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微博客哲学角度的研究和考量

发布时间:2015-03-09 14:33:30 论文编辑:lgg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微博客(micro-blog)这一概念,维基百科的定义是这样的:“微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一些微博客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或影音剪辑和出版。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客的代名词。”因为微博客乃是新媒体的一种,所以对其概念界定也以同为新媒体翘楚的维基百科的解释为准,这样并不失其权威性,而学者们在各种学术论文的撰写中也肯定了这一点。简单的说,微博客就是一句话博客,是以微内容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博客。
微博客自2006年在美国以Twitter的形式诞生以来,不断成长壮大,如今Twitter的全球注册用户量已经超过5亿,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并且正在以每秒新增11位注册用户的速度不断增长。而中国本土的新浪微博自2009年正式公测以来,到2013年的4月10日,其注册用户量也已超过5.30亿。而最新的消息是,来自瑞士的第三方评测机构BV4发布的“2012年全球社交媒体品牌价值排行榜(Ranking Social Media Brands2012)”显示:Twitter以133.09亿美金的品牌价值名列第3,新浪微博以39.94亿美金的品牌价值排行第5,腾讯微博则以35.26亿的品牌价值排行第8。
微博客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在其短短的数年发展历程中已经对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其强大的能量不仅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同时也被学界予以了大量的关注和专业研究。
......................
 
(二)微博客研究现状
1、文献综述
微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其兴起与发展的历史非常短暂,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其中,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来说更少,并且主要以限定性描述为主,而国内的研究则要比国外多很多,且侧重于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博客进行探究和分析。
(1)媒介形态
很多学者对于微博客的媒介形态予以了关注,当然诸位学者所使用的概念不尽相同。陈莉指出:“生存方式:依存、共生、互动,勾勒微博存在形态.......生存优势:尽其所长,‘微’力量换得竞争力......生存忧患:‘微’风盛行下,暗含潜在危机。”陈莉认为,微博客最突出的特性在于其微内容,正是其内容的140字符的限制构成了微博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微博客与大部分网络媒体一样,强调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蓝若宇认为,微博客所带来的新型传播模式是对以往大众传播的一种超越,其出现对推动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种‘诠释’表达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话语空间被拓展;在尝试着表达自我的众声喧哗中,权力的偏向被稀释;由此为传播模式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开启了更多的可能性。”
简单的说,蓝若宇指出了微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一大区别,即其独有的“去中心化”特征——在传统媒体上,少数人才是中心,少数人才有能力、有资源进行表达和发声,而在微博客这一平台上,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表达,人人即媒体,人人即中心,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个普通的网民,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
.........................
 
二、作为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

 

(一)现代社会与现代性
于是与人本身相关的文学、历史及艺术等领域开始急剧前进,而人本身之外的各个学科领域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经典著作《历史研究》中,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黑暗时代(675-1075),中世纪(1075-1475),现代时代(1475-1875),后现代时期(1875年至今)。汤因比认为,人类社会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步进入现代社会,而文艺复兴带给人类最大的震撼,就是“人的发现”。
相比于西方世界,中国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却在明朝中后期逐渐败下阵来,而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一般认为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艰难地向现代社会转型。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具有现代性的时间却要早得多,赵汀阳先生认为:“所谓现代性的许多因素其实是西方文明一直存在的基本特性,尽管经历多种变化,但一脉相承,比如理性原则、民主和法治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同样,另一些因素则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所发明的诸多重要事物,包括意识形态、绝对敌人、宣传,还有群众,除此之外,基督教还发动了另一项极其重要的发明:个人。”
简而言之,现代性拥有诸多特征,包括理性原则、民主制度以及法治精神等,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最为基础的特征,就是“个人”的发现,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强调。“个人”被发现之后,人类除了继续深入关注自身之外,同时也开始向外大力探求。
.......................
 
