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的反事实语义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27 14:51:5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日语论文代写,本文以「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为例,基于 Goldberg 构式语法理论与构式压制观的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了该构式反事实语义的语用功能特点,明确了反事实语义形成的语境作用与认知影响,还阐明了各构式成分对反事实构式义形成的具体效用,解释了如题构式形式反事实语义形成的内在机制。

第一章  Goldberg 构式语法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构式的定义和范围

认知语言学主要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思维机制。以认知为基础的Lakoff 的构式语法理论指出:语法构式并非仅是一个副现象,而是认知的一部分。语法与词库之间并非是界限分明的存在,相反,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化系统。Lakoff 指出:“不谈语法构式的语法理论无法对任何语言的全部语法事实做出任何解释和说明,只能局限于对一小部分现象的分析和探讨”。Lakoff ①将构式定义为:

日语论文怎么写

Langacker(1987)①提出描写语言系统心理表征的最简方案,即通过“象征单位”和“构式”两个概念实现对其进行统一而系统地解释。Langacker 将构式定义如下:

“语法涉及两个词素和更大表达式的组合,以逐步形成更为复杂的象征结构,这些象征结构就是语法构式。因此,语法构式即为象征复合体,其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做其构成成分的象征单位”

Goldberg(1995)②将构式定义为:

“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子(pair)。假如说 C 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意义的对子<Fi,Si>,而且形式 Fi 或意义 Si 的某些方面不能从 C 这个构成的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构式中完全推知(strictly predictable)”

第二节 构式中的压制观

构式语法认为,一个语句(包括短语和分句)的意义不仅仅是由出现于其中的词语所决定的,还取决于将这些词语结合起来的方式,即结构。简言之,一个语句所表达出的意义是词汇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当二者相一致时,“语义连贯原则”发挥作用,即动词所突显的论元结构被融合到构式所突显的题元结构之中,产生语句义的叠加效果。但是当词汇语义或用法与构式“不相兼容”或“相冲突”,出现动词突显的论元结构无法融合到构式突显的题元结构之中的现象时,此时应考虑与构式结合使用动词的灵活性,因为构式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可能“赋予”或“强加于”动词额外的角色,改变其用法类型或意义,这就是构式压制。

早在 1978 年,认知语言学家 Talmy 就曾指出在特定语境下某些语法结构可迫使词项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发生移变,如“sea”经过认知作用后可以移变为“海水”、进行体可迫使瞬间性动词“die”做延长性移变,来描写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状态等实例,与之相同的认知思维在日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在日语中“ている・ていた”也可迫使点性动词“死ぬ”移变为线性动词,来描写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假定一个场景,在马路上飞快行驶的汽车撞上一只猫咪,车主人下车看到气息全无的小猫,说“この子が死んでいる。どうしようかな。(这只猫死了,该怎么办啊?)”,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场景性语义压制。Talmy 认为实现这些移变的手段是“语法”,而语法结构实际上就是认知过程的显现,因此,该语法结构才能够不断调变和压制词汇实际用法中的意义。在 Talmy 的研究成果中,虽并未直接指出构式压制的定义与内涵,但却是初期构式压制形成的雏形,为后世构式语法学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与思路。

第二章  构式判定与构式义分析

第一节 「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判定

基于前文中 Goldberg 对构式的两次定义,我们可以明确构式认定的必要条件与非必要条件,即象征单位数量性、形功配对性、不可预测性,接下来,我们将基于这三个认定条件详细分析构式「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

(5) お金があれば、幸せになれるだろうなあ。 倘若有钱的话,就能幸福了吧。

第一,关于构式的“象征单位数量性”,我们可以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入手分析。从宏观定义来看,「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型中“ば・たら”、“主句谓语部分的状态性表达”、“从句谓语部分的状态性表达”以及“非必要性的语气部分”都可以分别看成一个象征单位。但是,由于日语的独立性较弱,“ば・たら”、“主句谓语部分的状态性表达”在保留其单个象征单位意义的基础上,又在构式形式结构上融为一体。如例句(5),我们可将从句谓语部分“あれば”这一整体,看成一个象征单位。除此之外,主句谓语部分变项 Y 的可能表达形式“なれる”与非必要成分的语气部分“だろう”,均可看成一个象征单位。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至少由两个象征单位组成。在构式形式上,无论是依据 Langacker 关于“构式是大于等于两个象征单位①”的观点,还是依据Goldberg 关于“将一个象征单位也看为一个构式,包括词素或词、习语、部分由固定词汇填充的短语结构以及常见的结构形式”的观点,本文研究对象「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均符合构式形式特征。 

