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职称论文范文2篇(教育方向)

发布时间:2017-10-17 15:38:19 论文编辑:quanlei_cai
        教育类论文是教师评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写作上要求有一定的实践性、学术性、前沿性。由于各地教育水平不一,很多教师的写作内容都会出现过旧、类似论文太多等问题,影响正常的发表。其实作为教师,从实践教学出发,通常就得到好的论文,完全不必人云亦云。本文精选了2篇教育方向的职称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1:探讨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思路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还不全面,加上教学方法不得当,因此导致数学教学长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梳理数学逻辑,逐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27-02
        1 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现状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与重要性,提出具体的整合思路。
        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关系着整个数学课堂的内容与进程,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每一个教师都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但往往脱离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由于受教学课时的局限,更多是追求完成所设置的任务,而对学生是否理解、是否完成学习任务观察较少。长此以往,形成教师不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局面,这种教学理念的偏差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与新课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但是仍旧存在许多传统落后的思想和方式,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只强调教材、教师讲解作为课堂的重心,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相对抽象性,加上教学方式单一,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这就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下降。
        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往往过于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常常会感到一知半解,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较低。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走神,而且由于在课堂上没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课下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同时也制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的学校都必须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因此,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对学习是非常勉强的。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尚小,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课堂气氛稍一紧张,就会产生对学习的疲倦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的不良反应。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整合数学与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的形象化特点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课堂氛围活跃化,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几何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演示等腰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直观地展现三线合一,推导出计算公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小学数学在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并在整合中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拓宽学生进行学习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地将一些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尤其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画出各种各样的角,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理解程度加深,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获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帮助很大。
        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肩负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了解书本固有的知识,还需要教师进行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书本知识,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充分加以理解、举一反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學,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生动形象性,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分数的讲解中,对于单位“1”的概念通常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单位“1”进行等量的分割,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分数的概念,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有效性。
        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在过去,分层教学、兴趣小组的教学模式在因材施教上效果均不是特别明显,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同时还能够进行在线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思路探究
        通过上述对小学数学发展现状以及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诸多优势的分析,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思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通常过于抽象,重点与难点的篇幅相对较大,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内容,引入信息技术是必然的。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动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很好地结合小学年龄阶段孩子好动的特点,使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在课件中得以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问题讨论与互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数学课本的重难点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小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如在关于圆的周长一课的讲解中,小学数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针对不同大小的圆分别展开测量线段的长短,与它们各自的直径进行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型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而运用多媒体的问题情境设置,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一效果,使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增进学习的效率。声频、音频多样性的结合,再加入问题的生动引导,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如在圆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画的演示:在运动会上,三只小熊进行自行车比赛,车轮分别是圆形、椭圆以及方形。通过观看比赛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轻易地明白圆形的车轮最快,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对圆形的研究。这种探究式的问题情境设计引而不发,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作用,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學生年龄尚小,各方面的认知都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自己动手绘制轴对称图形,运用画图工具中的简易工具,用鼠标直接拖动画出图形。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补充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进行课外的拓展,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知识的演进,使学生充分参与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运算定律、公式等会帮助学生快速解答困难问题,但是一些学生只知道如何使用,却不能较好地说明原因,这种照搬公式的做法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构成。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不仅会用,而且要明白为什么用,教师就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对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演示。如在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上,运用电脑绘图,引导学生推导面积公式,学生清晰地观察全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印象,从而在解题中更加全面地运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过去落后的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发展需要,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相信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系统整合,一定会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新的变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柳平.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运用环境下的替代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21):79.
        [2]饶昌龙,肖承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6(8):162.
        [3]张典静.高中数学体验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4]姜玉娟.论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6):18.
        [5]张海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6]姜素玲.激发协同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136-137.
 
        范文2: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对大多数人来说,物理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如果没有强大的动力,很难把物理学好,而这个强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只有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才会认真思考、贯彻学习;才能主动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弄通、弄熟、巩固;遇到不懂的不是放弃而是刻苦钻研;遇到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猜想,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028-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时时刻刻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要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合理利用教育者的引导作用
        教育者也就是教师。在实施教育中,教师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利用好自己的引导作用,运用合理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引导到物理的天堂。
        (一)散发学术魅力,吸引学生兴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过硬学术知识,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懂,也只能是误人子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知识,站在科学的前端,以充足的学术魅力来吸引学生向物理靠拢。
        (二)注重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兴趣
        物理教学不是单边活动,它是师生双方的一种互动,这不仅仅指物理知识的传递,还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中学生往往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对本学科教师的喜欢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喜爱这一学科,因此很可能由于不喜欢任课教师进而讨厌学习这一门课程,同时容易使教师产生急躁情绪,进而使学生更加厌学,形成恶性循环。教师不应被自己的身份所限制,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相信自己,愿意与自己分享喜怒哀乐。在情感的交流下,学生会在脑海中摒弃传统古板的教师形象,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感情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助力克服困难,提高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初学物理时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知识的层次和要求有很大的不同。而大多数学生常常不习惯这样的转变,感觉物理台阶太高,学习起来会非常吃力,事倍功半,从而失去对物理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多了解、多分析,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出对策,适当放慢教学速度,逐渐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设法引导学生由简入繁,从而慢慢恢复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性
        被教育者也就是学生,青春期的学生不缺乏好奇心,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有着与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它是人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的最为有力的工具,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任何一个科学技术的相关领域都有物理学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物理的必然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一些物理书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物理的学习,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物质世界的奥妙有更明确地了解。
        (二)分阶段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
        学生在接触物理之前对这门课程充满好奇,这时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不要急于讲授知识,而是围绕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先上引导课,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来自由发挥回答问题(比如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为什么我们能走路等关于物理方面的有趣问题),并且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把课堂活跃起来,这样使学生感觉物理课不是那么的枯燥,在内心深处愿意上物理课。在日后的深入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进行教学,用这节课中的知识结合现实中的情况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求知欲进行上课,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爱上物理。
        (三)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实验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出某些不易理解的现象或定律。中学生常常对一些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实验对他们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在观察一个实验的同时会产生一种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不但可以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操作欲得到满足,还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实验、多思考,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多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不断的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集体参观活动、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物理知识,把物理知识与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航模小组、电气安装小组、无线电小组等,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课外有趣的实验搬进课堂,成立第二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如用放大镜烘烤蚂蚁、纸锅烧水、摩擦生电、筷子的神力等,对于那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物理现象,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如此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的积极性便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中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处于少年期和青年期,这一时期正是长身體、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科学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尤其重要的。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积极地引导每一位同学,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因材施教,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既让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又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心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红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2):75.
        [2] 黄巨有.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简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