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模板:家庭资本视角下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困境与纾解路径思考——以山西省J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11 23:28:2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存在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缺位的问题,也有部分家长能够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使其能更好完成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扮演,丰富角色内涵。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研究背景

(1)教育政策与实践要求家校合作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理念与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是维持和优化教育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始便引入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并逐渐重视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获得普遍认同与支持。1952年《小学暂行规章》(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章》(草案)都有关于家长工作的政策条文,指出要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1],家校共育的思想初步萌芽。随着改革开放将发展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国家迫切需要通过家校合作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家校合作共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为家校联系提供了组织保障,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家长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校和老师也应当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愈发强调家校社积极合作,同时对家长的要求也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另一方面,教育实践要求家校合作。有效的家校合作离不开家长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风、家教建设,家庭要为子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要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方式,对父母的监护主体责任进行更深层次的强化,并引导父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3]。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层出不穷的育儿问题和家校合作问题不仅给家长的角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家长通过终身学习来适应学习型社会。

(2)家校合作问题凸显,影响教育公平

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家校合作,既是一种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4]。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学校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参与儿童教育的过程,以达到儿童发展的目的。儿童所取得的学业成绩,除了与其本身的资质和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若家校社能实现持续而优质的交流和协作,将会为儿童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教育生态,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然而,尽管家校合作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在部分乡村地区仍然没有取得良好进展,存在很大的质疑和批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基于家庭资本理论、角色理论和交叠影响域理论来研究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的实施现状,并从家庭资本视角探寻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提升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的有效策略。通过全面探讨与研究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为家长角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进一步丰富对家长角色的研究。

2.实践意义

一是促进乡村小学家长明确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增强角色认同与理解。社会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职责与义务存在角色期待,家长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要明确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只有对自己在家校合作中角色定位清晰,才能使家庭和学校真正形成合力。在实践中,部分乡村小学家长存在家校合作参与意识浅薄、参与能力不足、缺乏资源支撑等问题,将责任推卸给学校,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本研究期望提升乡村小学家长的角色认知,增进其角色认同与理解,使其看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共同责任,并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家校之间的关系。

二是提升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实践能力。家校合作并不是一种单边关系,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是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每个个体都需要在共同协作中不断发展自我,这就需要家长提升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实践能力。乡村小学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平台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沙龙等活动,获得家长角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收获。因此本研究重在提升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强化乡村小学家长角色实践,理解家校合作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合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发现乡村小学家长薄弱环节,加强家校合作知识、政策与方法的学习,在反思总结中提升自我,形成自身专业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教育论文参考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家庭资本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通过剩余劳动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与马克思不同,布迪厄在社会学场域中对资本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使用了一种隐喻性的“资本”来刻画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关系。他把资本分为经济、社会和文化三方面,认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与个体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资源有关[1]。

家庭作为一个小型群体,存在于更广阔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在社会场域内同样存在资本。很多学者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从“社会资本”中衍生出“家庭资本”这一概念,将家庭资本划分为经济、文化和社会三类资本[2]。家庭经济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转化为货币;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各种文化素养资源,其表现形式有客观化、具身化以及制度化三种;家庭社会资本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总和。国内学者根据研究需要从不同角度划分家庭资本,如,刘志民和高耀(2011)将家庭资本划分为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四个方面,其中以父亲的政治面貌和国家行政级别来衡量家庭政治资本[3];张和平等(2021)从文化、经济、社会三方面测量家庭资本,以父母学历来衡量文化资本,家庭年收入来度量经济资本,社会地位来感知测量社会资本[4]。

本研究将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对“家庭资本”进行分析,家庭经济资本指家庭可为子女提供的物质资源,以家庭是否为低保户、家庭月收入、家庭教育投入占比等方面为指标;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指父母的关系网络,通过父母职业类型和经常来往的亲戚职业类型等来衡量;家庭文化资本主要指父母文化素养,通过客观化、具身化和制度化三方面来衡量。

(二)理论基础

1.家庭资本理论

家庭资本理论源自社会资本理论。以增值为基本特点的“资本”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概念,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将资本分为经济、文化、社会三种形式(后期新增符号资本),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转化的关系。布迪厄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的“资本”,他认为,人在社会中,就必然拥有某种资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组织、各个个体对资本的分配、所占比例不尽相同,所以各组织都希望通过资本的获得与累积来占据一定的优势。

