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环艺毕业论文范本: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表现中的艺术语言

发布时间:2023-06-19 18:50:3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论文通篇以分析世界当代优秀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表现中的优秀作品和相关环境陶艺作品、有相同表达方式及审美倾向的艺术形式以及以陶瓷为装饰材料的综合装饰等进行分析,吸取其中的成功经验。

1绪论

1.1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膨胀,艺术品和有艺术形式的产品和艺术形式创作不断的被人们所认可接受。而陶瓷艺术作为发源自中国的传统工艺形式,从创始历代都被视为一块带有中华韵味的艺术瑰宝。从原始陶器的产生,到粗陶演变为彩陶进而发展为铅釉陶,再有原始瓷器的诞生以致元明清时期到达的制作巅峰。千年积累的陶瓷生产制作经验为后人对陶瓷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丰硕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经验。

正是在这种窑火兴旺的大时代背景下,各窑口历朝历代所形成的陶瓷品种琳琅满目,也因生产力的进步陶瓷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数量的激增便随着日常使用和时间风化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破损,残次品及陶瓷碎片的数量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在现代国家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思想指导下,陶瓷产品这一物质特性的不易风化、分解和回收再利用,这些日益成为凸显的问题。所以当务需要伴随陶瓷业生产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妥善处理数量庞大而又难以回收的废陶瓷残片。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迎合时代主题并且有无限艺术发展潜力的构思,也是作为本论文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的主要原因。课题目的:

通过学习哲学和美学理论之类的理论系统可以让我们可以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将之应用与指导生活及社会实践是规避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系统问题。理论的指导为实践指明方向,而实践的进步为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础。作为艺术创作及理论学习的我们新一代研究生,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学习前人和务实创新的精神。目前针对废瓷片的利用及开发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国内外也涌现了一些利用废瓷片制作环境陶艺的实践案例。但究其发展还是呈现出国内外发展不平衡,缺少理论系统的支持,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本论文通过艺术相关理论和部分实例及相关基础知识学科理论指导,初步探讨废瓷片在环境陶艺中的艺术语言,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个人见解及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废瓷片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艺术语言表现,且在国内国际不断呼吁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设计师、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等的紧密关注。并且对废瓷片在环境陶艺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相关理论收集整理。国内现状:

在陶瓷生产传统大国的中国,从陶瓷发展的初始到现在机械化、流水化的生产,所积累的经验和物质是个非常庞大的数量。但是在生产过程或使用及运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瓷片。因其物理特性的原因和回收成本的高昂,往往只能当做垃圾随意丢弃。

在中国对于废瓷片的探索已有很多学者专家进行了探讨,如张瑜,张亚林教授(2011)《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审美研究》中表述,受西班牙高迪风格艺术建筑的影响,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把废瓷片的应用联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的观点,这种方式将更合理的将废瓷资源再利用,并能够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研究废瓷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钦冯燕,李磊颖教授(2010)《论陶瓷碎片再利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文章阐述到,废碎片与环境艺术的结合,从人文关怀的方向表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反思、对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视。展现了人类以实践改善环境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作出的努力,体现了人对自身发展对生活环境的人文关怀,表达对自我的理解和关怀,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无限追求。漆竞舟,张尧教授(2007)《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研究》硕士论文中表示,现代陶艺秉承传统陶瓷艺术的精髓与世界各国现代陶瓷艺术共同蓬勃发展,其内涵的材质特性和艺术语言凝聚了人文思想与泥土的原始属性,以及特殊的内涵变现方式与形式的多样性开始出现在各公共环境里,熏陶了公众的视觉感受,是公共艺术正能量的补充。翁梅(2009)从现代美学思想的思想开始,探讨了废弃陶瓷的美学价值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关于废陶瓷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2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装饰中的材质、肌理特征

2.0废瓷片的概念和来源

废瓷片指在陶瓷产品中人们因设计缺陷、生产工艺技术、搬运储存等过程中,失误产生的破损陶瓷废片。在原有使用环境中失去了使用功能和观赏价值的陶瓷碎片。然在字典当中对于片的解释为平而薄的物体、切削成薄的形状、少,零星等释义,而在本文当中对瓷片的界定相对广义。即破碎失去原有功能为废瓷片,不单单指形成片状的瓷片。因瓷器在破损一定程度时不一定会成为片状,或还保持一定体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以片的范畴使用。

