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留学生寒假作业《金融危机离我们不远》

发布时间:2011-12-20 10:09:51 论文编辑:硕士论文代写

 

金融危机其实离我们不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金融风暴时有发生,从90年代中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高科技股泡沫破灭到今天的次债风波,这些都说明了伴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全球金融业的波动将会显得更加频繁。我们知道,任何一次危机都是由于若干个风险点积聚到金融机构所不能承担的临界值而最终爆发的。在危机的生成过程中,金融机构不仅参与其中,往往还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最终也要承受危机发生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危机的生成过程中,金融机构能够获得一些虚幻的利润,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然而,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次债风波应该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如果我们将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归结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金融制度的不完善,而这次次债风波恰恰是发生在这些经营制度和治理结构都非常完善的国际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近年来一直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学习的风向标。因此,次债危机的爆发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其实,次债危机有一个紧密的生成过程,一环套着一环。可以说,少了其中一环,次债危机都可能不会发生。并且危机也非短时间形成,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特征,也会加快次债危机爆发的进程。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日益加快的今天,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资本的逐利性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例如,在这次次债危机中,金融机构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分割金融风险,然而风险本身并没有消除。不仅如此,这些次级债并且通过衍生产品得到无数倍的放大,从而增加整个市场的金融风险,最终导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每一次金融危机或金融波动中,均有不少金融机构被破产清算。“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危机过后,在庆幸自己没有被陷人泥潭的同时,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例如在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定位清晰、治理完善的美国资本管理公司(LTMC)破产清算,当时美林证券是作为救助机构之一参与救助的,然而目前美林自身却面临着经营危机,等待着别人的救助。而在这次次债危机中,一些大的国际金融机构损失更是惨重。花旗银行在2007年三季度提取了65亿美元的准备之后,四季度提取85一110亿美元的减值准备;美林证券前三季度已经亏损了85亿美元,需要等待其他金融机构的救赎;摩根士丹利的相关损失37亿美元;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无力偿还所有债务,宣告破产;汇丰控股在次债危机上已经亏损了67亿港元;瑞银集团由于受到次债危机的影响,三季度净亏损;英国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Roek)由于受到次债危机的影响,而遇到了挤兑风潮;除此之外,瑞士信贷、雷曼兄弟、贝尔斯登、法兴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
然而,可喜的是,在这几次比较大的金融风暴中,我国金融业并没有受到显著性的影响,除了在这次次债危机中,有部分商业银行盈利受到影响之外,可以说我国金融业近几年来是风景这边独好。但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说明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优越,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而这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我国金融机构没有过多参与到国际市场,或者说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高。这一系列的事件告诉我们,危机其实离我们不远。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必须要有着充分的危机意识。虽然从目前看,次级债危机对中资商业银行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小,但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应该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在享受金融自由化所带来利润增长的同时,也必须对未来的经营风险或市场风险有着充分的认识。一是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商业银行不同于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由于负债刚性和资产弹性,其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在多数情况下,应该是风险规避者。因而在拓展业务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而不能盲目承担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的角色,去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计提充足的风险准备金,增强风险抵抗能力。二是明确自身的定位。
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业务雷同,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我们知道,竞争会促使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率,从而也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但过度且同质化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大多数金融机构挺而走险,越位经营,去承担自身所不能承担的金融业务,从而加大金融风险。例如,在这次次债风波中,很多商业银行就承担了本身所不能承担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角色。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找到自身的战略定位,寻找适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快金融创新和发展的步伐。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往往是银行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1.健全组织架构,包括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2.明晰职责边界,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管理人员和员工利益与银行长期利益的一致性;4.勇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加信息透明度,促使自己进行合规经营。四是要构建稳固、全面的风险观,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自2002年中国进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在盈利的冲击下,我国银行业贷款增长速度居高不下,虽然这大大增加了经营利润,但这可能会导致风险的急剧增加。次级债危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教训就是,在经济增长上行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增长下行阶段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
当经济仍然处于快速的发展轨道时,银行所面临的问题或风险可能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但当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调时,银行的贷款质量将会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成倍数的放大。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历了近6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无论是从经济运行本身具有的周期性特征,还是宏观调控态势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势头可能放缓。而一旦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首当其冲。因此,不管在经济繁荣时期,还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商业银行都必须树立稳固的风险观,而在繁荣时期树立正确、稳固的风险观更为重要。五是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向来是一把“双刃剑”,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引火烧身。国内商业银行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目前国内有多家银行的市值位居世界银行业的前列。因此,国内银行也在不断想国际市场进军。如工行、中行、建行等银行都收购了国外金融机构。然而,国内银行在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同时,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业务,还是收购国外金融机构,都必须慎之又J滇,都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和优劣势做通盘考虑。
六是要量力而行地推进混业经营或综合化经营。从美国等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银行业经历了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的过程。不可否认,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混业经营和综合化经营是当前的总体趋势。从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混业相对分业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却不可能寄希望于借助于混业来大幅提高金融业效率,并不等于每个金融机构都能享受混业所带来利润的增长,也并不等于每个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综合化经营或混业经营。在国内各界对综合化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热情普遍高涨的情况下,次级债危机给予我们新的警示,也就是必须充分估计到综合化经营和混业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对此,一方面面对更加复杂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与产品、金融机构格局,金融监管当局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以控制金融业风险和促进稳健经营为目标,避免把综合化经营和混业经营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应该充分意识到,综合化经营和混业经营并不意味着只是借机进人证券业或保险业,而是应着眼于扩大资本实力,增强其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金融业的微观主体,所追求的依然是成为主营业务突出、专业优势明显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专业化经营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