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激情:精神病人艺术影响力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4-07-22 16:14:27 论文编辑:jingju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内容


对于癫狂的赞誉起源于柏拉图的天才疯癫理论,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他便认为疯癫与创造力是紧密相关的。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如此赞美疯狂:“要是没有歇斯底里的感情,即使站在诗歌的殿堂,甚至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诗歌。”

时至今日,对于癫狂的研究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不仅是医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甚至是艺术等诸多领域。那么在艺术尤其是美术创作中,二十世纪初,当欧洲先锋派艺术家开始在公认的西方经典艺术之外寻找新的灵感来源的时候,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不仅再一次吸引了艺术家们的目光,更深深地影响了正统文化领域中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病人艺术的启示。

精神病人艺术是否一直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放到艺术创作本质的语境下,它便展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正如窦海军在《艺术与癫狂》一书中说的:“恍惚、梦幻、无我、移情、神游、痴迷、癫狂.........之类的平常生活中的变态表现。

到了文艺创作的世界,便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难能可贵的常态”一样,精神病人艺术中那种自发的、原创的、不易受到影响的特质显示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精神病患者的思想漫步,其艺术价值无疑也是值得肯定的。

精神病人的作品被真正的认定为值得重视的艺术创作,起源于两本重要著作的发表。它们分别是 1921 年瓦尔特·莫根塔勒(Walter Morgenthaler,1886-1965)的《一个精神病人艺术家》和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1886-1933)1922年出版的《精神病人的艺术表现》。从 1945 年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第一次使用“原生艺术”这个术语之后,“疯狂的精神病人艺术作品”渐渐的被杜布菲并入了他的原生艺术收藏之中
.........................


1.2 研究动机


癫狂与艺术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充满着疑云和神秘的色彩。它们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难以道明的究竟。
进入二十世纪,众多精神病医师与前卫艺术家对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促使公众重视精神病人艺术作品价值的同时,也使我们对精神病人艺术与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关注和探寻。
虽然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能够使我们以最直接的方式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精神病人作品产生的背后,使其充满魅力的根本原因,而这根本原因我们始终无法清晰对焦。
以上三方面的疑惑,是我之所以对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产生研究欲望的原因和动力。


1.3 研究难点


能否透过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表层,挖掘出精神病人艺术作品中影响当今主流艺术创作的核心因素——冷激情。 能否清晰的梳理出癫狂与冷激情的关系,从而使“冷激情”的概念得到循序渐进的证实,进而促使他人正确理解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价值。
能否使冷激情从精神病人艺术创作的语境下波及更普遍的艺术创作,并使其价值在颇具颠覆与进步意义的艺术作品中得以证明。

1.4 学术环境和创新点


国内研究:对于有价值的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收藏和整理尚处于艰难的拓荒阶段。由于本土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缺乏和收集推广的举步维艰,国内精神病人艺术作品影响力的研究仍然浮于表面,难以深究。
..........................


第 2 章 精神病人与艺术


有关精神病人与艺术关系的探讨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来自精神分析学界和艺术界等诸多领域中的研究者之所以垂青于这个话题不仅因为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某种程度上启发和推动了艺术家和艺术发展的进程,也不仅由于艺术行为的介入辅助和促进了精神医学的发展,更多的还是由于这个跨越精神分析学、心理学与美学的话题不仅复杂、神秘,又触及人性的本源。精神病人与艺术的交集绝非巧合,而了解这背后的必然,需要我们走进扑朔迷离的癫狂世界。

 

2.1 神秘的癫狂

 

自古以来,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理所应当的被精神病院逼仄的高墙隔离开来。自然,我们对高墙之内的世界知之甚少,这就为这些边缘化了的人平添了浓重的神秘色彩。


2.1.1 伟大而癫狂的人


如果说大多数精神病人怪异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常常使人产生恐惧、排斥和鄙夷之感。那么在精神病人中诸多卓越的艺术家、文学家等伟人的卓著成就,又不得不使人们以另外的视角审视精神病人。
自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艺术家是神经不健全的人,甚至说天才就是疯狂,是有组织的神经病等等。“这种观念之所以站得住,是由于事实上有许多天才已经是疯狂了。”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凭借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深远影响早已广为人知,除此之外中国明代书画家徐渭(1521-1593)、挪威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日本现代艺术家草间弥生(1929-)、法国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尼基·德·圣法尔(Niki de Saint-Phalle,1930-2002)。
.............................


