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2:38:25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以中国 2008-2018 年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财务冗余正向影响创新效率财务冗余的增加使企业的流动资源变得更加宽裕,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源基础,也增加了管理者的创新战略选择空间。此外,财务冗余的增加为企业创新面临的风险提供了缓冲,降低了创新失败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本文实证检验了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2)人力资源冗余正向影响创新效率人力资源冗余包含了企业的人员储备以及尚未利用的员工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冗余的增加不仅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人员基础,也提高了企业整体技术积累水平,有利于提升创新成果产出率。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源冗余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冗余资源相关研究
1.1.1 冗余资源的定义
冗余资源(Organizational Slack)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战略管理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最早提出冗余资源概念的是 Simon 和 March(1958)。在他们共同撰写的专著《组织》中首次提及了冗余资源。Cyert 和 March(196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冗余资源的概念,认为冗余资源是组织内部拥有的资源与企业实际所需资源在数量上的差额,从而开启了学者们对冗余资源的大量研究。其中,Bourgeois(1981)完善了冗余资源的表述,认为冗余资源是一种实际或潜在的缓冲物,可以使企业成功应对因内部调整或外部环境变动而采取战略调整带来的压力。此后,国内外研究者从各个视角对冗余资源尝试进行了定义,如 George(2005)认为冗余资源是一种可转换为其他资源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潜在资源。国内学者方润生和李雄诒(2005)将其界定为产量一定时,超出企业技术水平的最低资源投入所产生的资源存积。廖中举(2016)将其定义为满足企业正常经营需求后空闲且还将被使用的资源。
通过整理以往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冗余资源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表述。国内学者多将“Organizational Slack”译为“组织冗余”、“冗余资源”等,但“冗余”一词一般强调“多余”,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应为“Redundancy”,而“Slack”在牛津词典中则被译为“松弛”(游夏蕾和贾生华,
2019),同时包含有宽松与趋紧之意,可见二者在表意上存在显著区别。但国内外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在界定冗余资源时确实仅考虑了企业实际资源围绕经营所需资源波动过程中的正向波动部分(资源宽松),而忽视了负向波动部分(资源趋紧),这也与 Cyert 和 March(1963)最初对冗余资源这一概念的定义产生了偏离。为与国内学者对“Organzational Slack”一词保持一致称呼,本文将其暂称为“冗余资源”,但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冗余资源并非其汉语字面意思,而是指企业实际拥有的某方面资源与企业经营所需资源间的差额,由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的宽松和趋紧,因此冗余资源在数值上理应可正可负,正值表示资源的宽余,负值表示资源的匮乏(李晓翔等,
2014)。这样不仅更符合英文的原意表述,也补充和丰富了该领域研究。
...........................

1.2 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1.2.1 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的概念
(1)技术创新
1912 年,美籍奧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创立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
熊彼特着重强调了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其定义为拥有创新才能的人。所谓创新就是把科学家的发明成果引入到经济活动中。从长期看,创新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提高了质量,使有效应用创新能力的企业具备了竞争优势,赚取了超额收益。而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又激发其他厂商的效仿,创新及模仿浪潮推动了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就是说,熊彼特把创新作为一个媒介,以此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联系了起来。
至此,“创新”的概念可以被概括为通过使用新技术进而提高社会福利的经济行为。而所谓的技术创新也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其从属于经济学范畴,
本质是技术行为与经济活动的有机融合,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创新”的范畴。
(2)技术效率
效率理论的提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分工效率与竞争效率论。帕累托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帕累托效率的概念,认为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如果在任何主体利益未受损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利益主体获益,即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使用效率这一指标,回答了经济主体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如何评价的问题,为技术效率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由学者 Penrose 在 1959 提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发展完善。Wernerfelt(1984)认为企业是各种异质资源的聚合体,并且这种异质性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Barney(1991)指出,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对这种异质性资源的把控与运用,这种异质性资源的稀缺性一方面可以允许企业实施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战略,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难以替代和模仿的门槛,从而有效阻挡来自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竞争。
但也有学者质疑资源基础理论。Winter et al(1995)认为资源的拥有和使用应当分开看待,即企业是否具备有效开发和使用异质性资源的能力也是其能否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前因。Prahaland 和 Hamel(1999)也认为,企业在获取异质性资源后,能否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应用,是企业继资源基础之后的另一种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2.1.2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指行为主体以契约的形式指使授权人在为其服务的同时,给予授权人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授权人的服务质量给予相应回报。
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当存在专业化时,权利的所有者受制于知识、能力、精力等多种原因,往往无法有效运用自身权利,而专业化分工催生了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的代理人,他们有能力代替委托人更好行使其权利,并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同,代理人追求的工资收入常常与委托人所追求的财富最大化存在冲突,这在没有很好的制度安排及执行能力条件下,代理人可能对委托人的权益造成损害(Jensen&Meckling,1976)。
..............................