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用自然的力量改变自然,陶瓷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捷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也有着劣势:为人们提供使用的同时,在使用消耗过程中也带来了大量因破损导致的废瓷片,这是由于陶瓷易碎的物理性质所产生的。废瓷碎片的产生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由于陶瓷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废瓷片在回收上难度较大,且难以风化分解,因此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也因碎片的边缘过于锋利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2.1各窑口瓷片质地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中国确切记录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最早在南方浙江省区域开始出现的。有考古记录在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质细密,釉面光滑亮泽,胎釉烧结紧密。从显微镜看,青瓷残片无明显石英。这种釉料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微观结构上,都已脱离了原始青瓷范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从历史时间顺序来看,自唐朝开始,制瓷业开始兴起并且日渐兴旺。唐代时期政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了制瓷业的高速发展。以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有着「类银类雪」美称,以南方越窑青瓷有着「类玉类冰」缪赞。全国形成「北白南青」局面。《陶录》中记载“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此时各地方陶瓷生产区有了自己的窑名,这些窑名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代号,更反映了烧窑的兴盛和各地区不同的艺术特色。唐代有着“南青北白”的制瓷业分水岭描述。“南青”指的是越窑青瓷,越是现代浙江地区,古时候称为越州。图越窑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装饰方法上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北白”指邢窑为现今的河北内邱。邢窑瓷器釉白带着淡黄或淡青,先在素胎上涂匀护胎釉(化妆土),胎质厚重细腻,质地坚硬。(图3)

除唐代邢窑越窑为主体的陶瓷外,一朵陶瓷界的奇葩也出现在唐朝——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主要施以黄色、绿色、褐色等色釉。一般构成色块、花朵、斑点或是几何纹等色釉装饰,一般作为明器,但是也有作为生活器皿,而今也作为观赏陶瓷。主要因其色彩绚丽和造型生动多为人们所接受。(图4)

3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装饰中的形式语言..............................16

3.1废瓷片在创作上的灵活拼贴................................16

3.2废瓷片在组合方式上的奇妙构思.....................23

3.3废瓷片在色彩上的绚丽多姿.................................24

4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装饰中的独特审美价值..........................30

4.1废瓷片和环境的和谐共融.....................................30

4.2废瓷片艺术语言在环境陶艺中的个性审美........................32

4.3废瓷片语言在大众观赏上的认同...........................34

5结论.........................................37

4废瓷片在环境陶艺装饰中的独特审美价值

4.1废瓷片和环境的和谐共融

废瓷片的应用作为一项艺术活动,从艺术的起源来分析模仿说是一种现在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学说,也称为艺术再现说。从学说主体思想来看艺术的反应为现实“模仿”,同时为人类生活现实的再现。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生活社会的客观性,也印证了“模仿”具有客观的艺术真实性。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提出了关于“美是生活”的观点,在著作中发表了对生活的“再现”理解。[17]人们生活生产所处的领域称之为环境,从广义上来讲涵盖空气、水分、陆地、生物等为基础的物质范畴,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规则、实践等为内容的非物质范畴;综合人文与自然两大形式。环境具有相对性,依客观主体不同其内容也随之变化。从狭义上讲大部分的环境一般指相就人类这个主体设定的一切非人为环境要素的总和。在《辞海》中环境有两种解释,其一指周围的地方,为自然景观或人为或非人为的人类生活环境总称。蔡元培《序》中描述到:“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此为自然环境。其二为周围的情况与条件,这包涵着复杂的社会人文信息。茅盾曾在《青年苦闷的分析》中写到:“只有不断的和环境奋斗,然后才可以使你长成。”这里的环境则是人处于在社会中的状态。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5结论

本文以研究废瓷片为主要对象,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废瓷片本身特征,其中包括自然的物理化学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等方向分类。不同分类原则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在不同环境陶艺中抽取废瓷片应用的前景与理论依据,帮助我们在废瓷片应用在环境陶艺领域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信息。

就废瓷片艺术语言分析,因各个陶瓷产区的不同与地域文化的不同其在独立的材质肌理、形式语言和审美价值上拥有着区别于常规艺术载体的优点。废瓷片环境陶艺中尤为突出的是艺术家对生活、环境与的异同见解和感受等因素而构成的独特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废瓷片语言的艺术化拼贴、多彩的色彩搭配、丰富的纹案肌理,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社会,发展废瓷片艺术作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主题显得尤为紧迫。废瓷片作为难处理废料,如何积极的将其变废为宝,更深层次的体现在生态主题上。区别于传统装饰题材元素,废瓷片的自然随机属性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意义,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废瓷片利用的独特之处。在一切前提具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与环境的融合,是判断一件环境陶艺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废瓷片艺术要想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产生和谐之美,就要满足在整体造型,色彩,肌理和材料以及组合方式上的精心设计,要在视觉上获得一致性和整体性。利用废瓷片,充分的发挥其艺术语言在环境陶艺中的独特魅力,才能唤醒起人们的历史认同感,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了解我们的发展,了解我们的文化。与此同时把废弃的陶瓷碎片进行回收再利用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环保要求,也为陶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