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电教应用论文: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2-05-11 13:23:34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录

1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情境情境
3 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4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定格在书本里,禁锢在课堂中,断绝其与生活的联系,忽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在流览这些符号时,他们的脑海里会立即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怎么才能使学生能够更愉快地学呢?笔者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学习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笔者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笔者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情境情境
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以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究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电化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3 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人们能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美,辨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小兴安岭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从较深的层次上把握小兴安岭四季的特色,加深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电视录像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一整体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4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