在某种程度上,经济资本是一个家族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货币、产权和制度等物质资源[3]。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论”中,他借鉴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概念,并由此引申出“文化资本”这一概念。他提出文化资本的积累最重要的场域是学校和家庭,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将文化兴趣、性情等无形的“产品”传递给子女,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文化熏陶,而这种优势能够延续到学校中。不同阶层的孩子以不同的文化资本存量进入学校,这种不对等的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占有反而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得到合法化[3]。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划分为三种形态:客观化、具身化以及制度化。客观化文化资本指的是一种以物化状态存在的资本,比如工具、古董、书籍等物质文化产品,它们是可以被直接传递的;具身化文化资本一般是指个体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式,学习获得并内化为自身精神和身体上的知识、技能、性情等文化产物。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不可能通过买卖、交换等方式获得的文化资本;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个体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和集体层面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形态,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等是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客观化文化资本与具身化的文化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拥有工具、古董、书籍等物质文化产品,个体也会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具身化文化资本通常是以考试等方式获得认可或得到文凭,从而转化为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1]。除此之外,科尔曼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社会资本进行了论述,认为家庭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部分,至少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种形态。科尔曼最先通过实证方法探讨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2]。他认为家庭社会资本和家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同样重要,从内涵上将家庭社会资本分成两种形式,即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3]。

三、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应然分析......................25

(一)“以家为本”的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25

1.学习者.....................................25

2.沟通者..........................................26

四、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实然考察........................................32

(一)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现状的调查过程..........................32

1.研究工具......................................32

2.研究对象及调查过程.........................34

五、家庭资本视角下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困境与角色转换的原因分析..........58

(一)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不清的成因.................................58

1.忙于生计,无暇系统学习.................................58

2.具身化文化资本匮乏,影响角色认知........................59

六、家庭资本视角下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角色困境的纾解路径

(一)政府层面

教育论文怎么写

1.加大财政支出,拓宽乡村增收渠道

家庭经济资本对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生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乡村家长的经济收入较低,父母需要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陪伴与交流,更别说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家庭的生计问题,父母才能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中。一方面,各地政府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要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目标性支持,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乡村的特色产业,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推动乡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只有乡村经济发展整体提升,才能吸纳外乡就业人员回流,就地创业,积累家庭经济资本,保障家庭经济收入稳步上升[1]。这样,外出打工的父母便可回乡陪伴自己的子女,增加亲子陪伴和交流,减少乡村留守儿童现象,弥补角色缺位所造成的情感缺失。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弱势家庭和儿童,他们的资本占有比例并不高,受到自然、地域、社会等条件的限制,他们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经济资本。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家庭领域的“代际传递”与“阶层固化”现象,有悖于教育公平的目标。唯有足够重视这些处于社会底层、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才有可能降低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避免阶层的固化。

2.完善家长教育政策,为家长角色践行提供方向指引

提高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实践,一要提高家长的意识,二要强化家长的教育。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协调者、问询者、参与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为此,政府应明确其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并为提升家长角色认知、开展家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乡村小学家长的成长。政府应该健全与完善乡村地区家长教育的相关政策,从提升家长角色意识、正确角色定位和规范角色行为等方面来引导家长教育的方向。一方面,政府相关政策中要重申建立健全乡村小学家长教育机构与组织的重要性,为家长学习提供保障与支持。与城镇拥有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家长咨询处等的不同,乡村地区并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机构。相对于城镇家长而言,大部分乡村小学家长并没有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家长教育,其接受教育的方式和获取的教育资源都十分有限。所以,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应该明确健全与完善乡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结论

家校之间的有效协作,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经研究发现,目前在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乡村小学家长角色定位不明确、角色扮演冲突等问题,未能在家校合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因此,研究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对促进家校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家校合作、家长角色、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等研究,认为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理想化家长角色包括“以家为本”模式下的学习者、沟通者、问询者和协调者角色,以及“以校为本”模式下的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角色。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研究,发现乡村小学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存在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缺位的问题,也有部分家长能够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使其能更好完成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扮演,丰富角色内涵。基于家庭资本理论,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对家长角色出现的问题和角色转换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小学家长成功扮演家校合作中的角色给予了一定的建议。

但由于本人所具备的知识和自身的水平有限,对乡村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多是泛泛而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理论应用不足、对资料分析不够透彻等方面的问题;在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方面,可能还存在停留在理论层面,具体实施较困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