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环艺毕业论文题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AVC理论在杜曲“杜甫诗苑”景观设计中的推广思考

发布时间:2025-05-23 11:17:3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本文以杜甫文化加强了承载力和吸引力以及生命力的联系,使得三力互促共生,避免片面提升三力,导致三力联系性不强甚至三力分离最终造成无法可持续发展的不良现象。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或闲暇时将目光转向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城市周边乡村度假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度假也逐渐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热点需求和文旅融合的重要发展模式,也表明产业之间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再彼此孤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的推进为乡村景观设计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由“资源依赖型”景区观光到“主题营造型”在地体验的转变提供新思路。文旅融合成为当前乡村景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乡村旅游在文旅融合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在经济上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让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其更多的是满足了文旅休闲游的大众化,并未很好的将乡村的特色文化和景观资源相结合,乡村文化的衍生节模式较为单一,以至于导致现在的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因其设计单调,没有从乡村自身特殊三力比重的特殊矛盾中分析得出相应的特殊解决方案,所以在设计中出现了商业价值代替了文化价值,片面追求现代化破坏了乡村自身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本土风貌,失去了文化景观的吸引力;没有针对乡村自身的生态环境做出优化和留存,造成无景可赏,整体平平无奇,最钟导致其景观生命力薄弱;没有深入发掘乡村的文化元素,缺少了与其对应的文化产业模块,没有在其文化主题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游客体验链。造成乡村自身可持续能力差,进而导致造成了乡村自身原本就不平衡的三力矛盾更加激化的不良现象。使得乡村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能满足游客的“商、养、学、闲、情、奇”等多重功能和审美需求。因此,本文以杜曲杜甫诗苑为实践目标,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引入AVC三力理论探索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三力提升新策略,寻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景观三力融合的有效创新方法。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在查阅了相关实时新闻和资料后,发现了目前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对旅游度假村当地的乡村文化和生态资源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破坏,忽略了当地宝贵的潜在文化历史的资源3。我国乡村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提出文旅融合的概念后,表明乡村旅游带给人们的吸引力不仅仅只是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向往,更是其所蕴含的文化故事。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和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设计规划时却淡化了乡村文化与景观的联系,使得彼此分离。原生态被破坏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乡村文化主题辨识度不高导致乡村与城市趋同吸引力不能持久,产业链单一导致承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在2022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应重视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4。面对乡村本土文化在不断演变成现代艺术的表达形式的不良现象,引入正确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5。

因此本文目的就是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AVC理念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运用AVC三力评价得出杜曲“杜甫诗苑”目前三力现存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主次方面和关键点。对“杜甫诗苑”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提出优化策略,并探讨“杜甫诗苑”的三力融合构思与方法。从而总结出在文旅型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三力辩证关系和三力提升并融合的创新方法。为乡村景观可持续性和谐发展提供可行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旅游业态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可能性提供可行实践方案。

第二章相关概念阐述及案例分析

2.1文旅融合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国民经济调整结构、转化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而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22。文旅融合的特点并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文旅融合涉及文化和旅行的诸多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于景观设计领域来说,我国目前景观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乡村景观领域中来说,存在着缺少文化内涵,景观设计同质化,主题性元素不强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中不仅仅是要达到基本的休闲功能,还要深入挖掘场地的文化资源,并通过设计,以旅游为平台进行多方面辐射,达到业态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的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题新模式。也是时代发展下,人们对与更高品质更个性和多元化的追求23。

文旅融合的推进满足了使用人群对景观设计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需求,也为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景观设计,将景观设计和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品牌等进行融合创新,还打破了不同专业的壁垒,真正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24。从现实意义来说,文旅融合的推进可以有效解决或避免景观设计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状。对于乡村旅游景观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2景观设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

最早“景观”一词概念的产生,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现代运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园林不再仅仅为私人服务,园林的功能开始向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服务。自此“景观”开始发展为一门更广泛的新的学科25。在中国,虽然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只有二十余年,但是在园林景观却由来已久,计成的《园冶》所反映的造园理念有着更深的内涵。重视各个要素的相互平衡和协调。

