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管理学论文范文:一体化运营下区域港群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23 11:51:4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对我国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西、海口等9个沿海区域港群2010—2019年总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测度与评价,并探究区域港群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制定提升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管理学论文怎么写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生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中国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加工厂地位已然确立,推动我国港口产业发展驶向“快车道”,沿海港口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了大幅度增长。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爆发并肆虐蔓延,中国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港口更是逆势发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意外”实现原预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屡创纪录[1]。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独占鳌头,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当中中国港口占有八席,集装箱吞吐量占有七席;2021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总量与走势皆达到原有预期,两年平均增长4.1%,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港口产业的“中国成绩”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在2018年世界银行国际物流绩效评估中,中国位居26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港口运营全局绩效不高[2]。这是由于从2001年港口管辖权由中央全面下放至地方,经2006年交通运输部部署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组团式”港口群格局,但“一港一城”模式下各地政府竞相建港导致岸线资源过度开发,全国沿海省份港口各自为政,各港口在区域内同质化无序竞争严重,难以形成协同效应,造成港口资源(自然资源、经营资源、行政资源)利用率偏低、产出效率不高和功能配置不合理,阻碍了中国向港口强国迈进的步伐。为此,交通运输部于2014年后陆续印发《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试点方案》、《深入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关于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全面推进中国港口资源整合工作,各省份相继统筹全省范围内多港口资源合并成立新型港口集团。继上海、广西、河北、浙江等区域港口实现一体化运营之后,江苏、辽宁、山东、福建港口集团相继成立,海南省由点及面铺开全省范围资源整合,广东港口资源整合也在积极酝酿中,省域范围内的港口资源整合成为我国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辖区内多个港口,“一体化运营”的区域性港口群确立重塑,港口群的科学内涵也随之不断深化。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港口效率研究

港口效率研究是港口企业管理者和港口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起始于20世纪后期,相关专家和学者一直在考虑选取何种指标,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哪种科学评价方法,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国外针对此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国内该领域文献数量于近十年才得以大幅增长,尚属于较新领域[4]。

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研究维度:从横向维度来说,现有港口效率的研究多以单一港口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其评价主体随着研究进展有所不同。在研究初期,学者多采用单个港口内部运营过程中的某一指标测度效率,例如Talley[5]提出用经济最优吞吐量这一指标可为成为港口绩效评价的依据;Tabemacle[6]以码头集装箱起重机作业效率来评价港口运营效率;Sachish[7]将计算出的经济最优吞吐量与实际吐吞量作比较的方式评价以色列港口效率;Chou和Lee[8]以每单位美元利润对应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港口效率评价的单一指标。以上学者的效率评价研究虽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对港口这一包含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经济体系来说还较为片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后,学者们开始以多种产出要素相对于多种投入要素的利用率作为切入点,提高了港口效率评价的合理性。庞瑞芝[9]以我国50个沿海港口为研究样本,选择港口总吞吐量作为港口的产出指标,港口泊位长度、泊位数量、堆场面积和起重机数量作为投入指标,采用DEA模型系统探究其经营效率的变化规律,而后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深入研究效率变动情况。Tongzon[10]对澳大利亚等总共16个国际集装箱港口进行DEA效率测度,得出在集装箱泊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冗余是港口效率低下的原因。Suárez-Alemán等[11]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间203个发展中国家的集装箱港口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变动是导致综合效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Kuo等[12]认为生产力是激活港口发展和市场潜力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分析了53家越南港口的产业绩效并用其衡量总体发展水平。

2港口一体化运营与区域港群效率内涵界定

2.1港口一体化运营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涌动,全球经贸交流往来更为密切,作为海上运输节点的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迅速增长。大型船舶企业采用合并、收购、联盟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使自身在航运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削弱了单一港口对船舶企业的议价能力,单一港口彼此间的竞争变得愈演愈烈。港口一体化作为两个及其以上的港口进行资源整合的高级形式,一方面体现着不同港口的自然资源要素、行政资源要素和经营资源要素再配置、再优化利用的过程,另一方面代表着不同行政范围的管理部门、多头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再平衡、再分配的过程,此过程往往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助力[63]。因此,港口一体化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措施,能够强化单一港口间的合作关系以适应航运市场的变化、规避市场风险,最先由国外港口予以采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2.1.1国外港口一体化运营

(1)美国港口一体化运营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纽约港和新泽西港便实行了港口一体化,于1972年正式成立纽约—新泽西港务局,起初二者只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两个独立经营的单一港口,港口一体化带来了管理经营模式上的诸多改变。最为首要的变化便是成立港口管理委员会,州长委托和提拔十二位管理人员参与两个港区的统一运作与管理。纽约新泽西港下设一套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确保拥有经济自主权和决策自主权,实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其次,港口建设模式的改变为纽约新泽西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依靠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方式提升港作机械设施的利润转化能力,将收取的资金资源继续投入到港口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等方面。另外,港口的运营模式也为纽约新泽西港提供了获利渠道。纽约新泽西港通过实施地主港运营模式进行集资,其中港务局起着极大的作用。港务局拥有对两个港区内动产和不动产的处分权,对叫集疏运设施节点也有着定价收费的权利。港务局也可以选择和代理人签订长期合作合同,作为获取租赁费的手段。纽约新泽西港的一体化运营经久不衰、久负盛名,广泛受到港口行业的学习与借鉴。

