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范文代写:广西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实践分析——以鸭埌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11-02 10:26:0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笔者认为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期,但部分地区仍缺乏乡村建设的核心支撑技术。可根据地域及地形地貌的不同将乡村进行分类,如河南平原乡村、河南山区乡村、河南滩区乡村、河南库区乡村等,进而加大调研并总结其景观空间特征,探讨不同地区适宜的乡建技术,使每一类型的乡村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有据可依,然后建立示范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的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政策背景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乡村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既包括农田、聚落、自然河道等硬环境因子,也涵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服务水平、村庄文化等软环境因子。目前,农村水土环境污染、地域特色丧失、建设用地荒废等“乡村病”日益凸显[1],为解决乡村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自21世纪以来共出台了20个中央一号文件用以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的发展。例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基层治理、补全三农短板、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系列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1.1.2建设背景

北流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玉林市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乡村振兴建设列入全市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构建群众动员工作、乡村建设筹资、乡村建设维护、乡村综合治理“四大体系”。依托广西美丽乡村建设设计院,按照北部示范带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全市所有村屯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北部的镇(大里、西埌、新圩、山围、北流)做到精品型或设施完善型全覆盖,中南部每镇规划建设一条示范带。以北宝路为主脉,沿镇政府所在道路为支脉,先对叶脉上的示范点进行建设,然后向村庄内部延伸拓展,努力建成更多垃圾全分类、污水全处理、风貌全提升、保洁有人管、治理有效、收入大幅提高的幸福乡村,打造中国乡村样板和典范[2]。对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思路进行总结分析,可为北流市乃至岭南地区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1.2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研究对象

1.2.1.1范围界定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省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接壤,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陶瓷名城”。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

1.2.1.2案例村、实践村选定

本文选取的案例村包括荷兰羊角村、日本合掌村、河南郝堂村、浙江高家堂村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木棉村、河村、司马第、会众村。鉴于北流市全域乡村振兴并且涌现出较多优秀案例,自治区内的案例主要从北流市进行选取。木棉村、河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司马第、会众村也被人民网所报道,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本人也与项目组成员一同到村庄学习、调研过,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交流,对案例村的实际建设情况较为了解。项目实践村为鸭埌村,是北流镇乡村建设的两个示范点之一,笔者参与了鸭埌村前期调研、规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1.2.2研究内容

本文以北流市鸭埌村为例,探索北流市乡村景观环境的营建体系,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通过对乡村振兴、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等概念的梳理,对乡村景观相关理论的剖析,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现阶段乡村景观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相关理论对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的指导意义。

(2)借鉴国内外较为成功的乡村景观建设实例,如荷兰羊角村、河南郝堂村、西埌镇木棉村、新圩镇河村等,总结分析项目特色,为后文北流市乡村景观营建策略分析提供依据。

(3)北流市北部已建成20公里的示范带,南部建设正在推进。笔者实地调研了北部8个典型村落,包括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生态保护型四种发展模式,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建成效果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北流市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及需要关注的要点,为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指明方向。

(4)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建设经验和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的重难点,总结提炼北流市乡村景观的营建策略,包括建设理念、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及策略。

2基础理论及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

2.1.0乡村

乡村是指以农业生产和生活为基础,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聚落。作为人类住区发展的摇篮,它自古就存在。农村地区有大面积的农田或林业用地,通常有丰富多样的地貌资源和历史遗迹,农村地区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这被认为是人类与周围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乡村通常是指行政村和自然村;从经济产业的角度来看,乡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活动的聚落;从地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乡村具有自然景观开阔、土地肥沃、聚落分布稀疏等特点;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乡村是具备某种精神关联的聚落形式[4]。对于乡土的概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5]。”“乡”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场所,“土”则是农民生活的根基。基于此,产生了乡土建筑、乡土景观、乡土文化等内容,均体现了独具地方特色与本土家园等特征。

2.1.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概念,可概括为乡村现代化,包括产业现代化、生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是通过提升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及质量,变革乡村发展格局,促进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6]。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提出了农村发展的高层次发展要求和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1.2乡村人居环境

不同学科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所持的态度不同。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包含乡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综合体;根据生态学的观点,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以建设平衡生态为目标,人地相互作用的复杂巨系统;风水伦理学则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工景观与一切自然事物的冲突与融合;社会学、人类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以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基础,以人为主体,关注人的需求的满足;形态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的统一,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7]。