景观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且具有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特点。在中国,虽然这一学科尚处于萌芽时期,但是现代中国的景观设计却有着势不可挡的趋势,景观设计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其发展维度得到了极大地扩展,在城市中,景观设计就衍生出了街道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等,景观设计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不仅有广义的大规模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还有狭义具体的景观设计。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还在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的推进,使得乡村景观也逐渐被人熟知,相关理论和实践也在持续完善。刘滨谊教授提出景观可以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26。而乡村景观则是景观设计的新视角,乡村景观是生活的景观和自化的景观。刘滨谊教授在针对乡村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时,强调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乡村景观是一个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的景观综合体。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景观环境综合体,是由聚居景观、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文化景观四部分构成27。目前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有:景观类型多样性、地域差异明显、景观功能多样化以及景观生态问题较严重。

第三章杜曲“杜甫诗苑”现状分析与三力提升策略.....................21

3.1杜曲“杜甫诗苑”现状分析..............................21

3.1.1区位分析...................................21

3.1.2人文历史分析..................................21

第四章文旅融合背景下的AVC理论在杜曲“杜甫诗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33

4.1杜曲“杜甫诗苑”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33

4.1.1杜曲“杜甫诗苑”设计目标..........................33

4.1.2杜曲“杜甫诗苑”设计原则........................34

第五章结论......................................91

5.1设计总结..............................91

5.2展望........................92

第四章文旅融合背景下的AVC理论在杜曲“杜甫诗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4.1杜曲“杜甫诗苑”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4.1.1杜曲“杜甫诗苑”设计目标

根据国家层面颁布的关于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要求,如1993年原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用文化创意和设计提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水平。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提出通过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据以上要求,杜曲“杜甫诗苑”作为特色文旅型乡村,应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以杜甫在长安生活十年为特殊历史背景,以杜甫作为文化主题营造,结合杜曲村的地域特色发展乡村文旅特色景观并配套特色文化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同时避免“一拆了之”与“拿来主义”。本次杜曲“杜甫诗苑”景观设计包含了村内道路设计、景观绿化、配套设施、景观特色小品、老旧建筑改造等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

在对杜曲“杜甫诗苑”进行AVC三力评价的基础上,适当保留杜曲村原有可以体现乡村特色风貌的老旧建筑,注重乡村原本的完整性,通过三力提升,以理念融合为基础,以杜甫文化资源与乡村景观设计融合为抓手,以第三方文化产业为保障,以科技融合为助推器加强“杜甫诗苑”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性以及原创性,通过三力提升,加强三力互促融合。以杜甫文化元素为基础,将杜甫诗词融合文创、酒店、AR体验、餐饮、观光等,形成场景的集体记忆化,展示再现文化记忆,推进“杜甫诗苑”文旅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可持续发展。借力文旅融合,推动杜曲“杜甫诗苑”乡村振兴。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第五章结论

5.1设计总结

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杜曲“杜甫诗苑”进行前期调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分析现有资源,引入AVC三力理论评价方法对杜曲“杜甫诗苑”现状三力(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问卷分值为基础构建三力评价体系,根据三力评价结果,针对三力中薄弱环节进行对应的杜曲“杜甫诗苑”三力提升策略与设计专项。

(1)杜曲“杜甫诗苑”景观吸引力具体提升策略为将杜曲“杜甫诗苑”景观吸引力中文化资源景观吸引力提升、造境景观吸引力提升、娱乐参与性景观吸引力提升作为重点景观提升工程,提出以杜甫文化为营造主题,围绕杜甫在长安十年历史故事,结合杜曲村,规划游览路线,串联景观节点讲好杜曲“杜甫诗苑”的文化故事,提升整体综合吸引力的解决策略。以特色节点为例进行具体的景观提升设计实践。

(2)在杜曲“杜甫诗苑”景观生命力提升中,选取了生态景观提升和老旧建筑改造以及公共设施提升作为突破点,改善原本三力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运用杜甫文化与乡村地方文化原色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补充与完善。在现有的生态资源与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引入园林造景手法,结合杜甫文化主题,唤醒生态景观活力,增添文化内涵,形成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诗意画卷。

(3)在杜曲“杜甫诗苑”景观承载力提升设计专项中,提出将杜甫文化结合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文旅结合形式,并设计了杜甫文创街、杜甫农家乐、杜甫博物馆、杜甫少陵塔、习诗社等丰富的特色景点,同时针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设计了杜曲乡村景观观光园、杜曲村史馆、杜曲农耕体验中心、特色民宿等相关配套特色节点。延续历史文化脉络,传扬时代精神,完成对场地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丰富。通过以上实践完成杜曲“杜甫诗苑”景观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