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模板代写:初中生失范行为成因及策略思考——基于T市F初中二年级学生调查

发布时间:2023-02-14 19:00:1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性别、家庭组成、父母文化层次和教育管理方式,所在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老师的教育管理水平,所处同辈群体,对初中生的失范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理由、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理由

1.初中生失范行为日渐严重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身心发展变化速度比较快,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初中生在这个特殊阶段容易产生不符合、不服从或不遵循教育规范的失范行为,少数初中生丧失个人道德制约,做出了损害公物、违逆师长、抄袭舞弊、欺侮同学等失范行为,更有人做出了殴打或辱骂师生、敲诈同学、偷窃财物等违法行为,甚至少数学生受毒品之害,影响终身。

教育论文参考

2.学校对学生失范行为的教育管理需求

由于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享受义务教育,当下学校对出现失范行为的初中生基本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对有严重失范行为的学生偶有纪律处分,但收效甚微。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需要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来约束、规范行为失范的初中生,从而打破教师“想管不会管”“想管不敢管”的局面,促使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提高。

3.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失范行为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没有最基本的尊重人(包括自己)的品质形成,更没有将这种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理想信念缺失,生活学习迷失方向。面临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是社会建设的奠基石,对合格公民的培养能够起到保证作用,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尤其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要加强德育管理。对失范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失范和失范行为

“失范”的英文翻译是anomie,本意为“超出单纯规范”,其神学解读是不守法、亵渎神的现象或行为。A.Whitehead率先将“失范”引入学术研究领域,并且开展了政治领域的相关研究。20世纪初,法国学者涂尔干提出了“失范”概念,以此来说明社会当中出现的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现象。涂尔干认为,对行为方向的道德倾向,道德规范有预先的决定作用。如果缺少集体规范,或者缺乏集体规范的个人行为,说明社会秩序出现了紊乱、道德沦丧,会出现失范行为,导致相应后果1。涂尔干对社会规范内对于失范的解读是,“可能威胁社会团结整合的一些社会显现,需要实施必要手段对其进行纠正2。”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默顿运用涂尔干的失范理论,从个体层面展开了对美国社会失范现象的研究3。他认为对失范行为的研究,可以找到偏差行为的社会和文化根源。继默顿之后,西方研究者几乎都是从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对失范行为进行研究。

国内对失范理论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过渡期,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理论研究。渠敬东从方法论和社会哲学的角度,对失范理论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运用现象学视角,有助于发现失范行为的本源4。高兆明创建的“社会失范”理论将社会结构视为一种特定的文明类型,它在社会进程中起到了客观规范的作用。社会失范的背后是道德失范,而诱发道德失范的根因在于旧的价值体系被修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成熟,这是社会发展所必然经历的阶段。从这个层面来说,虽然有些道德失范现象在社会进程以及价值体系重建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更多地是表现出消极特质。以此为契机,社会各界积极作为,或许能够加快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5。郑杭生指出,失范行为的表象在于它违背了现行的社会规范,应当归属于违规行为的范畴。另外,社会中偶发的失范行为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若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则可能破坏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混乱,诱使民众抛弃捍卫社会秩序的信念6。

第二章  初中生失范行为调查与分析

一、初中生失范行为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概况

研究调查样本来源于笔者工作单位T市F初中。因该校目前在T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根据本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细则,施教区内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近年来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各年级在校人数分别为:初一1171人,初二1287人,初三1169人,总人数达3627人,每个年级均衡分班。由于学校处于新开发的城乡结合部,学生除来自老城区的原住民后代,更多地是来自于地级市的其他市区,学生的行为发展具有普遍代表性。由于免试就近入学和均衡分班,每个班级都会出现学生失范行为现象,个别学生较为严重。从2016年秋学期开始至今,根据T市教育局要求,学校逐年级增上晚自习。且学校内设食堂,提供中、晚饭,除寒暑假外,85%的学生从早到晚待在学校,在校时间长达14小时左右。生源复杂,人数多,在校时间长,相较于家庭、社会,学校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

结合多年的德育管理经历发现,初二是校园失范行为最严重的年级。初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更多的精力放在适应初中生活,认识新同学上,对初中校园还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失范行为鲜有发生。为保证教师教育教学的连续性,T市F初中保留原班级建制由初一升初二,学生升入初二后,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弱或个人欠缺良好的行为习惯,跟不上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加之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失范行为增多,少数特别严重。而升入初三后,学校重新分班,原有的一些群体被拆开,家长、教师管理更加严格,由于学习节奏快和毕业升学的内驱动力,失范行为较初二年级减少。因此,本调查问卷对象聚焦T市F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

二、初中生失范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项目分析

1.项目初删

初始调查问卷第二部分行为调查是非二值迫选题,由高到低排序所有被试项目得分总和,总分排名前27%设置为高分组、后27%设置为低分组。

(1)对两组被试的同一项目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各项目高、低分组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没有项目被删。

(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因素分析结果如下:KMO值0.916,球形检验卡方值15952.60,p值(显著性)小于0.001,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根据以下标准对初始调查问卷中的项目进行删减:第一,项目负荷值(loading),本研究中,要求每一项目在公因素上的负荷值均大于0.4;第二,将在两个及以上因子负荷差值小于0.3的项目删除;第三,共同度,本研究中,要求项目共同度达到 0.3以上。

根据以上标准,最终删除了12个项目,保留18个项目,对初中生失范行为表现进行数据分析。

2.剩余项目探索因子分析

结果如下:KMO值0.863,球形检验卡方值9235.01,p值(显著性)小于0.001,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初中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 ......................................26

一、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26

(一)性别差异 ..............................................26

(二)独生子女差异 ..........................................27

第四章 初中生失范行为教育管理对策建议 ..............................39

一、学校教育管理对策 ............................................39

(一)坚持德育为先,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39

(二)强化正面引导,发挥教育评价功能 ........................40

结论 ...................................48

第四章 初中生失范行为教育管理对策建议

一、学校教育管理对策

根据调查问卷和前期访谈,F初中初二年级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行为失范学生,其中行为严重失范学生每班2-6人不等,有时一个失范学生能将整个班级搅和得不得安宁,影响和危害不容小视。学校要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力量,利用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做好行为失范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坚持德育为先,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德育是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的德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认识到,高质量的德育可以引领教学,可以为教学服务。学校要转变唯录取率、唯分数论的思想,注重对学生品德、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一是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长远规划、周密安排,将德育工作的指标分解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生源实际、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实计划过程中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把国家德育工作政策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起来,要把学生身心变化和班级德育管理的变革结合起来,引领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要确保责任到人,要易执行、能量化、可操作,促使德育工作者提高执行力,规范有序、始终如一地完成德育管理工作,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规范言行。

二是要重视系列德育活动开展。要设计切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德育活动,减少空洞的说教、死板的宣传,把部分处在行为失范边缘或已有失范行为现象的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各类活动无论范围大小,德育工作者都要严肃认真地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环节,不能马虎了事或虎头蛇尾,要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有感悟、有体会、有收获,促使其道德品质成长,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 

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面对初中生失范行为日益严重的趋势,对其成因和管理建议的研究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T市F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失范行为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定量分析,结合访谈和实际案例,寻找初中生失范行为的成因,探讨有效控制初中生失范行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性别、家庭组成、父母文化层次和教育管理方式,所在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老师的教育管理水平,所处同辈群体,对初中生的失范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层面构筑防线,对初中生失范行为进行教育管理。

每个初中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对他们的失范行为进行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本研究虽然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引起学者、专家的重视,对学生的失范行为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保障初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