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研究以仁里村为研究对象,基于适老化理论对乡村环境景观改造设计进行了探讨,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空间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新挑战[1]。同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老年人口约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5%。按照数据展望,中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将以85万的速度增加,农村养老形势变得严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和慢性疾病高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23年福建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披露,福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679万,占户籍人口的17%,预计至2025年福建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福建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程度明显。
其次,各设区市的乡村年龄构成指数(即乡村总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存在显著差异。
其三,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在总体数量上,福建省过半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建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21.2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达到223.56万,占比53.08%。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也更为迅速[2]。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的预测估计,从2020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乡村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率仍将超过城市。然而,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在适老化改造设计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较慢。乡村地区缺乏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景观和适老化设施的设计,这给目前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农村与城市在养老观念和生活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农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尊重农村地区村民的养老习惯和传统。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庞大规模的老年人口数量不仅对养老体系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乡村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有助于改善乡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减轻当地老人的养老压力,通过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吸引城市老人前来养老,以及吸引城市居民来乡村旅游。这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福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并增加农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幸福水平,缓解养老压力[6]。
目前现有的养老项目主要关注室内的无障碍设计和细节,却忽略了养老项目的室外景观设计。事实上,与普通住宅区相比,针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和更加重视户外空间的需求。因此,户外景观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中至关重要。优秀的室外景观设计不仅能够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也可以促进邻里互动,通过各种活动增加社交互动,获得归属感和共鸣。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日益增长的我国老年人口创造更友好、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与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传统的城市景观和环境设计往往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因此,对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1适老化设计
适老化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分析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行为特征,定制合适老年人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需求[33]。适老化设计能够使建筑更加人性化且更具实用性。设计师需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并据此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方案[34]。本文所研究的适老化设计侧重于通过环境景观的视角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设计,以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的不同需求,实现乡村环境景观的个性化改善。
2.1.2适老化景观设计
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设计景观要素,包括植物配置、地形、水系、景观小品、道路系统、空间划分、景观材料选择以及景观照明等。与全龄化景观设计不同,适老化设计更加强调景观的功能性和适老性,旨在避免对老年人群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利和不舒适的影响,创造出适宜老年人群体使用的景观环境[35]。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2.1.3乡村环境景观
环境景观涵盖人类居住的空间,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自然元素[36]。环境景观可分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等方面。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的室外公共环境景观,旨在使乡村环境景观设计更符合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包括满足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
2.2适老化设计涵盖内容
2.2.1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考虑到老年人之间在年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居住区内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营造能够满足并吸引老年人参与的公共空间,确保每位老人走出居所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
2.2.2步行道景观设计
在设计环境中的步行系统时,必须考虑到老年人、轮椅使用者、拐杖使用者以及健康成年人之间的实际差异,寻找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步行道设计,以确保安全和舒适性。
老年人的步行能力与年轻人不同,他们通常在走了五百米后会感到疲劳,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休息设施或休息空间。此外,在视觉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长而笔直的步行道可能会让老年人感到乏味和单调,相反,曲线形状的步行道则更具趣味性。只要沿途设置适当的休息区域,老年人就不会感到疲惫。
2.2.3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以其多样的种类、丰富的造型和多层次的特点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在适老化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需要更加注重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在视觉方面,通过各种不同植物的四季形态,打造出明显的四季景观;在嗅觉方面,可以散发不同香味的植物作为点缀,确保老年人能够感受到清晰的季节气息。这样的设计让老年人体验到一年四季的变化,保持对户外环境的浓厚兴趣,并确保景观的可持续发展[42]。
3 案例分析 ................................ 18
3.1 国内案例分析 ................................. 18
3.1.1 重庆首个适老化改造项目万州区东桥村 .............................. 18
3.1.2 泰康燕园高端养老社区 ..................... 22
4 福州市仁里村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总体设计 .................................. 32
4.1 现状分析 ................................... 32
4.1.1 区位分析 ...................................... 32
4.1.2 交通分析 ...................... 32
5 福州市仁里村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详细设计 .................................. 70
5.1 功能区详细设计 ............................ 70
5.1.1 生活体验区 .................................. 70
5.1.2 休闲娱乐区 ............................ 77
5福州市仁里村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详细设计
5.1功能区详细设计
5.1.1生活体验区
该区域分为六个小型功能区,分别以六大竹编工艺流程为主题设计,其中包括:康养休闲区、休闲娱乐洽谈区、宠物交流区、儿童娱乐区、老人健身交流区以及棋艺交流区(展示售卖区)。除此以外,该区域还包括了小型综合性功能区和三大重要节点之一的工坊中庭休闲展示区。
5.1.1.1康养休闲区
康养休闲区设置休息种植池,由于老人触觉的变化,种植池采用竹编软座。中间设置一条卵石健身步道,健身步道两侧设置扶手,以供老人倚靠,扶手不间断以防老人摔倒,步道不长,让老人在休息同时可以鼓励老人锻炼身体。该区域属于小型场地,小场地不会让老人感受到孤独[54]。(如图50)
6结论
在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浪潮中,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适老化设计”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本研究以仁里村为研究对象,基于适老化理论对乡村环境景观改造设计进行了探讨,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空间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文章阐述了乡村适老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探讨了国内外乡村适老化设计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内容和方法,介绍了适老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同时,提出了适老化设计交通系统、公共活动场地、景观绿化、公共建筑和设施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强调适老化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安全性、无障碍性、自然融洽、经济实用、美观趣味、舒适性、易识别性、易达性等。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适老化案例。通过对仁里村的环境、交通网络、人文特征、建筑设施、用地分布、水资源、土壤情况、村民生活和行为活动、现有设施、优劣势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设计主要围绕竹编文化、竹编工艺和农业文化展开,以竹编文化为主线贯穿设计,将农耕文化融入其中,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通过设计传承村内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文化认同度,使村庄成为老人们的舒适乐园,彰显老人在村庄中的主导地位。总结了设计依据和原则,对仁里村进行了整体布局和景观结构设计、交通流线设计、场地景观空间设计、无障碍路线设计、竖向设计、照明规划、设施规划和景观节点布局设计。设计将场地划分为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文化体验区、无障碍种植体验区、农业文化区和中心综合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并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对场地的导览系统、照明设施、景观小品、地面铺装、植物、垃圾桶和基础设施进行了专项设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