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项目管理论文案例:PPP模式下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7 19:54:5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构建了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PPP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一方面结合旅游开发项目特性,选取资金投入占比、风险承担程度以及合同执行程度三个与项目收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文化旅游业作为新时代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十四五”这个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将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尽管新冠疫情局部散发,但国内文旅产业仍迎来了波动式回暖趋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统计,去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32.46亿,同比增长12.8%,恢复至2019年的54%,旅游收入也恢复至2019年的51%,国内旅游业经营修复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完善,使文化和旅游能够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旅游开发区的建设增加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国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鼓励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休闲城市。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发展重点,积极与世界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今天,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丰富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建设的增强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幸福感”这个词汇被屡次提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离不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是旅游与科技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都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同样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改善当前旅游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努力方向。在经济新常态下,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对于帮助我国旅游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同样,对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旅游资源较优的地方政府来说,PPP融资模式也为其提供了发展出路。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落地率”是学术界通用的一种对某类PPP项目的落地状况进行衡量的相关指标。这一指标的计算主要是通过项目在准备和采购这两个阶段的相关数据与该项目处于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这四个阶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而完成的。但是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是以核心景区开发为主,其他衍生项目依附发展的开发逻辑,在整体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没法明确对各个阶段和各个时期进行划分,因此在项目进入了执行阶段之后,仍然存在较大的被退库风险。项目公司必须持续向项目进行投资,直到首期项目成功运营并产生正向盈利,才能使得项目的投资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在此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付诸东流。因此,需要针对旅游片区项目引入“执行率”这一指标。与“落地率”指标不同,“执行率”以在执行阶段产生第一笔正向盈利的时间作为重要节点,是对PPP项目在正向盈利阶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执行率”主要是用来表示该PPP项目的盈利能力,如何结合旅游片区项目必须滚动开发、分期运营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可持续、多元化收益分配模式,提升旅游PPP项目整体的“执行率”,将是未来有意向投资旅游板块的社会资本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也希望今后在旅游项目PPP示范合同设计中,会针对如何提升项目“执行率”提供一个收益分配模式参考,同时也通过对PPP旅游片区项目收益分配模式研究,提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能力分析报告的价值。

目前,PPP模式下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来源按照参与方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政府方,其主要收益包括门票收入、分成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旅游片区内产生新增税收的收入;第二是社会资本方,其主要收益包括门票收益分成、旅游景区开发管理费用、旅游片区内产业经营收益。政府方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一般会通过协议方式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支付项目公司的开发管理费用,而在项目开发前期,多以先完善片区内旅游配套设施为主,旅游片区内大部分产业尚未起步,不会产生新的税收收入,这就使得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成为项目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运营收益分配模式单一,成为旅游片区开发项目发展最大的难点。

第二章  旅游片区综合开发政策发展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政策

2.1.1  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发展

1985年6月国务院针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发布了暂行条例,但还没有正式形成,后来在2006年9月出台《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1985年风景区管理法进行补充。《条例》把所有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以及可供民众观光游玩或进行以科学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区域列入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范围,体现了国家对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决心。

《条例》作为较为完整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正式条例,对风景名胜区规划有了明确的规定,首先,条例的发布使得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对风景区内建筑的修筑提出要求,开发商或个人需要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修筑建筑,必须以保护风景名胜区中所有的的建筑物为基础,即使是已经建设的建筑也要按规定迁出或拆除。为了做到条例中所提到的要求,在项目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就应在严格遵守《条例》规定的基础上把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一一作答,减少各类开发区和核心景区内规划建设的部分项目,例如宾馆、民宿、疗养院、培训中心等。合理布置或不规划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景区内的建设项目与景观需要保持一致,以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为前提。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针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随后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的通知”(环办生态﹝2017﹞48号),后在《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环境保护部和发展改革委一起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整改和编制,指南要求各地需大力展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以福建宁德地区展开的工作为例,福建宁德地区相关部门初步划定的红线几乎将所有自然景观资源均划入红线范围,太姥山景区、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的核心景区范围均被划入红线范围,后通过各方协调调整,仍然划入了许多景观资源,而被划入红线部分的区域不能建设与环境保护不挂钩的设施、建筑物、构筑物,使得许多自然景观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指南》规定的红线范围的确定,增加了景区景点开发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开发项目的进行。

2.2  PPP模式相关概念

2.2.1  PPP模式的内涵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缩写为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在PPP模式诞生初期,这个复合词的意思是政府与个人因利益关系等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建立双方的合作关系。目前来说,由于世界各国的实践需求不同,还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关于PPP模式的概念定义。在我国,PPP中私人(Private)的范畴被拓展为社会资本,其中也包含了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概念的认定对我国前期推广运用PPP模式、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6]。

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使社会资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建设项目中,政府作为合作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了更好地发展项目,通过对社会资本方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来实现项目风险的降低和项目实施效率的提高[27],同时,PPP模式下,政府可以利用政策便利,例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有利于社会资本获得收益,继而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双方合作共赢,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2.2.2  PPP模式下旅游片区开发项目

