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会计论文范文: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管理费用在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1 20:14:3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在过往关于真是盈余管理、股价操纵、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和阐述了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中的不同作用。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会计论文怎么写

通常,学术界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区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1988年,Schipper提出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随着美国在2002年颁布SOX法案,美国的挂牌上市公司受到了更为严厉的外部监管,导致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更多地从“应计式”转变为利用“真实”经济活动;而在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的驱动和日趋严格的监管使上市公司也更为乐意采用真实活动操纵利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正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采用。Graham等人在一项对高管的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受访高管表示更倾向于削减可自由支配之处,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及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以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而倾向于根据权责发生制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受访者占比则少于40%。另外,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同样的结论,如Roychowdhury发现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操纵盈余;Dechow和Sloan发现管理层通过削减上述可自由支配费用以提高短期内获取的薪酬;Cohen和Zarowin则发现管理层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应计盈余管理的替代品。

过往的研究在讨论真实盈余管理时,通常将研发费用(R&D)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SG&A)加总作为可操纵的可自由支配费用,本文试图在真实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的背景下对这两类费用进行区分。这是因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大目的是为了将公司股价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削减可自由支配费用中的研发费用可能对维持高股价存在负面影响。Lev、Thiagarajan及Sougiannis等人研究发现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各自具有不同的估值含义。具体而言,投资者通常将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的降低视为利好,因为这意味着企业成本管控能力的提高,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的降低有利于股价上涨;另一方面,研发通常被视为未来盈利能力的一个指标。随着科创板、北交所的设立,“硬科技”、“专精特新“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华为事件也让国人广泛关注“国产替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削减研发费用可能不利于保持企业的未来竞争力以及维持高股价。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关于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期望能通过文献回顾来较为全面的掌握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供底层逻辑支撑。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操纵,二是盈余管理与公司再融资(SEO)。其次,本文提出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真实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中具备不同作用和结果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分析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对真实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的作用机理和经济后果。然后,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实证分析的研究假设,并选取适当的研究样本,对相关变量进行定义和度量,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再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实证回归检验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潜在的政策建议,并进行研究展望。

二、论文框架

关于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各个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具体涵盖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贡献、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具体对关于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操纵、盈余管理与公司再融资(SEO)两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为后文的分析提供参考和支撑。

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假说提出和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理论、股价操纵理论、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的信号传递理论进行分析,探讨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中的发生不同作用的机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四个假说:(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异常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再融资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异常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与公司未来再融资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再融资公司,在增发前公司的异常研发支出水平与公司当下的股票回报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公司未来股票回报呈现负相关关系。(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再融资公司,在增发前公司的异常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水平与公司当期股票回报呈负相关关系,与公司未来股票收益呈正相关关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监管系统的建立健全,海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探索逐渐从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前人的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相较于应计应与管理具有成本低廉、不易被审计及外部监管察觉等优势;但与此同时,真实盈余管理所造成的经济后果的危害性往往要远高于应计盈余管理,可能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本文以下将通过对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逐一探讨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和潜在的经济后果这四个方面。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

长久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国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学者Schipper(1989)最早对盈余管理进行定义,提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高管操纵公司财务报告等有关资料的过程;同时,Schipper创造性地将真实盈余管理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之中。但是,Schipper对真实盈余管理概念定义的阐述并不全面,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仅仅是操控公司的投资时点,以达到公司管理层的预期目标。Healy(1999)证明了公司真实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真实盈余管理定义为公司的高管通过操控公司的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操纵;同时,Healy认为公司高管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将导致公司的经营策略偏离最优方案,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Gunny(2005)认为公司高管的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公司的异常生产经营,高管为了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异常经济活动将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Roychowdhury(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高管为了使财务报告使用者相信公司的盈余状况,而进行的异常的生产经营活动。Cohen(2008)认为真实盈余管理就是公司高管通过操纵真实经济活动来操纵公司的盈余水平。