2.2 发掘精神病人艺术


《山海经》中曾多次提到精神疾患。山经,第三卷,北山经,带山道: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大概意思是,彭水流出这座山后就向西流入芘湖。芘湖中有很多鱼。这种鱼身形像鸡,羽毛红色,长着三条尾巴、六只脚和四只眼睛。它的声音就像喜鹊叫。人若吃了它的肉便可治愈忧郁症。除此之外,山经,第三卷、第五卷中的北山经、中山经中分别在北岳山、脱扈山、牛首山、霍山都提到过治愈精神疾患的方法。
精神疾病,早有存在。尽管为精神病人追根溯源并不是寻找精神病人艺术源头的合理开端。但它至少可以有力的证明精神病人的绘画行为,绝不仅源于近一二百年。
事实是,对于精神病人绘画的早期记载并不甚多。在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1900-1957)写过的一本书里,曾经详细介绍过一位十四世纪的意大利传教士奥皮奇诺·德·凯尼斯特里斯(Opicinus de Canistris,1296-1352),他创作了许多仍存于世的巨幅绘画作品。从奥皮奇诺的绘画作品和自传中克里斯有力地认定他就是精神病人;在《十七世纪魔鬼学神经症》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描写了一位二流德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夫·海茨曼(Christoph Haizmann,1755-1822)。他患有精神疾病,由他完成的八幅画组成的一套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当代医学对他疾病的解释以及他的日记强有力地证明了他确实疯了。

尽管这两例证据提到了数世纪前的精神病人绘画,但显然,艺术并不是他们探讨的中心。然而为什么我们从二十世纪之后才渐渐开始更多的关注于精神病人创作的艺术作品了?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


第 3 章 精神病人艺术魅力的核心——冷激情 ........................ 14
3.1 冷激情的来源 ......................................................................14
3.1.1 冷漠背后的激情 ...............................................................14
3.1.2 创作激情说 ...................................................................... 15
3.2 冷激情的含义——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16
3.2.1 冷激情——普适的癫狂情感 ..........................................16
3.2.2 冷激情——疯癫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力 ......................17
3.3 冷激情外化的前提——虚静 .............................................19
第 4 章 冷激情在精神病人原生艺术家中的证据 .................. 21
4.1 西方精神病人原生艺术个例分析 ......................................21
4.2 中国精神病人原生艺术个例分析 ....................................... 26
......................................

第 5 章 主流艺术发展史中冷激情的线索


纵观艺术的发展,艺术品不外乎在满足自我心灵的需求与迎合大众的品味之间游离。这两极像河床的两岸,河流的涌动不可能单单依靠一边。在艺术中肯定自我,或者说肯定冷激情的价值,其意并非是要否定它对面的河岸,而是要警惕——艺术家不能丧失对于自我内心情感的追求。在这两极中,满足自我心灵需求的艺术是纯粹、无功利和极端个人化的艺术,它直接表现了人的精神样貌。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这个极端里的极致和典型。艺术的源泉——冷激情显著的体现在这些精神病人艺术家身上。精神病人艺术家中出现的像维尔夫利、阿萝伊姿这样才华出众的创作者有力的证明了极端精神化的表达可以产生杰出的艺术作品。直至二十世纪后半叶,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甚至一度成为前卫艺术家们争相汲取创造灵感的采集地。德国批评家维尔纳·斯碧斯(Werner Spies)曾经发现了恩斯特“借鉴”普林茨霍恩收藏的具体例子。尼基·德·圣法尔曾坦言:“我视这些人为大师,亦为我的导师,比起我那些当代的同僚们,我感觉与这些人原生艺术家们更加接近······他们是我的英雄,他们描述了人类的美,只在人疯狂的那一面,没有任何中介,没有美术馆,没有画廊。”瑞士籍艺术家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1921-1991)更用作品坦率的表述了他从精神病人安东·穆勒的活动雕塑中所受的影响,1962 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出的一件动态雕塑作品的题名就叫《向安东·穆勒致敬》。而原生艺术的缔造者杜布菲的作品更是从这些精神病人的艺术中浸润而出的了。
.................................


结语


人类习惯于将疯癫视为“不幸对于少数人的悲剧降临”,而癫狂却善于巧借艺术之名为自身平反。在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之下,癫狂者被看作“敢于越过人性禁忌底线的精神探险者和天赋优异的灵魂持有者。”这是因为癫狂者从不青睐于迂回和掩饰,他们偏好以决绝的勇气僭越理性的界限,他们的艺术也正因为此而呈现出某种奇观。
精神病人的艺术之所以被二十世纪之后的主流文化所追崇是因为它于无意间迎合了时代对于某些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普遍需求,这些癫狂者的艺术正是凭借着一个个独特世界的抒情方式深沉的慰藉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然而尽管疯癫在艺术创作的语境下容易为人欣羡,我们还是要正直的审视精神病人的艺术,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任何对于原始情节的过分追求走到底都会成为文明的阻隔。”
艺术家是最接近疯癫世界的人。我们不得否认的是在艺术长河中闪现而出的各类诡异绘画正是艺术家疯癫欲望的隐秘表达。常人总企图绞尽脑汁的洞穿和破解个中含义,然而探寻神秘的路途注定会屡屡遭遇黑洞。冷激情正是我们掉入黑洞之中倔强的自我捍卫,是对于艺术与癫狂深入思考之后审慎的心灵寄托,是灵魂包裹之下人类闪耀的灵魂光辉,更是潜藏于每个人心中那个驱使艺术得以存在、生长和缔结新芽的原始力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由论文代写,第一代写网提供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