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12-30 17:12:50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中国需尽快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适逢眼下环球金融市场受到美国次级按揭风暴困扰,虽说我国在其中所受的影响极微,但随着中国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为更有效地对日后可能出现的金融波动做出防范,需要确立预警机制,及早洞悉未来的危机,研究对策。

 

第一代写网当然,危机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就如这次笼罩美国的次贷风暴,当人人乐于炒卖房地产的时候,没有人预见到危机正在不断积累。莫说普通的小投资者(投机者),就连身经百战的顶级金融集团也未料到楼市泡沫的破灭,更没想到那些按揭牵连如此广泛,他们万料不到旗下的“体外机构”,竟然成了集团数以百亿市值蒸发的罪魁祸首。

 

那些金融机构本已将次级质素的按揭透过证券化而将风险分散开去,然而它们旗下的“体外机构”却抵不住高回报诱惑,购入这些次按证券,情况就好像将原本已拆除的炸药再放回自己的口袋。这说明经验再丰富的国际金融龙头,也有敌第一代写网不过贪念的时候,要减轻重大危机带来的损失,要慎防风险在机构体外循环引爆,只有在监管风险上入手。若能及早洞察危机,即使不能阻止它发生,只要做足防范措施,亦可以减轻损失。

 

不是说危机预警机制是水晶球,能将未来会发生的问题都预告一番,但是它能因应实际市场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做出预警,将危机的冲击力减轻。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内金融领域,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将逐渐与国际接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跨市场操作亦趋频繁,不同市场间的风险和危机很容易会波及其他地区的市场,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

 

因此,应尽早成立金融危机预警委员会,专责监管业界风险事宜,同时需留意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发展对业界的潜在影响。在委员人选方面,高瞻远瞩是必要条件,就是要以专业、操守、知识为准则,为加强委员会的代表性,部分委员要独立于政府金融部门。张赛娥认为,委员会内需有以下3种人才:

 

一是金融业界人士,要有实际市场操作经验,这对委员会的工作很有帮助,就以证券买卖为例,如果不进场参与是不会明白参与者的心态的。而且他们每日都在市场工作,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市场实况,他们的加入亦可扩大委员会的代表性。不过,业界人士容易有私心,因此利益申报机制要做好,防止以权谋私。

 

二是具专业知识的学者,由他们协助机制的设计,他们在市场操作方面的经验或许较逊色,但胜在学识深厚以及利益冲突不大。

 

三是政府金融决策官员,他们的角色应是站高看远,根据业内人士与学者的提议,对实际执行的可行性做出判断。她还指出,作为监管机构,有关的金融官员要不断学习,至少要对新兴的产品有所认识(例如按揭证券化等)。

 

只有了解市场的最新发展,才能评断市场的潜在危机。另外,监管的立例要清晰,遇上新式的投资产品,在没有先例可循之下,至少亦要所有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将旗下所有产品备案。这样,当日后出现问题,政府追查起来才会更快捷,从而有效地将危机挽救于萌芽阶段。从长远而言,我国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库,为未来的金融危机预警提供人才支持,专责金融风险管理。

 

我国在金融方面的发展起步不久,要学习最先进的业界知识,首选还是欧美等国,政府不妨多派有潜质的人才到海外学习和交流,更理想的是在外国的金融机构受聘工作,了解国际业界的潮流,吸取最新知识。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各种市场信息理应唾手可得,但对金融业界而言,要的不单是大量的信息,而且是更准确而有意义的信息。

 

现时我国存在着信息准确性不足的问题,部分统计数据的确存在小报、漏报、夸大的成分,这种情况必须改善,否则有关当局以及未来的预警委员会又如何凭借这些信息,评估业界潜在的风险?当前,计算机科技发达,当局亦应多设计科学化的分析模式,利用收集得到的数据,输入到不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再整合出有意义的信息,作为日后建立预警机制的重要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