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论文参考代写:河南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10-15 18:17: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农产品物流综合效率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找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路径三大部分。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农产品物流逐渐成为我国商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由于农产品物流对于改善民生意义重大,因此我国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投入巨大,这也助力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农产品物流经过4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因此,深入探讨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对改善全国经济运行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南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由于存在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种植条件,因此其在现代农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连续改进的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高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体系,以及蓬勃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这为河南现代农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实现大范围化、集约化,推进大市场、大物流,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寻求食品物流领域产销对接。2012年,中央进一步提高重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食品物流领域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效率,并鼓励以信息化为依托,创新物流模式。2013年,河南省着重突出深入开发冷链物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推进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公平交易。2014年,省政府加大了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力度,以期望能够高效地减少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效率。2015年,政府提出了开展农民电子商务工程的政策措施,以利用市场资本的力量,引入电子商务、金融、物流配送等行业企业参与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以推进农民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2017年,政府将持续着力推广乡村淘宝的开发,并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落实。2018年,政府出台了鼓励乡镇农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增长的政策措施,旨在拉长农耕生态圈,提高产业链发展价值,并进一步完善利润分配。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

现阶段而言,国外针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时间早于国内,最早可追溯于1901年,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以John Franklin Crowell发现的物流成本影响因素为基础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体系,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例如Omar和 Villalobos[1]在充分估算了农产品价值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资源可用性后,为墨西哥农产品的运输建立规划模型,帮助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而Srimanee和Routry[2]通过研究五种农超对接物流模式,发现了合作社-超市的对接模式拥有较高的效率。R Accorsi[3]强调提高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物流运输效率可以帮助提高食品质量,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食品供应链之间的关联性加强,由此也导致了供应网络的复杂化。而国内学者杨蕾[4]以京津冀为例,提出从优化区域农产品物流空间布局、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三个方面,完善农产品物流理论框架。孙迪迪[5]基于农产品物流及其优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农产品物流的现有问题,并提出了增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贸市场公益性发展,增强政府调控监督,加大信息化建设等措施。

1.2.2 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

目前学术界对农产品物流效率贡献的有关文献大致是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进行农产品物流效率本身的研究,如效率的基本原理和定义、效率评估方式等,从农业产品物流原理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有关物流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内容涉及物流的体制、物流模式、生产组织化程度等,主要评估农产品物流中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以及如何优化。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物流

通常情况下,效率指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高效率意味着资源被有效地利用。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效率的评估基于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转移过程,主要考量成本投入和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其中,物流投入主要包括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等,而产出则主要包括诸如货物运送量以及和物流活动的增加值。因此,农产品的物流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经济水平下,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产出和成本的比值。通过对农产品物流效率的评估,可以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物流资源的分配情况,同时衡量物流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存在偏差。

2.1.2 农产品物流体系

体系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事物集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农产品物流领域所指的物流体系是一个由联系复杂的物流要素所构成的、功能特定的有机整体,这个体系在有关物质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中形成,主要针对农村生产经营活动。

具体而言,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由一般性要素、功能性要素、物质性要素和支持性要素构成。其中,一般性要素主要包含劳动者、资本、物和信息,由于物流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劳动者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有效运转的根本所在;功能性要素指的是该体系所具有的保障物流活动畅通进行的能力,由于农产品的性质,其在保鲜、安全、时效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功能要素主要包含运输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储存功能等;物质性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装备、信息技术和网络等,随着现代物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专业的技术装备支持;支持性要素主要包括组织和管理、法律和法规,除了必要的技术装备等物质支持外,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系统的不断复杂化,组织管理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等无形要素也成为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运行的必要手段。