2.2 研究假设
2.2.1 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由于不同类型冗余资源所起作用存在差异,因此在分析冗余资源的作用前,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分类,进而探讨不同类别冗余资源可能起到的不同作用。如前所述,本文将按照资源的性质将冗余资源划分为财务冗余与人力资源冗余,进而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方面阐述两类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
(1)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从资源的视角来看,财务冗余是企业持有的财务资源与维持运营所需财务资源之差,体现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宽松(正值)和约束(负值)程度。创新活动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翟淑萍和毕晓方,2017),充足的财务冗余不仅是支持是企业进行研发项目决策、投入研发费用与研发人员的必要条件。同时,由于冗余不涉及企业日常经营,因此对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有良好的“缓冲”作用。相对的,财务冗余的趋紧会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资源支持,不利于创新投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容易造成创新效率的损失。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财务冗余正向影响创新效率。
然而,从管理者的视角来看,财务冗余的存在为企业代理问题的加剧埋下了隐患。宽松的财务冗余增加了管理者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也使其极易成为受管理者操纵的内部留存资源。委托代理理论充分阐述了管理者可能受利益驱使而动用这部分资源谋取私利,助长经理人追求声誉、权力、职位安全、奖金等自利行为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过程(Tan&Peng,2003)。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加剧无疑会降低决策效率,引发次优决策从而影响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长周期、高投入以及高风险的特点,使得企业必须从战略层面制定并执行长期规划才有可能在创新领域取得持续进展(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而委托代理冲突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经理人过分重视企业短期绩效,而忽略了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当企业的研发过程出现研发人员不足、管理不善、成果难以转化等问题时,若得不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必然有损创新效率。相对的,财务冗余的减少则有利于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提高管理者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表 3-1 变量测度表
.....................................
3 研究设计............................... 19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 19
3.2 变量选取与测量............................... 19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26
4.1 描述性统计.................................. 26
4.2 相关性分析.............................. 26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35
5.1 研究结论............................... 35
5.2 管理启示.................... 35

4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4-1 所示。经筛选处理后,共 1949 个样本点。对专利申请个数、专利授权个数、研发人员数量、研发资金投入等主要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满足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对连续变量的 1%和 99%分位进行缩尾处理,以降低离群值对回归的干扰。表中各变量标准差均已降至 10 以下,表明离群值对结果的干扰已降至较低水平。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个数在剔除了个数为 0 的样本后,最小值为 1,对其取对数后最小值为 0。
表 4-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理论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费用粘性的中介作用,提出研究假设。以中国 2008-2018 年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财务冗余正向影响创新效率
财务冗余的增加使企业的流动资源变得更加宽裕,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源基础,也增加了管理者的创新战略选择空间。此外,财务冗余的增加为企业创新面临的风险提供了缓冲,降低了创新失败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本文实证检验了财务冗余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2)人力资源冗余正向影响创新效率
人力资源冗余包含了企业的人员储备以及尚未利用的员工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冗余的增加不仅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人员基础,也提高了企业整体技术积累水平,有利于提升创新成果产出率。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源冗余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3)费用粘性在冗余资源与创新效率间起中介作用
冗余资源对费用粘性的正向影响既满足了企业在收入波动时期对资源的战略需要,也符合第一类代理问题中受托人的利益诉求。费用粘性的存在可以缓解企业因业务量变动而需要迅速削减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的动机,以及降低各期研发投入资源无法与企业业绩相匹配产生的效率损耗。本文实证检验了冗余资源——费用粘性——创新效率这条由企业资源持有而形成的战略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路径。此外,本文在进一步讨论部分还检验了不同环境下该传导路径的差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