2.2相关理论

国内乡村景观要素分类方面的研究较多,吴玉洁等学者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层面将乡村景观分为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3大类15小类[11];李振鹏等学者采用功能形态分类的方法将乡村景观分为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单元四级分类体系[12];姜雪将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1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北流市乡村景观现状,本研究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北流市乡村景观构成要素体系,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自然现象等,人文景观包括聚落景观、文化景观等,社会经济人口构成、经济发展,其相关理论如下。

2.2.1景观形态学理论

景观形态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arl Ortwin Sauer)。他在1925年发表了《景观生态学》(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并且在文中首次提出了景观形态学的概念,他认为应该用观察地表景观的方法来研究地理特征,强调文化景观的概念,并且将景观作为地表的一个基本单元,同时还说明了景观是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构成的。他主张用“景观形态学”或“文化历史”的方法替代环境决定论,并主张用归纳法来收集某个阶段人类的活动对景观影响的条件,再进行解释和归纳。中国学者吴家骅出版了《景观形态学:景观美学比较研究》一书,系统总结了景观形态学的理论和概念,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尝试将景观设计与美学联系在一起[14]。

2.2.2环境心理学理论

环境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国家,发展至今已相对成熟。西班牙的恩力克波尔(Enrich Pol)将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环境心理学的起源——美国转型——建筑心理学——可持续的环境心理学”四个阶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可划分为七个部分:(1)人对环境的感知与评价;(2)环境研究中个体认知、动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3)环境危险知觉与生活质量;(4)可持续发展行为与生活方式;(5)改变非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的方法;(6)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决策;(7)个体与生物、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环境保护心理学[15]。在这些内容中,个体对环境的感知、觉察及反映对我们环境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乡村景观建设案例分析 ........................... 26

3.1 国外案例分析 ........................ 26

3.1.1 荷兰羊角村 ................................. 26

3.1.2 日本合掌村 ............................ 26

4 北流市北部乡村景观建设后效果评估 ......................... 44

4.1 样点选择 ................................... 44

4.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45

5 北流市乡村景观营建策略分析 ........................ 54

5.1 建设理念 .................................... 54

5.2 建设原则 .................................. 54

6鸭埌村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6.1鸭埌村区位

鸭埌村位于北流市区北面,距市中心1公里,东面为独石湖、黄猿山,南为北流市区,西至旺面岭、独秀石山,北为中灵村、金枝岭,整个地域已纳入城区规划范围。城区至民乐、西埌镇公路穿越其中,新规划城市道路与鸭埌纵横交错,洛湛铁路从域内而过。陆、铁客运车站近在咫尺,交通十分方便(图6-1)。传统村落位于鸭埌村东风、红卫、发塘、东岭、西岭组及六华、旺面岭片区,为梁姓、凌姓、黄姓、李姓等十几个姓氏老宅,集中分布在洛湛铁路沿线边侧,有大小房屋750多间,占地200多亩,房屋大多建于清末民初,有100多年的历史且整体保留完好,大小祠堂20多座,特别是梁东平祠源远流长,建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化历史。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7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文以广西北流市鸭埌村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北流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现阶段乡村景观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已由传统古村落转向普通乡村,研究的主要范畴是生态与产业。在研究区域上,岭南乡村作为我国乡村的重要分支,关注度相对较低。在研究内容上,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发展策略及微观层面的建筑、植物、小品等景观要素的设计手法,尚缺乏对中观层面的乡村景观整体建设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渐由定性转向定量研究,往往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研究区域进行景观评价,以此指导后续的景观建设。TOPSIS—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评估指标难以准确量化和统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为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相较AHP法、SD法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2)梳理广西及北流市乡村建设历史沿革,得出北流市自然村的建设自1982年被列入全县建设范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北流市乡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全县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对广西北流市典型案例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北流市乡村景观建设可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建筑改造、文化传承、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最优化。

(3)对于所选的8个村庄来说,木棉村乡村景观村民满意度的灰色贴近度最高,为0.7315,满意度水平为良好;田心村最低,为0.2439,满意度水平为较差;其余村落灰色贴近度均为0.500~0.600之间,满意度水平一般,总体上提升空间较大。对于4种建设模式来说,其灰色贴近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只有休闲旅游型达到良好水平,其余都为一般。从障碍因子出现的频次来看,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C21、直接或间接参与方案设计C24、交通通畅C16、公共空间种类丰富C20、宗祠建筑特色鲜明C10和水质清洁C5是北流市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障碍因子。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