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07 10:53:46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首先是缩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增强区域自身发展能力、上级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区域倾斜来实现;其次是强化基层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职责,通过加强宣传完善激励方式提升农民对公共产品的认知度、完善供给决策制度因地制宜实现按需供给来实现;第三是完善供给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引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健全信息公开和农民意见表达制度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来完善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这一变体现出了党和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当前阶段我们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发,其实不论是小康社会的建成还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成果必然是让全体居民享受,是惠及全民的。既然是惠及全民,那么作为占全部人口较大比例的农村人口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当前阶段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这不仅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阻碍,还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困难。虽然国家在改善农村发展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从总体大数据来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然落后。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从总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是落后于城市地区的。随着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所需要的物质文化,不论是在类型还是在数量上都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但当前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无法满足居民需要,同时由于城市地区良好的公共产品供给吸引了许多农村人口(特别是年轻人群)移居城市,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够有力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
自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主要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供给主体。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新建农村公路 29 万公里,棚户区住房改造 600 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 380 多万户。2018 年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30 多万公里,棚户区住房改造 620 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 190 万户①。中央在其中起到了引导和“主力军”的作用,地方政府起到了参与和具体实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实力的增强,公共产品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种类上都得到了增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例如:基础公共产品(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供给不足,硬件基础设施(如:公路、文化体育设施)利用不足造成浪费,还有部分公共产品质量差,造成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从我国大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来看,将公共产品的供给这一方面单列出来进行研究的处于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者所选择的都是公共产品这一相对较大的研究对象。本文选择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深度挖掘,所进行的研究也是基于供给这一方面,而不是从总体上进行研究,能够研究的更加细致,从而建立起公共产品供给合理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理论价值非常重要。
其次,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并不是独立的,它不仅与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相关,而且还与政府财政、运用市场对公共产品进行供给、转变政府职能等内容相关。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此项研究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相关,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探索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政府管理方式。
并且,当前我们国家需要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的成果,并向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村地区整体发展,进而为实现各阶段的奋斗目标助力。本论题通过分析能够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建议。
1.2.2 实践意义
首先,本次研究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能够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使他们更好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对于国家来说,能够提升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形象,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其次,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公共产品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当前阶段的公共产品供给。这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农村地区发展潜力,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感起到促进作用。
最后,通过本论题的研究分析,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能够缩小区域差异,提高农民努力奋斗的积极性,实现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让全民公平的享受改革成果。这对于巩固小康社会成果,以及未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图 1.1 论文整体框架
图 1.1 论文整体框架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共产品
从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霍布斯首次提出公共产品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的概念纷纷各抒己见。
(1)公共产品理念的产生。公共产品这一理念最早是由霍布斯(1651)提出的,他指出国家的成立与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授权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被授权者来说应当在充分考虑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促成相互之间契约的成立与顺利的执行,并实现每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均等化,这一理念的产生推动了共同利益实现这一概念的发展并最终过渡到了公共产品上,从而开启了对于公共产品概念的思考①。
(2)公共产品近似概念的提出。大卫·休谟(1740)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当尽量实现最大化的提供,虽然对于单个的个体来讲,公共产品提供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明显的彰显出来,但是当对公共产品供给所带来的效益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的时候会发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运行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②。
(3)公共产品概念的正式提出。“公共产品”这一概念是由林达尔(1919)正式提出的,在这一名词提出之后林达尔又在其基础之上构建了林达尔模型,林达尔模型强调分担与享用的等值,即消费者在某一公共产品中享用到的价值应该建立在他对这一公共产品付出等值成本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无成本付出的享用,这里所说的成本主要是指税额③。
(4)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对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不少学者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1954),他认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不存在竞争关系,个体对于公共产品的使用与享受也并非是以购买行为为前提的,公共产品只要进行了供给就能够使得社会有所受益④。
........................