2.2 理论基础

2.2.1 TOE框架

TOE框架即“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由Tomatzky和Fleischer[41]于1990年首次提出,其主要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目的是为了探究何种因素会影响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采纳。该理论认为企业或组织在采纳某项创新技术时,不仅会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以及功用,组织的结构属性以及技术的应用场景同样会影响组织或企业的决策,即组织或企业任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均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技术因素主要指的是该项技术同企业或组织间的关系以及该技术本身的特点,即该项技术与企业能力适配程度、运用该技术后企业是否会有更大的收益以及该技术的相对优势、成本、可操作性等。组织因素指的是组织自身的情况,例如组织资源(物质和人力资源)、组织特征(规模、范围、定位和文化)、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沟通机制)等。环境因素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因素,通常包括行业的竞争程度、政府政策规定、客户关系构建等因素,探讨企业所处的文化、政策、经济环境。

TOE框架作为研究企业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分析工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广泛的适用性以及较高的可操作性,能够综合地考量技术因素以及非技术因素对组织采纳创新技术的影响,因此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信息系统的研究中。

物流论文怎么写

3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评价分析............................. 16

3.1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16

3.1.1 河南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现状....................... 16

3.1.2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17

4 基于TOE-QCA的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 39

4.1 研究方法及模型..................................... 39

4.1.1 研究方法...................................... 39

4.1.2 指标选取........................................ 39

5 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49

5.1 研究结论............................... 49

5.2 策略建议.............................. 50

4 基于TOE-QCA的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路径分析

4.1 研究方法及模型

4.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本文将搜集的18个地级市的数据以及上文定量分析所得到的综合效率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值相结合,探讨不同的前沿要素组合对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利用的影响,并得出可以使结果出现的条件组合。与传统的回归分析等计量统计方法和定性为主的案例分析方法比较,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QCA) 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只能处理单一变量与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且更适合传统的计量方法需要大样本数据作为支撑;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则可以通过10-60个中小样本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适合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此外,QCA方法能够表达解释变量的不同组合出现相同的结果,并且对于一样的变量组合也会受到外在环境带来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文章通过定性比较方法来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数据的各种条件因素组合。QCA可以实现跨案例研究,相比单个案例研究方法,QCA可以把不同的案例划分成一个整体,然后了解原因并且了解带来的结果同时以此为基础,了解不同案例的共同特点。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即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多值定性比较分析(MVQCA)。由于本文所使用的组织中的政策制定、财政资源供给等变量无法量化,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属于或不属于”的逻辑关系,因此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来处理变量部分隶属的情况。

物流论文参考

5 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农产品物流综合效率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找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升路径三大部分。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利用超效率 DEA 方法测算河南省地级市农产品物流2013年到2021年的静态效率,首先通过纵向分析,得到河南省18个地级市只有驻马店、信阳、安阳、开封、商丘、南阳、濮阳、鹤壁这8个地级市的综合效率值超过河南省均值,而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从2014年到2021年呈M型变化,最高峰达到0.68而最低也仅有0.56。驻马店和信阳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值在统计期间一直稳定在0.9以上,而郑州、焦作、平顶山等地综合效率值极低,108个DMU里仅有20个综合技术效率为1,反映出河南省投入和产出资源配置不合理。然后再进行横向分析对比,在综合技术效率方面(TE),没有地级市综合效率值为1,即,DEA有效。在纯技术效率方面(PTE),河南省农产品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34,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115,济源市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在河南省规模效率(SE)方面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873,最大值为0.998,最小值为0.419。

第二,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构建模型,分析2014年至2021年河南18个地级市效率的均值及其分解指标,综合评价其农产品物流效率。结果是2013年至2017年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全要素生产值低于1,在2017年最低,从2017年到2019年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全要素生产值在1左右波动,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1.24,但从2019年开始,河南省地级市的动态效率又开始下降。同时,通过实证研究从农业总产值、货运量、公路里程和财政支出等四个角度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进行Tobit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支出、农业总产值、等级公路里程并不会对全要素生产值产生影响,而在货运量对全要素生产值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影响,河南省可根据实证分析所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采取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