文章中提到的PPP模式下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政府的指定区域内大力发展围绕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上的合作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合作内容包括在旅游片区内的规划咨询、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和区域内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区域土地的开发建设。片区开发类PPP项目在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中,归属于与“城镇综合开发”或“旅游”一类的行业分类,两者在PPP行业中都属于一级行业。有关“城镇综合开发”项目的理解,它依据项目构成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文中提到的片区开发类项目(这类包含片区开发、特色小镇等),另一种是主体意识比较鲜明的单体类项目(如文化场馆、绿化公园等),两者都是“城镇综合开发”类的项目,但又有不同。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性表现为“特色产业+旅游”,即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并借此带动旅游业[28]。旅游片区开发项目区别于特色小镇,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开发。

第三章  基于Shapley值的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16

3.1  传统政企合作的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式分析 ......................... 16

3.1.1  地方政府主导的政企合作收益分配模式 ........................... 16

3.1.2  核心景区营业收益分成模式 ....................... 16 

第四章  Shapley值收益分配模型的改进研究 .................................. 24

4.1  考虑影响因素的Shapley值收益分配 .................................. 24

4.1.1  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 24

4.1.2  考虑影响因素的Shapley值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 25

第五章  基于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式案例分析 ................ 41

5.1  项目基本概况 ................................... 41

5.2  案例项目收支平衡分析 ........................... 45

5.3  基于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X县A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 .......................... 45

第五章  基于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式案例分析

5.1  项目基本概况

本文选择X县A旅游片区开发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项目概况如下:

(1)项目基本信息

A景区规划了17.94平方公里的区域,包含了5个行政村,旅游核心区和综合配套区为该区域的两个主要部分。项目总投资大约是18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共分为三期。一期:3年(2017—2019年);二期:5年(2020—2024年);三期:3年(2025—2027年)。

(2)项目运作情况

案例项目运作结构为:X县政府成立了X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参股方式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组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为项目公司(SPV)。X县政府授权X县旅游局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等特许经营期限完成以后,项目公司无偿就必须将项目移交X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如图5-1:

案例项目PPP模式具体运作情况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出资人作为X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代表人物签署合资合作经营合同,项目公司得以建成。与政府和项目公司签署合同协议和其他合同文件之后,该特许经营公司就拥有了X县A旅游片区旅游项目特许经营权,在特许期内负责对A项目进行投资建设,主要对项目的维护和维持运营投资等工作进行保证。在此期间,政府可以行使行业监管的权利,从而对项目建设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特别是特许协议规定的条款等进行保证。项目公司在特许期末,确保合同范围内的景区所有投资项目正确完整的转移到X县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在合同约定中指定的组织机构。特许经营期间,按照项目公司参股比例进行收益分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在我国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大量的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涌入旅游产业中,X县A旅游片区开发项目即为众多旅游开发项目之一。对比案例项目单一按照参股比例分配收益的模式,本文构建了改进Shapley值模型的PPP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一方面结合旅游开发项目特性,选取资金投入占比、风险承担程度以及合同执行程度三个与项目收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对Shapley值模型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针对风险承担程度、合同执行程度两个影响因素存在无法在项目初期进行量化的不足,加入了针对PPP旅游片区开发项目的阶段性特许开发计划设计,弱化了无法量化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的影响,在考虑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提高了收益分配模型的准确性。考虑参与各方风险的承担范围,体现了模型的科学性,引入阶段性特许开发计划设计,为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提供了更清晰的开发思路。改进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模式为PPP旅游片区项目开发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

(1)构建了考虑影响因素的Shapley值的PPP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模型

同时考虑资金投入占比、风险承担程度、以及合同执行程度等影响因素的Shapley模型更加符合旅游片区开发项目PPP模式的特点。结合X县A旅游片区开发项目,对比分析前后Shapley模型在旅游片区开发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参与各方承担风险的科学分配,充分突显了社会资本方在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比重,也更符合社会资本方承担风险多、投入比重大的实际情况。

(2)提出了面向PPP模式旅游片区开发项目的阶段性特许开发计划

为弱化无法量化的影响因素对整个项目收益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改进Shapley值模型,促进PPP旅游片区开发项目收益的合理分配,设计了一个与旅游片区开发项目相适应的阶段性特许开发计划,通过阶段性的评价体系,规范社会资本方开发次序与建设质量。数个阶段节点将整个特许经营期分解,在每个阶段对参与者的风险承担程度和合同执行程度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能够重新确定下一阶段收益分配比例。此外,特许开发计划的确定,为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前期收益测算提供了保障,明确了社会资本方在效益测算中涉及的项目业态种类,同时引入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方法,在特许开发计划中赋予项目公司增长期权,让项目公司在追求项目规模效益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柔性决策权利,避免项目在方案阶段出现经营业态被砍、收益来源不定导致投入与产出比降低的情况,使得项目公司在整个特许经营期间的投资具有对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了项目预期收益的实现风险,也确保社会资本方不会因上述问题中途退出而导致项目落地失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