2.2 相关理论阐释
2.2.1 帕雷托最优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在对经济效率与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拓展出来的,因其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提出的所以将其命名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且这种状态想要实现的是不改变多数人现有状态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得某个人或更多人的状态向好发展,也就是说这种状态要实现的是最优理想状态且将改进的余地压低到零,在这种状态转换的过程当中,路径与方法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最终到达资源的配置不仅优化而且要实现最大的优化④。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则表现为,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在现有的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出任何资源配置上的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其他农村状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农村状况变好,此状态的实现便使得农村公共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最优供给。在我国,除了上级政府统一提供的以外,基本上是由作为独立个体的农村自主提供或者独立承担供给成本。同时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基层政府公务人员为了政绩,纷纷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并未考虑到是否符合实际,农村地区内部之间就会出现许多重复建设的公共产品。从整个地区的层面来考虑,这些公共产品是重复建设的,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追求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帕雷托最优,应该根据各农村地区的人口组成、经济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并结合本地区在整个规划中的位置和定位,充分发挥各个体的供给优势和整体的分配优势,对公共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2.2.2 公共治理理论
治理一般意义上讲的是共同管理事物的过程或者状态,这一过程是一个冲突调和且最终达到基于共同利益的实现而共同合作的过程,这讲的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包含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合作。另外从冲突趋向合作的实现不仅仅是指主动基于自身利益的非正式的服从也包含基于规则的强制正式的服从①。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即要实现各种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私人个体等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有效化。要使具有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的各方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状态。
............................

第 3 章 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15
3.1 基本情况概述.......................................15
3.1.1 供给主体与方式........................................15
3.1.2 供给量..................................16
第 4 章 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
4.1 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26
4.1.1 区域之间公共产品供给量差异明显..............................26
4.1.2 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28
第 5 章 保障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38
5.1 缩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性差异...........................38
5.1.1 增强区域自身发展能力............................38
5.1.2 上级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区域倾斜.............................39

第 5 章 保障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5.1 缩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性差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区域性差异,容易导致农村居民出现不公平感,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因此,通过增强区域自身的发展能力、上级部门再进行适当的区域倾斜对减少区域性差异将会有一定的效果。
5.1.1 增强区域自身发展能力
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量相对低的农村地区来说,供给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财政资金不充足,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才是实现有效供给、减少区域差异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要实现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农民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建设者和享用者,农村地区要想实现“脱胎换骨”,必须依靠农民生产能力的提高来实现。首先,要摆脱传统的种地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种植基础农作物,要发展农作物的深层次加工,提高农作物的等级,实现农作物方面的收入增加。其次,农民朋友还要实现观念上的进步,不能将农作物作为收入的唯一来源,要拓宽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收入,通过多方位的资金流入来达到抵御风险的作用。最后,农村居民可以到先进的地区学习经验或者技能,最好是学习当地所欠缺的技能。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后,可以在当地发展自己的产业,既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第二,考察发展特色产业。当地基层政府部门可以与当地村民代表共同组建考察小组,对当地所具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考察,在考察完毕后广泛听取民意,同时将当地实际状况进行公开,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在结合当地宏观规划以及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创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带领农村居民致富。考察组还可以借助基层政府部门之间的互通优势,到经济发展迅速的农村地区学习成功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先进地区的做法,应该将先进的思想与本地丰富的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明确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当地产业形成规模后,当地政府还应该进行对外推广与吸引人才,将内部的特色产业推广出去,将外部的优秀人才与先进经验吸引进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图 3.1 农村地区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户比重
图 3.1 农村地区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户比重
............................

第 6 章 结论

6.1 主要观点
笔者以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研究、网站调研、实地走访与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型对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情况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挖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是缩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增强区域自身发展能力、上级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区域倾斜来实现;其次是强化基层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职责,通过加强宣传完善激励方式提升农民对公共产品的认知度、完善供给决策制度因地制宜实现按需供给来实现;第三是完善供给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引导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健全信息公开和农民意见表达制度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来完善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复杂的民生工程,由于涉及范围广、工程量大,所以在供给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供给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通过缩小区域差异、强化基层政府供给职责、完善供给和监督制度来促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高效,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居民幸福感,维护社会稳定。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能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的研究仅是对当前现状展开的论述与分析,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阶段,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还是希望本文能够对以后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相信在未来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将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