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支一扶 ”大学生的任职困境及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17 13:22:1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笔者认为造成“三支一扶”大学生陷入以上任职困境的原因主要有选拔招募、补贴待遇、期满就业、监督监管、培训、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用人单位层面横纵向日常工作管理缺位,对大学生培养锻炼不够,考核形式化;高校层面对“三支一扶”计划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就业思想教育缺失,面向农村的实践培训指导不足,对期满大学生缺乏就业指导;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角色认知不到位,认知动机不纯,自身工作能力不强,职业规划不清晰。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急需优秀青年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领域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才。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要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1]。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2020 年 9 月,由中国小康研究会等部门联合主办召开了“2020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会上强调,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关键在人才,要通过政策激励部分人才回流农村[3]。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平衡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但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农村人才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那些受到过高水平教育、拥有高素质涵养的高校优秀人才,其专业知识、思想观念等都处于社会领先水平,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想实现农村的长远发展,就要与时俱进,要加大力度引进可以带来创新技术和先进思想的年轻人。然而,目前人才的稀缺、匮乏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问题,大量受到过高素质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都选择流向条件好、平台大、机会多的大城市,很少会把农村基层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选择。因此,面对当前农村基层人才短缺、大城市就业扎堆等现象,我国要多措并举、多层面激励高校青年人才回流农村,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工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基层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目前,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四个专门项目,包括“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是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地区从事 1-2 年基层服务工作,该计划对服务地域进行了限制;“特岗教师计划”是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招募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的学校任教,该计划对地域以及服务范围均进行了限制;“大学生村官”是筛选毕业生到村任职,以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从历年招募人数来安,该计划招募人数相较”三支一扶”计划来说偏低。“三支一扶”计划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水利)、支医、扶贫等相关领域服务工作,作为四个项目中服务范围、领域最广,招募需求人数最大的项目,其发挥的基层就业引导作用和促进基层建设发展作用不言而喻。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三支一扶”计划是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在总结一系列工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台的一项独有政策,在国外并没有相关研究,但国外学者在农村基层人才管理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较多研究,相关研究现状如下:
(1)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人才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道路。近年来,各国学者也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来自俄罗斯的巴尔达诺夫等学者对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农村农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俄罗斯农业发展自 2000 年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改善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特别是 2010 年以来,农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积极关系有所增强。农业企业在农业绩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尚不明确。从该研究中得出,俄罗斯农村和农业发展在考虑粮食安全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开发[1]。
叶夫根尼娅·索科洛娃和塔吉亚娜·扎哈罗娃对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现代社会的系统性变化及其信息特性要求我们对“人力资本”范畴有新的认识。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的一致性、全面性和连续性使得形成专业素质成为可能,如活跃性、创造性、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对个人和专业不断进步的渴望、分析大量材料和驾驭信息流的能力[2]。
来自美国的卡琳 M.瓦扎纳在对美国农村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想要留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份有趣的工作、良好的薪水和晋升机会。此外,假如他们的配偶有可能获得工作机会或在阿巴拉契亚地区继续深造,那么他们也更有可能在毕业后留在该地区。该研究证明,在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留住人才的最强大的拉动因素是建立公私合作关系,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3]。
表 1 受访“三支一扶”大学生概况
表 1 受访“三支一扶”大学生概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三支一扶
(1)“三支一扶”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战略部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和谐社会,2006 年 2 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八部门立足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决定联合组织“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简称,是为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农村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所提出的一项高校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1]。
(2)“三支一扶”大学生
“三支一扶”大学生是指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是各省(市、区)选聘工作小组办公室通过有关程序公开选聘出来的干部,但他们并不是所在事业单位或基层单位的正式员工,没有编制。并且大学生在考核合格并获得入职资格之后,只是与基层用人单位签订“三支一扶”就业协议,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属于普通劳动者。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身份界定为志愿者,且保留学生身份,他们的户口可以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也可以暂时保留在学校,人事档案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区人才服务中心。
(3)“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
“三支一扶”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等 8 部委联合于 2006 年颁布的《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通知》从指导思想、组织招募、服务期间的管理、服务期满后的相关政策及就业推荐和工作要求 5 个方面做出了安排。自 2006 年以来,为促进我国“三支一扶”计划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国家各部门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文件,指导全国“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笔者对近 10 年来我国“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整理,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 2 近 10 年我国“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文件
表 2 近 10 年我国“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文件

...........................

