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广西百色市城区体检人群胆石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1 20:30:1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研究结合部分血生化指标对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本地区胆石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根据相关异常的指标筛查重点人群。

第一章前言

1.1个体因素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是影响胆石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食习惯方面:高脂、高糖饮食、肉食为主的膳食模式会增加胆石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喜食加工肉类、披萨饼、炸薯条、三明治等高热量食物是胆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7]。在我国,喜食油煎食物、肥肉及大量食用动物内脏,已被报道与胆石病的发生相关,但不同地区和民族间的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如喜食羊肉和腌制蔬菜、饮新鲜牛奶、饮自来水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胆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8];喜食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可能增加内蒙古中部居民胆石病发生的风险[19]。而水果和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加强肠道动力,刺激胆汁酸排泄增加,肝脏合成胆固醇减少,降低胆石病的风险[20]。生活方式方面:如适度饮酒、每日饮2杯咖啡、不吸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胆结石的发生风险[21];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胆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每日坐姿时间小于5小时者相比,坐姿时间大于10小时,发生胆石病的风险增加1.15倍[22]。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胆石病的可干预因素,应加以重视。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年龄也被认为是胆石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胆石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较少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在英国,40岁左右的女性胆石病检出率为10%,60岁以后,上升至30%[24]。在我国,70岁以上人群胆石病的患病率比20岁人群增加了4倍[10]。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胆囊功能减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增加了胆结石发生的风险。

1.2代谢因素

代谢因素是影响胆石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以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症候群[36]。

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37]。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已超过50%[38]。肥胖会增加胆石病的风险已在国外多项研究中被证实[39-41]。国内有研究通过BMI轨迹模型进行探索,也证明BMI轨迹升高是胆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轨迹中-稳定组和高-稳定组新发胆石病的风险,比低-稳定组增加1.55倍[42]。但对于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体重快速下降也可能增加胆石病的风险。有研究对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发现,胆石病的发生率达36.9%[43]。肥胖者通常喜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能导致胆汁胆固醇含量增高,过量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的平滑肌细胞中积聚,引起胆囊收缩受损,延长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为胆固醇晶体的成核、沉淀、聚集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结石的形成[44]。

血糖水平也被认为与胆石病发生相关。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可抑制胆囊运动,同时也为胆道系统中的厌氧菌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45]。基于开滦煤矿10万人的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是新发胆石病的独立影响因素[46],与国外学者报道的结论相符[26,47]。也有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胆石病不相关[30,48]。

第二章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连续入组标准,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6月期间在百色市城区A、B、C三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2.1.1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接受腹部B超检查且通过医院HIS系统可查阅到检查报告者;(2)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等血生化检查报告数据完整者;(3)年龄18~75岁。(4)为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区辖区范围内居民。

排除标准:

(1)有肝硬化、肝内外胆道肿瘤或胆道畸形者;(2)因各种原因胆囊已切除者;

2.2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身高(cm)、体重(kg)。

(2)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

(3)胆石病的界定:根据《超声诊断学》胆石病诊断标准: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诊断为“胆囊结石”;胆管扩张,胆管腔内有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诊断为“胆管结石”[53]。根据B超结果,按照是否诊断“胆石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有胆石病)和对照组(无胆石病)。

(4)高血压的界定:根据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血压平均值≥130/80mmHg定义为高血压[54]。

(5)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界定: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空腹8h后取静脉血浆进行葡萄糖含量测定,≥7.0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静脉血葡萄糖含量≥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6.1mmol/L≤空腹血葡萄糖<7.0mmol/L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55]。

(6)血脂异常的界定:根据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标准,采用临床分类法,血清TG<1.7mmol/L但TC≥5.18mmol/L定义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G≥1.7mmol/L但TC<5.18mmol/L定义为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TG≥1.7mmol/L且TC≥5.18mmol/L定义为混合型高脂血症[56]。

第三章研究结果.......................................14

3.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14

3.2研究对象不同类型胆石病检出情况.............................14

3.3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胆石病检出情况..................................14

第四章讨论................................21

4.1年龄、性别因素........................................21

4.2职业因素...............................22

4.3 BMI因素..........................23

第五章结论......................27

第四章讨论

4.1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是胆石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百色市城区体检人群胆石病的总体检出率为13.9%,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61~7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达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人更易发生胆囊结石,可能与年龄增长致使机体机能下降,胆囊功能减退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暴露于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更长。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8%,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59]。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的影响导致老年胆石病的患病率可能会继续上升。针对老年群体开展胆石病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提高胆石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降低老年人群胆石病的发病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可以提高本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对于性别是否作为胆石病的危险因素,当前研究结论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提出:绝经后的女性,患胆石病的风险比男性增加2倍,可能与绝经后接受雌激素治疗有关[28]。女性由于经期、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原因,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高水平的雌激素可刺激肝脏胆固醇过分泌,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而孕酮则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力,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结石的形成[14]。也有学者提出,男性胆石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特别是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原因可能与肝硬化患者雌激素代谢异常,雌二醇水平增加,肝微粒体内酶的活性受抑制,非结合胆红素合成增多相关[31]。女性更易发生胆结石这一结论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可能与本研究女性人数较少,且排除了已行胆囊切除手术的研究对象等原因有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选取自然人群进行调查以验证相关结论。

第五章结论

广西百色市城区体检人群胆石病总体检出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个体经营者、肥胖、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合并脂肪肝,是胆囊结石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低、肝功能异常、肥胖、合并脂肪肝,是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