第二节 「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义分析

一、「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义

在迄今为止的构式语法研究成果中,在一些方面虽尚存争议,但在“构式的整合原则”、“构式具有多义性”这些观点上却得到了普遍认同。“构式的整合原则”是指强调构式整体的意义,主张整体构式义不是构成要素的简单加和,其语用功能也远远大于各个构式成分的语用功能累加;“构式具有多义性”是指一个构式形式并非仅仅对应一种语义解释或一种语用功能。Goldberg(1995:32)曾指出:“一个构式通常有几个不同但却紧密联系的意义,形成一个家族或范畴,也就是一个形式对应于几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意义。在这一家族或范畴中,这些意义并不享有同等的地位,其中有一个意义是基本的,其余的可以看作是该意义的扩展”。以此可知:基本义是整体构式义的语义扩展基础,整体构式义是基本义的非常规扩展结果。我们认为构式的基本义是不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的语义,一个构式必定存在基本义,如题构式也不例外。为了区别基本义和构式义,我们将少纳言语料库中的语言事实定为语料对象,随机选取符合如题构式形式的语料事实,并将语料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无语境提示词,如例句 6-9,该语料用于解释如题构式的基本义;第二类为有语境提示词,如例句 10-11,该语料用于解释如题构式的构式义,结合语料事实分析如下: 

(6)  比較的小額の料金で,どんな菌株の標本でも教育とか研究目的など合法的な要求があれば、誰でも購入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无论是什么菌株的标本,倘若在教育或研究目的方面有合法的要求,谁都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的。

(7)  相手がどのような人物で,どんなことを考えているのかわからなければ、生徒は安心して自分を見せ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倘若不清楚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想什么样的事情,学生是不会坦然将自己所想告诉对方的。

第三章  构式成分分析 ..................................... 32

第一节 状态性谓语假定形的分析 .............................................. 32

一、状态性谓语假定形的特殊属性 .............................. 32

二、从属句部分的构式压制 ........................................ 39

结论 ....................................... 58

第三章  构式成分分析

第一节 状态性谓语假定形的分析

一、状态性谓语假定形的特殊属性

在「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构式之中,状态性谓语假定形表示说话人对某种状态的假定,体现出非现实性。但非现实性可分为两种,其一为说话人已知的违背客观世界的非现实假定,即主客观均为反事实的非现实性;其二为说话人未知的违背客观世界的非现实假定,即主观非反事实、客观反事实的非现实性。下文将围绕构式成分状态性谓语假定形分析以下两点问题:一、阐明状态性谓语的属性特征,明确变项 X 选定为状态性谓语的原因;二、从认知角度阐明状态性谓语的既定性属性特征与其假定形的非现实性属性特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1.状态性谓语的既定性

田窪行則(1993)指出状态性谓语具有既定性属性特征。Jacobsen(2011)在肯定日语状态性谓语具有既定性属性特征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在日语反事实条件句中,从句的状态性谓语既定性属性本身与反事实解释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为此,在认同状态性谓语具有既定性属性的基础上,这一观点已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同。我们首先将简要概括状态性谓语自身的既定性属性特征,为下一小节阐明状态性谓语假定形的非现实性属性特征提供前提支持。首先,我们来看非状态性谓语的例子:

(16)田中が東京に行く。

(17)田中が東京に行った。

我们假设“∥田中が東京に行く∥at  t”表示“田中が東京に行く”这一动作在时间点 t 时刻执行。那么,当该动作执行的时间点 t 在说话时刻之后时,与该动作相应的动词形式则为动词基本形;当该动作执行的时间点 t 在说话时刻之前,与该动作相应的动词形式则为过去式“た”形。若 x、y 表示时间的先后关系,“x≤y”的含义是时刻 x 处于时刻 y 或在时刻 y 之前。

日语论文参考

结论

本文以「状態表現ば・たら+可能表現(る形)+(ダロウ類モダリティ)」为例,基于 Goldberg 构式语法理论与构式压制观的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了该构式反事实语义的语用功能特点,明确了反事实语义形成的语境作用与认知影响,还阐明了各构式成分对反事实构式义形成的具体效用,解释了如题构式形式反事实语义形成的内在机制。为了解释该内在机制,我们将如题构式拆解为三个构式成分。首先,阐明了状态性谓语的既定性属性特征和其假定形的非现实性属性特征,并从认知的角度入手简述了状态性谓语假定形自身具有反事实解释能力,还从构式压制观的角度分析了从属句内外的压制现象;其次,阐明了可能表达的双重属性,并结合例句总结出如题构式中的两点规律,即反事实语义的产生与构式成分可能表达的潜在性语义之间的必然性以及构式成分可能表达的时态形式与从属句形式选择之间的规律性,除此之外,还从构式压制观——选显压制的角度解释了整体构式义——反事实语义对构式成分可能表达语义压制的原因;最后,我们从语气部分入手,阐明了推量性语气在如题构式中的限定性以及非必要性属性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主句谓语为非状态性谓语“た形”的反事实条件句往往会与推量性语气搭配使用的原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