2.2港口效率理论基础

2.2.1效率相关理论

“效率”这一概念在人类社会存在已久,最早在拉丁文中用以描述人类动机和所产生效用之间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促使效率相关理论随之拓展深化,不同领域对“效率”的定义各有不同,学界还未能形成一致的定义。其中,经济学界将效率作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要方向,从古典经济理论到现代经济理论都给予了效率符合时代特点的理论阐释。作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表示通过对劳动者恰当合理的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随后,大卫·李嘉图在研究这一经济学巨作之后,开始对经济问题系统钻研,其中就包括对于效率的探究。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最终来带产品成本的相对差异,这种比较优势有利于开展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总之,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探究奠定了最早的效率研究基础。在对抗古典经济理论的过程中,衍生出新古典经济理论,其中的效用价值论将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作为理论的核心,技术关系与个人选择的最大化是达到均衡的条件。随着学术理论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理论极大丰富了效率理论体系,使效率理论和测度方法逐渐从抽象走向具体。现代经济学常用生产函数来描绘“效率”,生产资料的最优化配置是其理论重点——即在特定生产技术水平下,厂商投入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生产前沿面刻画了生产要素的可能性边界。意大利学者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效率”,其假定存在固定的资源及资源分配者,资源从某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在没有使任何分配者情况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分配者情况得到改善,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最理想状态,现成为评价经济制度或政治方针的重要依据。1966年,X-效率理论随时代运应而生。提出者哈维·莱本斯坦认为,大部分厂商在市场中无法大幅降低单位产出成本、使其实现最小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这些厂商所需的投入要素难以获得,另一方面生产函数并非已知或得到关键补充。X-效率意在说明其产生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或存在惰性所致,生活中大量经济现象都涉及“松弛变量”(Slack),即不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相应利益的可能性,这些现象难以简单用“利润最大化”概括。

3指标体系构建和模型方法......................................25

3.1区域港群效率两阶段结构划分................................25

3.2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选取..........................................26

4实证研究.........................................40

4.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40

4.1.1样本选取............................40

4.1.2数据来源...........................................41

5区域港群效率提升路径.................................69

5.1企业管理者角度.........................................69

5.1.1生产效率提升路径..............................69

5.1.2腹地服务效率提升路径...............................72

5区域港群效率提升路径

5.1企业管理者角度

5.1.1生产效率提升路径

从区域港群效率测度结果可见,相比于腹地服务效率,我国沿海区域港群生产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效率提升。目前我国沿海区域港群生产阶段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功能布局不合理、节能减排不到位、企业改制难适应、智慧程度待深化等问题。对于已经完成港口资源整合的省级港口集团企业管理者,除了将资产重组与业务重组有机结合,继续推进实质性一体化进程外,还需在生产阶段针对以下方面寻求进一步改善。

(1)优化港群基础设施要素配置,适当控制投入规模

由于区域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受港口各类资源要素禀赋的影响,因此,在区域港口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了尽快完自然资源、经营资源整合,港口企业大多致力于拓展筹资渠道,争取政府资金及其他投资以进行超前建设。而基于前文Tobit回归结果,发现基础设施水平会负向影响区域港群效率,这印证了随着国际贸易量增速减缓以及我国步入新常态,我国沿海港口产业同样遵循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规律。当经历高速、高等级发展建设后,我国区域港群基础设施规模达到一定的能力能级,无限制地扩大投入规模反而导致边际效益递减,使得区域港群资金利用率低下、港口产能过剩,对提升港群效率起到不利影响。因此,规模大小并非是港群效率提升或退步的决定性因素。在港口资源整合改革过程中,区域港群若想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进行科学预算、合理规划资金流向,其次要注重于优化基础设施要素配置,依据水深、货源重塑港群内部港口专业化功能定位、差异化分工布局,注意防范由传统大宗货源减少而产生的市场风险。促进港群岸线、水域、陆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把握适度原则,依据生产发展阶段合理控制和调整投入规模,才可能使区域港群生产效率朝向利好方向发展。诸如广西、辽宁、江苏生产效率有待提升空间的区域港群,更应把握业务优势,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进行适时调整,但应确保其与港口规模相匹配,从追逐产出数量转向追求产出效率,牢牢占据区域产业价值网的节点地位。

管理学论文参考

结论

港口一体化运运营下,本文把握区域港群新的科学内涵,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将区域港群的总体运作过程分为生产和腹地服务两个阶段,将区域港群效率细化为两阶段效率测度,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对我国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西、海口等9个沿海区域港群2010—2019年总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测度与评价,并探究区域港群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制定提升路径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总体来看,研究期始末区域港群总效率及分阶段效率均实现一定提升。从对总效率的贡献来看,我国区域港群总体无效率主要是由于生产无效率。另外,从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结果来看,非期望产出因素对区域港群总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港群在集约绿色生产方面表现较为均衡。上海、海口、山东、天津等四个港群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后总效率值得以提升,河北、浙江、江苏、辽宁、广西等五个港群实现了相反的变动。考虑非期望产出后,辽宁港群总效率值负向差值变化最大,说明其未能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导向;上海港群总效率值正向差值变化最大,说明其持续推进构建绿色港口起到显著成效;天津港群效率排名实现大幅上升,河北港群效率排名实现大幅下降,说明未来在碳排放方面的努力应巩固已有成果,并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2.具体从时间维度看,聚焦于我国2010~2019年间具体区域港群总效率,除了海口、江苏、广西、辽宁港群外,其他5个港群总效率均值为完全有效率,其中浙江、河北、天津、上海等4个区域港群由于较早受到一体化运营的影响发展最快;对于生产效率,上海、山东、河北、天津等4个区域港群效率均值完全有效率,浙江、海口、江苏、辽宁、广西等5个区域港群生产无效率,应从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节能减排、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予以针对性改进。对于腹地服务效率,除了广西、辽宁港群外,其他区域港群效率值均大于1。一体化进程提升区域港群腹地物流服务水平,有效降低港口货物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费用,对腹地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