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范例:边远山区教师职业生涯的困顿与坚守——F中学教师的叙事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2 23:51:3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F中学教师的整体观察,选取三位处在不同阶段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在呈现研究报告中以叙事为主,辅以类属分析,情境法与类属法结合,分别对三个阶段的教师的物质生活、职业发展和精神生活三个主题进行讨论,每个主题的讨论都引入小故事、访谈片段等。

第一章走进研究现场

一、走进边远山区福贡县

福贡县的地理环境。位于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东西两条大山脉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延绵不绝,中间一条怒江在两条山脉中间奔涌向前,每到夏天,水流湍急,势不可挡,旋涡较多,不愧被称为“怒江”,犹如发怒的猛兽。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百姓靠山临水,却无法靠山,山峰险峻绵延,一不小心还会葬身悬崖峭壁。吃不了水,怒江旋涡、暗礁较多,无法行船,怒江的老百姓曾经靠溜索过江,危险又不方便。到了冬天,江水变绿,像一条绿丝带,江水看起来变温柔了不少,仿佛没有了那么大的杀伤力,可是沿江掉下去的车子,即便在怒江最“温柔”的时候都连车带人,无一幸免。江水从绿变浑浊又变绿,就意味着时间过了一年。

教育论文怎么写

怒江的交通——口袋式交通。唯一一条穿越怒江大峡谷的219国道,只能从这条路进,也只能原路返回。这条路凹凸不平,沿江而上,遇上乡镇赶集的日子,经常堵车。路的两边没有围栏,这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交通事故。2017年8月25日,将219国道扩宽,修成柏油路,称为“美丽公路”,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行。怒江美丽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怒江州乃至滇西片区的经济、旅游发展、国防战备等有推动作用,极大的方便了怒江人民的出行,加快沿线各民族致富之路,这可谓是一条“幸福之路”。

福贡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怒江州福贡县是边疆“直过民族”地区,以傈僳族为主体的2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89%,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和高山峡谷的地区。怒族的房屋为竹篾房,多建在山上,福贡怒族都住竹篾房,房子矮小,一般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来养牲口,上层火塘,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煮简单的饭菜,例如包谷稀饭,漆油鸡。

二、走进F中学——一所设施齐全的国门学校

硬件设备较完备。F中学位于县城,是一所公立学校,是一所边疆薄弱学校。在江的西边,当地人把江的东边叫做江东,西边叫做江西。江西最显眼的区域就是学校,因为这么好的校舍在这个边陲小县城特别突出。“十四五”规划提出“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在边境县(团场)建设100所“国门学校”,F中学就是一所“国门学校”。福贡县平地很少,它的足球场建成打破了福贡县没有足球场的现状,也给体育训练的同学提供了舒心的场地,高考体育考生的培养规模变大,本科上线率也有所提高,艺考生就几乎撑起了本科上线率的半边天。也为教师的业余生活带来了一点亮光,工作之余可以在这一片操场上走走路、散散心,运动健体,F中学的教师中兴起了一股运动的风气。此外还有室内、室外篮球场,由于福贡县有浓郁的篮球文化,男女老少都爱好,学校里篮球自然也很受喜欢。学校还组织了教师男队和教师女队,有时候以年级为单位组织男女教师的篮球赛,并设一定奖金,这时候学生作为观众往往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化身粉丝。此外学校的各个功能室也比较完备。明亮宽敞、现代化的实验室,氛围感十足的美术室,此外阅览室、舞蹈室、心理调解室等等应有尽有。

F中学近10年来招聘了很多新教师,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从F中学的教师性别上呈现女多男少,由于近年来F中学大力引进人才,招聘新教师,年龄组成上偏向于年轻化,30岁以下教师占比最多。在职称构成上二级教师最多,高级教师次之,中坚力量出现断层现象,学历构成上以本科为主,只有少数45岁以上教师初始学历为专科。2013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调动出走的有12人,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为了稳固人才队伍,顺利脱贫摘帽,实行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人事冻结,无人调动,2021年人事冻结解除,调出6人。自2013年至2021年期间,辞职教师9人,其中2人是一级教师,7人是入职4年以内的教师。

第二章职业生涯伊始——福贡县F中学新教师的身份拒斥

一、物质生活状态——在理想与现实落差间的失落者

在“一编难求”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编制被认为“铁饭碗”,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就业压力下,为了想要考取的编制,进入F中学,开启教师职业生涯之后深切体会到物质的匮乏,教师经济地位的沉沦,现实条件与理想状态的实然差距使新教师感到失望和失落。

(一)“铁饭碗”的诱惑——在就业压力下入职

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就业前、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威胁、挑战和压迫的情感。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巨大就业压力,而在农村家庭父母眼中拥有编制的工作才算得上真正的工作。一些高校毕业生在父母的期许,编制内旱涝保收的稳定性以及一般不会面临失业和被辞退的安全感下,选择来到边远地山区当一名教师,至少这是一份体制内的体面工作。在急切的就业愿望及对编制的执着来到边远山区任教之后会怎样?

