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景观毕业论文范文:“织补”理论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探讨——以满井峪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17 22:44:1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文以织补理论为指导,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当下问题,并提出四种织补方法:环境自然织补、空间活化功能织补、乡土历史文脉织补、资源整理产业织补。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乡村建设的转变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点面对的问题,为此我国在新世纪展开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乡村的复兴提供保障。在2003年至2023年间,党中央连续发布一系列针对乡村建设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对“三农”问题做出具体要求,并点明了发展方向。其中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率先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的目标,并将文化与生态结合,把延续与传承作为核心,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1];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跟着2018年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乡村振兴的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峪的总要求,推进乡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党的建设[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核心,推动乡村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换[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4]。从(表1-1)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对于国家而言,乡村建设仍然是我国重要的任务之一,其中对生态打造、文化挖掘、产业延伸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已经从早期粗犷的发展期转向了高品质发展期。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1)国内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此之前1939年梁漱溟先生所撰写的《乡村建设理论》拉开了中国乡村景观的序幕,遗憾的是基于当时的中国大环境,梁漱溟是以社会学角度思考,并没有深层次地探讨景观的意义,而且也随战事戛然而止,但也推动了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1992年彭一刚教授撰写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中采用大量的手绘形式研究乡村景观,让人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所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止步于乡土建筑,传统村落及其环境也被纳入其中,并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乡村景观的部分组成要素,探讨了如何运用景观要素表达环境与层次的变化和统一,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法支撑。2003年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在《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一书在对乡村景观要素、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的同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也揭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同年《乡村景观规划》一书问世,刘黎明教授在书中对乡村景观进行了综合思考,在界定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分析了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其对景观整体的影响作用等方面,为乡村景观深度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俞孔坚教授所撰写的书籍《回到土地》(2005)和文献《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2009)一方面探讨了乡村景观的含义,另一方面阐明了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为中国建设现代化的景观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乡村景观设计现代化转型,此后国内诸多的学者开始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推动了乡村景观研究多元化发展。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乡村景观基础研究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乡村

“乡”为野域,“村”为聚落。乡、村均为县以下的地方基层组织,因此我国古代常将乡、村二字连用,用以指代城以外的区域,古代“乡村”亦作“乡邨”。“乡村”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文人谢灵运所著的五言诗《石室山诗》中,其中描述到“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由此乡村渐渐地成为一种具有地域含义的词语描述[11]。乡村有了进一步详尽的解释是在《词源》中,被界定为以从事农业为主,相较于城市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随着时代发展又有了更加全面的解释,乡村也被称为非城市化地区,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人口密度较小,聚居规模不大,在围绕农业的主要生产经济与单一的乡村社会结构下,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有明显的不同[12]。而本文研究所指的乡村为济南市满井峪村,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

2.1.2乡村景观

“景观”(landscape)一词不同时期释义不同,但主要表示人造或自然的景色,凸显自然风光或呈现地域景象[13]。在汉语语言的描述语义中,景观不仅仅是一种人造或自然的视觉效果景色,还强调观景者的景观感受认知体验,因此景观也可被定义为一种描绘自然风光景色或某地域地貌特色的图画在观景者视野内的呈现的概念。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中,结合多种现象要素的诸多因素叠加构成的综合表现,如自然生态、产业经济、历史人文、社会功能等,同时乡村景观空间作为物质载体承载了乡村自然环境、日常生活、精神文化,是乡村空间内涵传达的直接媒介[14]。乡村景观的建立是在以农耕、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上建立的兼具自然与人造属性的多重叠加的景观[15]。乡村景观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生态五大价值的可利用开发的综合资源[16]。

2.2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乡村景观实践作为一种以改善乡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乡村建设实践。然而,在建国以来的初期,乡村景观实践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实践类型,而是隐含在乡村建设实践中。随着经济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人们逐步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追求,乡村景观实践逐渐从乡村建设实践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实践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村景观实践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实践形态,其建设核心、内容深度、建设区域、建设范围等也有所变化。目前可以将乡村景观实践历程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建设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深化阶段。

(1)早期建设阶段—1979至2004年

1979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始强调农业基础建设,逐步推进大规模房屋建设,乡村开始处于初步规划阶段。随后1991-1995国家开始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实现往往是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互依存的,并未以独立的建设形式存在,尚未出现“乡村景观”概念。第二,在该阶段,乡村发展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这些内容都成了发展目标。第三,在这一阶段,乡村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乡村民居建设的集中管理和村镇层面的空间布局规划上。此外,由于缺乏对“乡村景观”这一概念的认识,对于乡村的整体景观改善和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乡村环境的改善通常采取的是单一的植物修复和民居建设规范等束缚行为。

第三章 “织补”理论介入乡村景观 ............................. 28

3.1 织补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28

3.1.1 “织补”理论 .................................... 28

3.1.2 “织补”相关理论 ........................... 29

第四章 乡村景观织补策略构建 ............................... 47

4.1 景观环境自然织补 .................................... 47

4.1.1 自然人文整体融合原则 ................................. 47

4.1.2 观景“点”状景观视野 ...................................... 48

第五章 满井峪村乡村景观织补实践 ............................... 93

5.1 满井峪村概况 .......................................... 93

5.1.1 上位规划 ................................................. 93

5.1.2 区位分析 .......................................... 95

第五章满井峪村乡村景观织补实践

5.1满井峪村概况

5.1.1上位规划

《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年)》中对济南市的规划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济南未来战略空间格局为“一体、两翼、多点”(如图5-1)。一体指的是山河之间的中心城区;两翼:北翼指的是黄河以北,以北岸先行区为主体的功能片区;南翼为泰山以南的莱芜区和钢城区;多点包括商河城区、平阴城区,以及白云湖、玉皇庙等功能节点。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是济南向西南辐射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济南中华文化轴的辐射地带,在济南市2018-2035村庄布局规划中属于市区乡村产业分区中的高效农业与文化休闲体验区(如图5-2),区域内主要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六章结语

(1)研究结论

乡村景观建设正经历新时代,以往整体模式化更新的方式已不符合乡村发展内在逻辑,乡村生态环境破碎、地域文化消失、空间功能单一、经济产业缺失等问题频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织补理论为指导,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当下问题,并提出四种织补方法:环境自然织补、空间活化功能织补、乡土历史文脉织补、资源整理产业织补。通过在济南满井峪村实践论证,笔者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通过局部修复整治完成空间提升是适应乡村内在发展的,能有效保护场地生态与文脉;二是空间功能打造需要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思考,考虑多个点位之间的功能联系与叠加及村域整体功能结合;三是产业作为“造血”的核心,需要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准确定位,织补方式更新投资较少,可实施性强,对应当地特色产业,为城市反哺,也为面域整体活化提供可能。但过程中需要遵循重点资源的充分利用,强化产业间发展的多线联系互推,以此实现产业的多元发展。

(2)研究不足

乡村景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容,涉及面较多,虽然本文是以系统与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但笔者所研究的内容仅仅是从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中抽取的一部分,因此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以后逐步增加。此外由于织补理论介入乡村的论文较少,在具体设计方法的研究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比参考的文献较少,本文也尝试从生态、文化、功能、产业四个部分出发结合点线面的更新进行论述,因为实际案例较少,在构思中针对产业的阐述过于单薄,笔者后续会继续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