2.2 理论基础
2.2.1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叫“激励-保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1959 年提出。该理论最早用于企业管理领域,赫茨伯格认为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能保障员工工作效率的保健因素,该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另一个是能激励员工积极行为的激励因素,该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相关。具体来看,保健因素是一种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是一种维持因素。倘若保障措施到位了,员工就不会有负面情绪,会感觉到安稳,使得其工作更加安定,愿意长期留在公司。激励因素是一种内在因素,是通过外部条件或来源于员工本身的精神追求等激发出员工自身的积极情绪,使得员工工作起来更有干劲,激励因素包含了员工工作的成就感、责任感、奖励、发展成长空间、个人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积极性,促使员工在想法上愿意做、在工作中主动做,使其工作更有效率[1]。这两个因素直接关系到了员工能不能长期在公司做下去以及能不能做得好。
因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某个保健因素或者激励因素并不是完全区分开来的,往往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作用,只是在倾向上或者出现频率上有所侧重。
“三支一扶”计划作为国家制定的一项引导大学生赴农村基层就业的政策,要想该政策发挥实效,切实促进农村基层发展,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就要保证作为任职主体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有较好的工作绩效和成果。对此,要加强对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完善,增强“三支一扶”大学生的任职安定感和工作积极性
。对“三支一扶”计划而言,保健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例如补贴政策、期满优惠政策等,还有用人单位层面的日常管理,例如培训、考核等,以及高校层面的辅导教育等。这些因素是保证大学生“下得去”、农村基层单位“引得来”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这些因素落实到位会让“三支一扶”大学生产生安稳感。激励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用人单位的奖励、社会对他们的认可、职业成就感以及职业未来发展等。如若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就是致力于从事农村基层服务工作,希望能通过自身的专业特长促进农村的建设发展,那么其在工作岗位上会更有热情;如若用人单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专长才能,并对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资或者精神奖励,那么大学生会更有成就感;如若社会群众对大学生基层服务工作持以认可态度,并且有可预期的发展前途,那么他们工作时会更有积极性和冲劲。这些因素是促使大学生在农村基层“留得住”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在基层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3 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现状及大学生任职困境分析................... 18
3.1 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现状分析.......................................... 18
3.1.1 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政策发展历程..................................... 18
3.1.2 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19
4 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学生任职困境的原因分析......................................... 30
4.1 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 30
4.1.1 选拔招募政策不完善..........................................30
4.1.2 补贴待遇政策不合理................................................31
5 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学生走出任职困境的对策建议............................... 40
5.1 完善任职保障制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40
5.1.1 建立科学完善的招募政策....................................... 40
5.1.2 建立健全培训培养制度............................................. 41

5 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学生走出任职困境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任职保障制度,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5.1.1 建立科学完善的招募政策
一是优化招募流程。目前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流程是先报名,参加笔试,笔试通过之后再资格审查,然后根据 1:3 的比例确认面试人选。这样的流程设置容易出现笔试通过,但是学历、专业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无法进入面试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准备笔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由于资格审查不合格没能进入面试,白白浪费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失、岗位招不满的现象的出现,招募效率不高。因此,“三支一扶”计划在招募流程上可以在大学生报名结束后首先进行专业、学历、政治面貌等方面的资格审查,然后进行笔试、面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招募的效率,也可以减少岗位招不满情况的出现。
二是放宽招募条件,目前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仅招聘应届毕业生,不利于更多有志于服务于农村基层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该项目,可以适当放宽招募条件,从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放宽至适当毕业两年内往届高校毕业生均可报考,扩大招募范围,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年轻人流入基层,促进基层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部分已经毕业但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完善招募岗位设置,补充岗位信息。招募计划中的岗位可以向当前或未来 2 到3 年有空编的基层服务单位倾斜,还要进一步开发岗位,例如湖北省设置了残联岗位,主要是为农村提供基层残疾人服务。此外,针对大学生所提出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期望不符的问题,可以在岗位需求公告上增加服务单位的具体名称、工作地址以及岗位职责描述,概括介绍不同类型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对于条件艰苦、需要加班、需要出差等情况也应当如实告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
..........................

6 结论


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自 2006 年实施以来,为上海市农村基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保障,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了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当前,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学生存在社会认同感不强、边缘化现象明显、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成就感低、心理落差大、心理调适转变难、稳定性弱、人才流失率高、期满去向不确定、存在后顾之忧的任职困境。造成“三支一扶”大学生陷入以上任职困境的原因主要有选拔招募、补贴待遇、期满就业、监督监管、培训、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用人单位层面横纵向日常工作管理缺位,对大学生培养锻炼不够,考核形式化;高校层面对“三支一扶”计划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就业思想教育缺失,面向农村的实践培训指导不足,对期满大学生缺乏就业指导;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角色认知不到位,认知动机不纯,自身工作能力不强,职业规划不清晰。对此,政府层面要健全完善“三支一扶”计划选任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补贴机制、期满流动机制、监督机制和宣传机制;用人单位层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横纵向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在岗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严格对大学生的绩效考核;高校层面要加强基层就业思想引领,培育在校大学生基层实践能力,为期满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大学生个人层面要加强角色认知、端正择业动机、提高参与基层事务的能力、强化身体和心理素质、科学规划职业。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