(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是发现了个人,而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除了得力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西方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的理论奠基。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起源于古希腊思想。普罗泰戈拉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权衡者),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着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从普罗泰戈拉开始,人类开始真正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开始从“人”出发,以“人”自身为尺度,来审视和判断万物。汪子嵩先生即认为,普罗泰戈拉的命题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的社会的审判者,自己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和城邦的生活。这是人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的第一次觉醒。”
在普罗泰戈拉之后,柏拉图进一步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即“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是不容置疑的,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是“理念世界”的投射——主客二分的世界观在柏拉图那里首开先河。如果说古希腊的先贤们还只是产生了主体性思想的萌芽的话,那么笛卡尔则是真正开创了主体性哲学,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成为主体性原则的经典名言。笛卡尔由此建立了一条普遍规则:“凡是清晰明确被人认识的,都是真的。”这个原则根植于“我”的存在的不可怀疑,“我”成为了思维的主体,开始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
..........................
 
三、微博客的主体异化.............................................16
(一)意见领袖的主体化霸权...................................16
1、唯我中心主义......................................................16
2、自我服务偏见......................................................17
3、基本归因错误......................................................17
4、普遍信念固着......................................................18
5、过度自信倾向......................................................19
(二)一般用户的客体化趋势..................................19
1、角色扮演.............................................................20
2、去个体化.............................................................20
3、集体盲从.............................................................21
4、群体妄想.............................................................22
5、群体极化.............................................................22
(三)本章小结........................................................23
四、主体异化下的微博媒介形态转变........................25
(一)平等只是一种幻想..........................................25
(二)意见领袖独享的自媒体...................................25
(三)深度主体化的微内容与即时性........................26
(四)主体异化后的共享性与互动性.........................27
(五)本章小结.........................................................28
............................

 

六、矛盾与冲突的原因

 

(一)对话过程中理性缺失
理性原则作为现代性的一大原则,其历史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柏拉图即认为:“宇宙中所有美好、合理和有目的的东西,全靠理性;凡是邪恶的、不合理的和无目的的东西,都出自机械的原因。”
而亚里斯多德的见解则更加深入:“基本的概念或原则为理性本身,即灵魂最高尚的部分所固有,是由理性的直接直觉得来的。它们也可以由归纳来证明。这就是思维由感官知觉或对个体事物的知觉,上升到总的概念或关于一般的知识的过程。人类理性有从个别事物抽绎出其形式的能力,即抽绎出它和其他同类个别事物一致的东西。这种形式是事物的本质,是实在的。但是,它们不仅是是无原则或本质,而且是理性的原则,潜在于人心中。”
简而言之,所谓理性,就是一种与感性相对的思维模式,即在思考问题和处理具体事情时按照事物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规律来进行具体思考或评判,一般以概念、判断及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为主,而且绝不冲动、不狂热,不凭感觉做事,是一种理智状态下的比较成熟的心智行为。而微博中的各方冲突,尤其是爆发出激烈言语争端甚至辱骂的冲突,很显然就是丧失了理性之后的冲动对话的后果——情绪占了上风,仅凭个人感觉或者刻板印象就对对方做出道德判断,紧接着就是人身攻击和无理性的谩骂,到最后甚至忘记了争论的事情本身,这就是绝大多数不太愉快的对话的进行过程。
意见领袖们在理性思考上并没有为他们的粉丝做出表率,他们往往爱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将一件本来并无太大意义的事情炒作得煞有介事。
.................
 
结论

 

(一)微博客是复杂动态系统
微博客虽然以微内容著称,并且规定了140字符的限制,但是这并不能推出其只是一个普通的简单网络媒介的结论。在美国,微博客的始祖Twitter的全球注册用户量已经超过了5亿;而在中国,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本土微博——新浪微博也已有了5.3亿的用户基础。其用户的庞杂性,内容的丰富性,渠道的开放性,反应的即时性,群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微博客成为一个复杂动态系统的必然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并且由于其相对自由与开放的特性,反而更能反映出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复杂性与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户极为庞杂。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几乎遍布中国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几乎就变成了一个网络中的虚拟大国。5亿多的注册用户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口数量,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在这里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社会上的每一次事件,只要在微博上获得足够的关注,就会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大讨论。用户量的庞大让微博客具有了数量优势,用户来源的纷杂让微博客注定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庞大的数量加上不同的声音,使得微博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次,渠道极为开放。对于新浪微博的广大注册用户们来说,不仅可以使用电脑登陆新浪微博发表言论,还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来登陆微博发表相关言论。.......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