国内会计学者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国内学者黄强(2013)提出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就是公司高管通过操纵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以达到操纵会计盈余的手段。刘佩(2016)将真实盈余管理阐述为公司高管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改变公司的投资、筹资和一般生产活动,来达到其预期的盈余水平。

第二节  研发支出与真实盈余管理

Roychowdhury(2006)认为操纵真实业务活动进行利润调节主要有三种手段:第一种是在公司的销售业务中利用改变信用政策等方式进行;第二种是故意超过正常批量进行生产进而获得单位成本优势;第三种是通过人为控制研发支出,修理费等酌量性费用支出来实现。范海峰和胡玉明(2013)研究发现,对于公司业绩处在盈亏平衡附近的公司,削减可自由支配支出是公司高管调节盈余水平的常见手段之一。但实际上,研发支出仅仅是公司可自由支配支出中的一种,目前少有学者单独考察公司高管通过削减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操纵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相关治理、监管措施等。

国内学者的研究为如何避免公司高管操纵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提出了许多卓越的建议。胡元木等(2016)通过参考过往学术研究中对上市公司独董的职业背景进行分类,发现那些同时拥有实务背景和学术背景的技术型独董能够对公司高管的行为产生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司高管操纵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从而使公司的盈余质量上升。楚有为(2018)的研究表明,当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公司高管的行为,制公司高管操纵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

此外,学者们也注意到了操纵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可能对公司的未来经营状况带来负面影响。与盈余管理文献相关的一个重要且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是,盈余并不总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唯一焦点,也不是潜在操纵的唯一来源。对于某些公司,投资者的注意力已从公司的盈利目标转移到其他项目,如销售增长(Davis 2002;Ertimur等,2003)和研发支出(Joos and Zhdanov 2008;Fedyk等.,2017)。Dichev等人在2013年还指出,公司操纵盈余的最重要原因是影响股票价格。换句话说,当盈余水平和股价发生冲突时,股价往往占上风。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假说提出 ..................................... 13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13

一、委托代理理论 .......................................... 13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14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19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19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说明 .............................. 19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27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27

第二节  实证检验分析 ................................... 30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上文提及,本文选取2005年至2020年的3905家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构造了一个非平衡的面板数据。下表汇报了PSM匹配变量、成长变量、成本变量及主要的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选取BTM及AT作为实验组(SEO)的匹配变量,后续通过得分倾向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进行样本匹配,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会计论文参考

匹配变量方面,样本总体的BTM均值为0.412,标准差为0.28;控制组中BTM的样本均值为0.442,实验组中BTM的样本均值为0.351,高出0.09,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水平不大;样本总体的AT均值为22.01,标准差为1.25,实验组中AT的样本均值为22.50,控制组中AT的样本均值为22.06,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水平不大。因此,本文认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本文选取的BTM、AT两个匹配变量方面的差异水平不大,实验组公司与控制组公司拥有相似的规模和增长前景,这表明本文的匹配程序是有效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在过往关于真是盈余管理、股价操纵、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和阐述了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中的不同作用。并以2005年至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分析了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中发挥不同作用的作用机理,得出本文的结论。

本文研究了在公司的管理层拥有强烈的动机操纵盈余和股价的情况下,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在公司利用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如何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之所以将再融资公司选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总体而言,过往的学术研究证明该类公司普遍进行盈余管理,且存在维持或提高股价的动机。本文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拟再融资公司的可自由支配的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显著低于其他公司,拟再融资公司的可自由支配的研发支出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本文还发现,投资者通常无法迅速的发现企业进行的真是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会暂时性的高估企业增加的研发支出和削减的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的价值。

本文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在可自由支配支出中将研发支出和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区分的重要性,为真是盈余管理的文献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还论证了企业会有选择性的选择盈余管理方式,例如,由于削减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更能向外传递企业成本管控能力的改善,以及具有时点优势且更不易被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察觉,因此削减一般销售及管理费用通常是企业的首选。削减研发支出也能提高企业盈余水平,但由于研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和估值意义,通过削减研发支出进行真实盈余管理通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