“我在云南民族大学毕业之后考过公务员,考过事业单位,有进入复试又被刷下来的经历。在压力下通过校园招聘来到F中学,很珍惜工作的机会。一方面是迫于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自己也是怒江本地人,想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去引导教育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峡谷,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农村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大学,因为资源等因素比起城市的孩子,毕业后更难立足于城市,有着“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家乡”。为求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争相考取编制,导致“一编难求”的现象,因此县城的事业编制就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是真正进入边远地区,获得一份编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稳定,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困顿。

二、职业发展状态——在学生成绩与自我发展中的怀疑者

追溯和老师的职业发展过程,经历了来自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各方面的否定,心理备受打击,怀疑自己不适合当老师,出现职业适应困难,特殊事件的发生,感到教师的尊严荡然无存,感到不被尊重,产生了教师职业拒斥,决心出走,但是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出走过程较曲折,可见边远山区教师自我发展较困难,出路较窄。

(一)不适合当老师——职业适应困难

职业适应是每位新入职教师的必经之路,职业发展保障、薪资待遇保障、工作环境良好、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人文关怀等有利于教师职业适应。如果职业适应困难,将会出现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发展意愿较弱等。高校毕业生从繁华的城市回到边远县城,从开放自由的大学校园走进拘谨封闭的边远山区学校开启职业生涯,心理上存在巨大落差,需要进行心理建设和自我调适。再加之角色的转换,从学生到老师,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定位还处于模糊状态,专业能力较弱,学校忽略了新教师的职场适应问题,“成绩好就是好老师”的唯成绩论,一味的对新教师进行监督和考察,忽略了对新教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导致新教师职业适应困难。

“刚入职就接高二历史,学生更喜欢之前的历史老师,而不喜欢我。感觉在当后妈,骂一句就很记仇,对他好再多都不会被感激。学生成绩差,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以前成绩还排在前面,现在排倒数了,言下之意学生没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我不会教。我因此自尊和自信都受到打击,对教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也喜欢不起来,师生关系恶性循环,不容乐观。同一个备课组老师不仅不帮助我,反而遭到排挤,因此一个人哭鼻子,感觉生活很压抑。不小心得罪中层领导,可能还要被整,他那点权力,要帮你很难,要整你很容易。而且根本不问你愿不愿意,你认真你活该,除了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还在教科室打杂。我周六有事换了两节课,领导查到以后,在工作群里对我做了通报批评,所以,怀疑我勤勤恳恳工作的意义。”——和老师

第三章职业生涯发展——福贡县F中学骨干教师的现实妥协.................................37

一、物质生活状态——在较低物质生活与美好追求间的挣扎者.......................37

(一)“世外桃源”——物质生活贫乏之困............................37

(二)“入不敷出”——更高物质追求之困..........................38

第四章职业生涯成熟——福贡县F中学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归属.............................45

一、物质生活现状——在物质生活发展与自我调适后的释然者.......................45

(一)艰苦的成长经历——对物质生活相对贫乏时的淡然.......................45

(二)朴素的生活作风——对物质生活相对提高后的释然.......................46

第五章边远山区教师职业生涯之追寻.........................52

一、三种实然的职业生涯状态............................52

(一)不想再当老师——陷入困顿后的身份拒斥...........................52

(二)天平向爱情和家庭倾斜——多元因素下的现实妥协.......................53

第五章边远山区教师职业生涯之追寻

一、三种实然的职业生涯状态

根据对三阶段三位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叙事研究得到边远山区三个阶段教师的三种职业生涯状态:教师职业身份拒斥,多元因素作用下的现实妥协,源自教育信念的归属。

(一)不想再当老师——陷入困顿后的身份拒斥

通过第二章对新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叙述及分析发现:物质生活方面,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下感到失落和失望;职业发展方面,职业适应遭受挫折,成为在学生成绩和自我发展中的怀疑者;精神生活状态,精神游离,难以融入环境和职业角色。最终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低,认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不会再选择当老师”,成为教师职业拒斥者。和老师的职业生涯路径是失望中开启职业适应——适应困难——出走。据研究者观察,在边远山区中学教师中,出现教师职业身份拒斥现象的比例不低,为何理论上稳定体面的的教师工作在现实中出现较多的否定和拒斥态度呢?

新教师法将教师定义为专业技术人员,而非国家公务人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上自然不如国家公务员,这种待遇包括物质方面,如福利待遇,还有精神方面,如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几位老师都提到“教师待遇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使得边远山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必然引发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从业者的职业认同度降低,二是本地精英人才的选择性逃避,使得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的素质总体偏低。

教育论文参考

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高考选拔制度下,唯分数论的热潮居高不下,素质教育在学校较难开展,多流于形式。现实的教育中依然是智育独大的,学生成绩成为几乎唯一的评定标准。导致教育行政层面或学校层面在引进及评判师资的过程中,更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忽略对对其他方面的考量。和老师就说过,“学生成绩差,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以前成绩还排在前面,现在排倒数了,言下之意学生没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我不会教”。在学校普遍达成一种共识,教学成绩好坏成为一名教师的普适性标签。虽然本职工作的教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但将之作为近乎唯一的评判标准,则有失公允。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对于拥有有教育理念的教师,会出现无处施展教育理念的无力感。

结语

美国学者李丹(DannialLittle)曾用“农民中国”一词描述中国社会,认为中国的社会依然是一个农民社会,至少是带有强烈乡土文化特色的社会。①无论是西部高原还是东北黑土地,都印刻着中国农民的印记,因为文化基因的一惯性,虽然是西南边陲的边远山区教师的质性研究,学术价值又不是局限于这个区域的。本研究选择三阶段的三位教师,而不是一位教师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拓宽质性研究的广度。

本研究通过对F中学教师的整体观察,选取三位处在不同阶段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在呈现研究报告中以叙事为主,辅以类属分析,情境法与类属法结合,分别对三个阶段的教师的物质生活、职业发展和精神生活三个主题进行讨论,每个主题的讨论都引入小故事、访谈片段等,以便将主题的讨论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呈现出边远山区教师职业生涯的现状。物质生活、职业发展、精神生活三者的关系不是完全并列的,而是相互交叉的,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是主线,在职业发展中,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如职称晋升,薪资待遇提高,精神生活又深受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是基础,精神生活是上层建筑,三者相互渗透和影响,相辅相成。在边远山区职业现状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困顿和坚守的原因并做反思,困顿和坚守不是分开存在的,往往是共同存在于个体中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