了企业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要素在较大区域的市场中的自由流转,从而增强了企业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力,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此外,经济信息化也推动了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商品与服务的交易体系进一步得到改善,推动了企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并由此增强了企业及时获取并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与之相应地,社会经济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人类经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后,又迅速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所谓数字经济是指一种以现代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尤其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由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新型经济。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有90%以上的国家都明确了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国家政策方针。如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相继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等有关文件,为达到加速占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全球信息技术的福地而做准备。英国政府也在2015年出台了《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并时隔两年,又发布了《英国数字化战略》,努力把英国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化强国。2021年,韩国政府颁布相关文件,计划在未来5年内,向数字化、绿色化和稳就业等领域投入约76万亿韩元,建设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大数据平台等数字产业基本盘,大力鼓励企业发展“非接触经济”,从而推动社会间接和直接资金的数字化发展,努力挖掘经济的新增长点。

1.2  研究意义

云计算发展现今,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也被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技术界的主导者。但学术界围绕云计算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关系至今没有成型的观点。因此,理清企业采纳云计算的动因,IT能力各维度与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云计算采纳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何种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探索了IT能力对企业云计算采纳的影响。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分析IT能力的不同维度对企业采纳云计算是否存在影响?并继续研究其影响方向,以及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有学者已对云计算采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鲜有研究IT能力与云计算采纳之间关系,本文以企业云计算采纳为出发点,拓展IT能力划分维度,深化并丰富了云计算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

(2)明晰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学者们普遍探讨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少有分维度探究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试图构建IT能力与企业绩效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破解IT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密码”提供了积极探索。

(3)丰富了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研究成果。本研究导入云计算采纳这一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学者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但实证研究中鲜有将云计算采纳纳入研究范围。此外,在探究云计算采纳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基于绩效理论,解释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即财务绩效和运营绩效,分别探讨在企业云计算采纳情况下IT能力对这两种绩效的影响,这将有利于深刻理解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观理论

自1937年科斯(Cose)发表的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以来,学者们逐步将研究视角转移到研究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来。其中,以Wernerfelt所提出的“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标志着当代资源基础观理论正式产生,由此在近30年间得到飞速发展。资源基础论的基本假设是: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转变成企业自身独有的能力属性;资源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转移且难以拷贝;而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使企业能够获得比较竞争者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杰恩•巴尼是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Resource-Based View,RBV)的成就者,他在文章中指出,或许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差异,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存在某种竞争对手不可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Barney,1991)。

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期望获取这种独特的资源以塑造竞争优势需具备以下五个特点:①Valuable,即有价值的资源;②Rare,即匮乏的资源;③Imperfectly Imitable,即无法完全仿造的资源;④Non-Substitutable,其他资源无法代替;⑤A price below value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取得。其中,拥有有价值的、匮乏的和无法完全仿造的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得不间断的竞争优势,并维持其高效发展,这对企业未来发展、以及对这些独特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一般而言,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能改善企业的绩效表现,然而多数企业在采纳信息技术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正如Brynjolfsson提出的“生产率悖论”理论表明多数的IT投资并未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Loveman(1994)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企业的IT资源只有为企业自身所拥有时,才能使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通常情况下,企业采纳信息技术资源能给企业带来运营效率和绩效提升。然而,也有少数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并未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由此引发了学者们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广泛研究。 

2.2 IT能力相关文献回顾现状

2.2.1 IT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方式的选择、工人的生产方式,还会影响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Thomas H & Davenport,1997)。根据资源基础的观点,只有独一无二的能力才能成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优势,因为独特的资源才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IT本身可能不会产生独特和可持续的优势,因为它可以通过资本的投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收购(Clemons and Row, 1993;Eric et al ., 1993)。然而,当IT通过互补性和专业化集成到组织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时(Powell and dent-micallef,1997),它将与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其他组织能力(Bharadwaj,2000;Santhanam and Hartono,2003)等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成为企业的一种异质资源。换句话说,IT应用效率差距大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的IT能力水平不同。具有较高IT能力水平的公司被认为有更大的能力来管理建立市场地位的“无形资产”(Itami,1987)。因此,IT能力被定义为组织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内部信息的程度(Tippins et al.,2003)。在这种观点下,企业也能够通过IT和其他资源的结合来获得竞争优势(Bharadwaj,2000;Wade and Hulland,2004),从而获得的绩效优势是可持续和持久的(Santhanam,2003;Hunter,2003)。有关企业IT能力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界至今尚无统一结论。Ross,Beath和Goodhue(1996)最早提出了关于IT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IT能力包括能够掌控使用IT技术所产生费用的能力,按时完成信息系统的能力及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辅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具体见表2-1。

管理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19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 ............................... 19

3.2 研究假设 ........................................... 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4

4.1 研究对象 .................................. 24

4.2 分析方法 .............................................. 25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33

5.1 描述性统计 .................................. 33

5.1.1 答题者基本情况 ..................................... 33

5.1.2 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 33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研究中小企业的IT能力、云计算采纳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而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其IT能力在中小企业运营中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且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同时考虑到自身能力有限和调查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以韩国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问卷内容的受访对象需要对公司信息技术使用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知,所以本次问卷填写对象主要是企业组织内部接触和运用信息系统比较多的技术人员。

本次调查韩国政府共发放14000份问卷,收回12347份问卷,回收率为88.19%,剔除较多明显不符合逻辑、空白的问卷。此外,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小企业云计算采纳,对采纳其他信息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样本进行剔除,最终留下有效样本数为2161份,有效率为17.5%。由于后期需要对问卷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为满足实证研究对样本数量的要求,对回收样本的基本信息统计分析如表5-1所示。

5.1.1 答题者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涉及到的答题者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接触和使用信息系统比较多的技术信息从业者。本文研究的是云计算在企业采纳的前因,以及云计算采纳在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中发挥何种作用。整条线贯穿企业上下游及企业内外部工作站中,此问卷结果可以正确反映自变量和应变量相互作用对企业整体的影响。

管理学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精读,基于经典理论,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基于模型对IT能力、云计算采纳、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研究结论为:在云计算前因研究中,IT基础设施、IT运营、IT投入、IT人力资源程度对企业是否采纳云计算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具有差异;IT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IT能力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IT能力对企业绩效各维度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云计算采纳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IT基础设施、IT运营、IT投入、IT人力资源对企业是否采纳云计算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IT人力资源对企业云计算采纳的影响程度最大;

IT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IT能力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IT运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IT能力对企业绩效各维度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IT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此外,云计算采纳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正向的中介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可知,采纳了云计算平台即服务的企业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分行业来看,在采纳云计算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相较于非制造业企业,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