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范文代写:弹性景观视角下防洪河道景观设计探讨——以济南绣源河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22 21:38:2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研究对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学习,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城市河道景观的相关概念、特点、内涵。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现面临气候变化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洪涝灾害是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种自然社会现象。从世界气候分布上看,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季风气候导致的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是其主要气候特点,这就造成了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规律与区域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以及台风等极端气候天气紧密联系;从空间上看,我国国土辽阔,南北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属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南北部差异。西北偏远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内,东南沿海城市的降水量约为800毫米以上:从时间来看,夏季是我国降水的集中时间段且占降水量全年的四分之三。其中,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更是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在有的年份中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一天的降水量达到了正常年份的月平均降水量,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风险[1]。

我国境内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也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海洋的风暴潮、海啸、台风加之河流上游汇集的洪水,双重威胁着我国的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地区;我国西部、中部的河流多位于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其加剧了洪水的势能,损失往往较为严重;中下游平原的河流下游,湖泊由于降雨比较丰富,城市人口较为密集,容易发生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威胁,加之城市化造成河流泄洪能力较差,无法发挥其弹性防洪作用,都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除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环境的影响所引发的自然环境变化,导致自然系统对洪水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也是诱发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命脉,发挥着自身的生态作用、经济作用和历史文化作用。河流在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在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循环运转,提升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形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2]。但是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变得越来越庞大,严重挤压了河道的生存空间,造成河流生态恶化,加之气候的变化,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河道应对灾害的自适应能力越来越弱,城市河流与城市的冲突日渐尖锐,城市河道已无法适应调节洪涝灾害所带来的损害以及无法有效提升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

本研究基于弹性景观理论的科学体系,针对当前城市河道饱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问题,以城市河道为研究主体,基于弹性景观设计的理论下,搜集整理弹性防洪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策略,从而构建出以弹性防洪为目标的设计框架体系,从而实现提升城市河道防洪能力、景观环境、综合服务居民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1.提升城市河道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适应能力。

本研究以弹性景观为研究视角,以城市河道景观为研究载体进行规划设计,重新调整原有的工程防洪措施,转变思路,以自然的、可持续的、低成本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法来缓解城市河流的防洪压力。

2.打造弹性防洪景观河道,对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原有的工程防洪措施,使得城市河道景观支离破碎,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在洪涝灾害发生后,河道的自我修复较慢,对周边社区的影响较大,弹性景观规划设计目标聚焦于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上,使城市能在极端自然灾害中快速适应恢复并保证正常运转[3]。

第一章相关概念解析

第一节弹性景观

一、弹性景观理论

“弹性”在生态学中的概念是指在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影响甚至是损害时,其自身具有一定承受适应能力,并能迅速恢复原有状态,保持正常运转[1]。弹性景观作为城市中重要的韧性空间,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维持城市系统稳定的功能。弹性景观强调自然和人为共同参与,依靠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来抵御外界的干扰[2]。弹性景观设计构建了多层次城市保护系统,在城市受到外界干扰时,不会因部分区域受到影响而导致整体系统瘫痪,未受到影响的区域可以发挥功能的弹性转换来替换受损的功能。例如在弹性防洪景观设计中,部分区域可能会被洪水淹没无法正常运行,未被淹没的区域仍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不会影响使用者的观景、娱乐活动等功能需求。

弹性景观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术语,2010年,尼克·G·柯克伍德在《弹性景观——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一文中提出弹性景观不能作为一种固定的原则或规定应用于设计,而是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景观的表现,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表示,它反映了自然和人工景观,是否能在外界环境突变的影响下快速反应调节,以及在变化着的环境中是否有保持或者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而董靓教授认为“景观的弹性主要是指景观所在场地保持原有功能的能力,以及在受到外部干扰时具有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的能力”[3]。

第二节城市河道景观

一、城市河道概念

河道是河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单元,它是由河滩、河岸、河床三部分组成,从景观生态学上来看,河道是一条发挥着联系以及生态作用的城市绿带。城市河道指的是流经城市内部或城郊的自然或人工的河流段[5]。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河道的功能逐步显现出来,加上河流本身的功能,使城市河道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同时,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河道的功能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具体功能如下:

(一)生态功能

由于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绿化较多,可对城市化所带来的一些环境恶化的问题有所改善。同时河道特殊的环境结构可为动植物繁衍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从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防洪泄洪功能

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扩张导致大面积的城市地面被混凝土、水泥所覆盖,导致地表下渗效果大大减弱,使得雨水无法快速排出,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河道可以发挥其较好的蓄水能力,汇集城市区域的降水,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对市民的生活与城市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供水功能

河水自古以来就是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供水功能也是河道的重要功能。在农业上,河水可以灌溉农田,改善种植土壤,促进农业生产;在工业上,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在城市居民生活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源。因此河道的供水功能与城市的正常运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第三章 弹性防洪河道景观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研究 ........................ 35

第一节 设计原则 .......................... 35

一、动态适应性原则 ............................ 35

二、功能复合性原则 ................................. 35

第四章 设计实践——以济南章丘绣源河弹性防洪河道景观设计为例 ........................... 50

第一节 区位分析 ................................. 50

一、区位位置关系 ..................................... 50

二、区位交通条件 ................................ 5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89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89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89

第三章弹性防洪河道景观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设计原则

一、动态适应性原则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弹性设计思维的核心认为事物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设计事物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弹性设计是能够根据环境事物变化而不断适应,从而达到人与环境动态平衡、和谐相处的看法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1]。

弹性河道景观设计应该具有适应外界自然灾害、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扰的能力,因为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弹性河道景观不排斥变化。在具体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弹性河道景观需要适应空间上、时间上的变化,选择调节能力较强的方案,从而使得设计具有对外界变化的动态适应性。

二、功能复合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是集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形式,生态功能包括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空气湿度、保护生态环境等,同时城市河道景观还是为服务人群提供休憩、娱乐等使用功能的场所。多种功能的复合不仅使景观更具有人性化、生态化、文化等价值,同时在面对外界干扰时甚至是设计场地遭到损坏时,即便其中一个功能遭受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行,其他功能可以辅助性的顶替其发挥作用,从而保证整个景观的功能正常运作,提高河道景观的弹性。因此,弹性河道景观应实现其功能的复合性。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学习,通过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城市河道景观的相关概念、特点、内涵,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借鉴其实践方法,提出了弹性防洪河道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基于以上研究实践,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将弹性景观这一研究思维、视角融入到城市防洪河道景观的设计中,可以多方面、多层次来提升城市河道面对洪涝灾害的弹性适应能力。

2.在弹性景观、弹性防洪设计理念的引导下,总结得出弹性防洪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探讨功能的弹性转变、弹性空间设计、生态驳岸、弹性植物群落营造、创新灾害检测设施等设计方法途径,引导弹性防洪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和方法。

3.以济南市章丘区绣源河经十东路至世纪大道河段作为设计实践场地,提出了可淹没区和不可淹没区,雨洪滞蓄斑块、生态湿地等弹性防洪设计方法途径,注重弹性景观功能的复合转变,将水位监测功能与科普娱乐功能相结合,打造趣味娱乐设施;将景观廊架与VR虚拟体验节点设施结合,构建一条观景、洪涝灾害科普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廊架。从以上具体设计实践中检验本研究提出的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