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的政治教育理论探源

发布时间:2014-05-21 10:43:34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  绪  论


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而且有助于拓宽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文章本部分旨在探究选题的基本缘由和基本意义,认清当前的研究现状,寻求合适  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在现代社会,网络似乎正逐渐成为一种工具、一种平台,甚至亦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凸显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俱进地与网络相结合成为必然,这就造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各种形式如火如荼的发展。
然而,我们知道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也是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无一不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相契合性、融合性和一致性。所以说,教育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应回归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走向生活、与生活亲密接触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可以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在当下,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复化、简单化、形式化、空洞化等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边缘化倾向”。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不但可以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这些不足,而且还可以充实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
.............................

1.2 研究现状


根据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文章提交最早的是发表于 2010年,题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研究”这样一篇硕士论文,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的学者几乎很少涉足、很少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这一方面研究。但是,相关方面的研究如: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就针对当前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研究状况做分析和总结,同时,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界定上。主要是从基本含义、主要特征、价值及其表现三个方面来总结和研究的。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定义尽管学者的表述不仅相同,目前的说法是比较一致,基本上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实践性以及社会性来定义的。如,关洁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文中,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立足于网络化的社会生活,对网民的思想、行为进行正当引导的教育趋向”。
这与乐斌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一文中的观点是相一致的。此文章中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网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朱湘虹和宋元林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界定  


文章在对其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时候,首先着重分析关键词,要了解什么是“生活化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及如何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研究的起点。


2.1.1 “生活”与“教育”、“生活化教育”


“生活”这一关键词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根据本篇文章所论述的特定性,我们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生活”的含义,最为普遍且最为容易理解的含义是,生活就是人们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教育”一词因从不同角度理解存在多种概念的状况由来已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其含义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旨在提升个体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化”一词则是使成为某种状态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化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教育与生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而达到提高个体素质以及能力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
我国20世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所原有、生活自身所自营、生活本来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因为生活无时不变,所以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进行教育,生活决定和影响着教育,教育一定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进而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进行教育,那么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课堂、学习无用论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通过上一部分基本概念的描述,我们认识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可以将现实存在的社会以及虚拟的网络社会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全新的教育形式。这里主要论述根据网络环境下它的所呈现的特殊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理解的。


2.2.1 主体间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主体间性”也称交互主体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体性”。“主体间性”是为了打击批判“现代主体性”,批判主客对立所运用的一个范畴,在这里借用该范畴旨在为了说明: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主体上的融合性”,也就是说实现
了教育主体之间平等的互动。在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中,互联网用户即网民作为教育的主体就实现了平等性、体现出了融合性。首先,网民浏览网上的各种信息,获取正确的、有利于个体成长的知识,这种主动汲取各种信息的状况体现出了网民此时是作为一个接受者、受教育者而存在的。其次,多数的网民也是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者,诸如自己或他人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无论是通过各种网络应用形式如微博转发等或者通过现实的交往沟通传播出去,可能性地去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意识,此时网民是作为一个传送者、教育者而存在。这就体现了网民即主体在这个层面上的双重性,也就实现了主体上的融合性。
............................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指导 ................16
3.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理论依据 .............. 16
3.1.1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理论 ......................... 16
3.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活世界”理论 ............................. 17
3.1.3 以亚里士多德、裴斯泰洛齐等为代表 ................. 19
3.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依据 ......................22
3.2.1. 泛政治化 .............................................................. 22
3.2.2 形式化 ....................................................................23
3.2.3 理想化 ....................................................................23
3.2.4 工具化 ....................................................................24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 ....................... 25
4.1 回归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25
4.1.1 “以人为本”理念 ................................................. 25
4.1.2 系统理念 .................................................................. 26
4.1.3 开放理念 ................................................................ 26
4.1.4 交往理念 ............................................................... 26
4.2 贴近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27
4.2.1 目标的制定要贴近现实 .......................................... 27
4.2.2 目标的制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 28
4.3 源于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现.................. 29
4.3.1 内容从生活中取材 .................................................. 29
4.3.2 内容紧贴时代性 ....................................................... 29
4.4 融入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现的方法.......... 30
4.4.1 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形式 ....................................... 30
4.4.2 注重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的统一 ..................... 31
..............................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


本章拟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建理念、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以及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


4.1 回归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性理念


从理念上来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我们主要从“以人为本”理念、系统理念、开放理念、交往理念这五个方面来论述。


4.1.1 “以人为本”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在于塑造人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塑造人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主要是指,凸显网民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自主互动的教育态度和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作为教育主客体的网民,不仅是现实的存在体,而且还是虚拟的存在体。因此,一方面,要坚持以网民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自主互动的教育观念,并自觉将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与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注重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增强网民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创造的等主动意识和主动精神。同时,在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不但提升自我,创造新我。以前的教育忽视人的主体性,弱化人的自身需求和价值,导致教育失去说服力得不到认可,效果与期望相差甚远。
................................


结  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研究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是本篇文章写作的重要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本文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基于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形式。实际上,它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主体即网民丰富多样的网络生活以及现实生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形式。
由此可见,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虚拟的网络生活、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学理基础。其次,在实践层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范式,为构建可操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提供基本的框架,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就是为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做出的一种尝试性努力。
总之,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力图揭示教育、网络、生活的关系,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概括其特点,总结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表现,并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也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引发社会各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广泛关注,并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实施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理论范式。
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个相对来说可研究性、可探讨性比较多的话题,本人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占有的资料不够丰富等原因,使得此篇文章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