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参考范文:东西方文化之冲突与融汇— 兼论李安电影艺术探索与文化选择

发布时间:2013-04-18 22:55:41 论文编辑:jingju

一、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表达与思考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三部作品都是以代写硕士论文家庭为主线,描写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文明所派生出的一系列令人尴尬的故事,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考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激烈的故事冲突中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三部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和李安对东方文化进行的“改造”。
《推手》讲述的是一个东方老人去西方生活的故事,在西方社会中,他的传统生活观念(老人为代表)和现代的西方文明观念(儿子和儿媳为代表)发生严重分歧。在一些生活琐事上他和他的美国儿媳频繁冲突,如老朱喜欢书法、太极拳,教育孩子时孜孜不倦;而他的美国儿媳用计算机写作,教育孩子客客气气。再如老朱的传统观念认为月是故乡明,漂泊不是最终的去处,而他的西方儿媳认为那是没有情调的。在影片的开篇,老朱对异域风情的神往加上西方人对他太极拳功夫的肯定,使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在他与美国儿媳起初的摩擦中,老朱的胸有成竹透视着东方文化在中西冲突当中的首战告捷。他的待人处世和言谈举止,气质和修养,都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厚重和长期侵染的结果。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老朱开始遇到一个个麻烦,从为儿媳妇治胃病开始,到在餐馆里与流氓大打出手,老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
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大攻势,老朱开始觉得逐渐在失去自己的能力。语言上的不通和文化上的差异使他和洋媳妇以及已经半西方化的儿子之间的冲突难以调和,最终老朱离家出走,过上流浪的生活。老朱尽管放弃“三世同堂”的生活,但他毕竟承认了儿子的中西合璧的家庭的事实,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观念的转变和变迁,而这就是李安对东方文化的“改造”。影片中老朱的儿子晓声是一个留美博士,长期生活在美国,受西方文化熏陶。在老朱不远万里投奔儿子后,这个孝子的所作所为的确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保留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但是由于长期养成的西方生活习惯,他在老朱和自己媳妇发生冲突中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而是很沉默地看着父亲离开。父子间的不快绝不是儿子的不孝造成的,而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抛开老朱被东方文化“改造”不谈,晓声不知不觉就站到了洋媳妇的立场上也体现了东方家庭观念的变化。................
...........................


二、父亲形象的东方“改造”


李安导演的电影《推手》《饮食男女》《喜宴》同时还被一些学者定义为“父亲三部曲”。他 2000 年拍摄的《卧虎藏龙》有人把它认为是武侠题材,但我个人认为,这应该也是一部以父亲为题材的影片。影片中玉娇龙的父亲和主人公李慕白就是父亲形象的代表,我把包括这部影片和原先的“父亲三部曲”合称为“父亲四部曲”。这些作品都是以家庭作为主线,通过父亲这个角色去展开剧情。用李安自己的话说,从《推手》影片中一心想要与儿子团聚的太极拳大师到《喜宴》最后承认儿子是同性恋事实的将军,再到《饮食男女》中一直将感情压抑起来的大厨师,这几个父亲形象的塑造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父亲和李慕白也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包办婚姻的代表性人物。
《推手》写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前面我们有过简单的情节介绍。如果是在大陆的话,这个擅长太极拳的老爷子可以说也是场面上的一个人,他去美国想和儿孙一家享受那种四世同堂的生活。可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的生活让他始料不及,在生活习惯、语言、年龄都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朱老爷子和儿媳根本无法交流。在老朱的心里,子女赡养老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在美国法律是这样规定,只有儿女才是明正言顺的直系亲属,而相对于结婚并有子女的夫妇来说,他们的父母就不再是直系亲属了。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说,可以说美国是青年人的天堂。然而对于中国老人来说,幸福感不完全来源于物质上的富裕,他们更需要的是儿孙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所以有着强烈中国传统思想的老朱一到了儿子家就和自己的美国儿媳在生活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老朱的心里,他认为儿媳的行为属于不孝,是不可以原谅的。这个在中国来说可以算是活得游刃有余的中国老人在美国居然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和儿媳妇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发展到后来面临两难的儿子要以头撞墙。最后老朱一气之下出走,回到自己的简陋住所度过寂寞晚年。晚景的凄凉对中国父亲来说是很残酷的。而造成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彼此的价值趋向,其实都是源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冲突的结果,父亲采取了退守的让步办法,传统的东方文化受到挑战,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父亲的观念慢慢被改变,他开始接受了眼前的事实。在这里,传统的儒家思想,象征传统的东方文明中强大的父权力量受到了质疑,同情。最终这种观念被“改造”。............
.......................


目 录
引 言…………………………………………………….............…1
一、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表达与思考……………….………4
二、父亲形象的东方“改造"………………………………..…11
三、爱情叙事中的文化反思………………………….………16
四、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选择……………………...………20
结 论…………………………………………………...........……25
注 释…………………………………………………...........……27
参考文献…………………………………………........…………29


结 论


李安“改造”东方文化不是否定中国文化,而是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李安电影对东方文化的“改造”是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与建设,并不是对西方强势世界的妥协。不难看出,李安在“改造”东方文化的同时,一方面对传统的文化予以高度肯定认可,对传统文化的宽容含蓄予以充分表现;同时又怀着悲悯的心情,对东方文化中不适应现代文明的保守落后予以否定并加以“改造”。也就是说,李安不是简单的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他所属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让他对中华文明充满了自豪感,但他对中国人用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抱残守缺,以愚昧对抗文明,以精神上自恋来代替物质上的困乏,给予无情批判。林语堂在《中国人》中指出,“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不仅仅是靠了粗糙神经的力量与忍受苦难的决心,而是因为新血统的混入,才迎来一次次文化的繁荣。”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不应该是死水一潭,“问渠哪能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一定会有他许多的完善的地方,但再完善的文化也终究要有一个环境去适应他,在世界民族大融合的今天,世界文化走向共融是大事所趋。随着文明脚步的加快,许多旧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西方文明,改造愚昧落后,吸收精华,成为当务之急。也许李安没想到这些,但在他的影片里却随处可见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改造”。


参考文献


1.安燕《留守与弃置—— 论李安电影影像构成的二律背反性》,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年第 9 期
2.蔡圣勤、周新《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4 期
3.曹福刚《退守 投降 开创新生活》,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 年第 4 期
4.陈岸峰《武侠美学的传承、创新与驰想》,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5.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 年
6.丁卉《李安电影的叙事策略》,《当代电影》 2001 年第 6 期
7.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8.伏蓉《浅论李安电影的悲剧情调》,《电影评介》 2006 年第 10 期
9.高伟民《将背叛用于拯救》,《世界电影》 2005 年第 1 期
10.郭小橹《电影理论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