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财务管理论文参考: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基于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9 20:13: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笔者认为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使企业所有者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委托代理机制应运而生。但随着委托代理机制的应用,企业中出现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企业的规模和经营领域也在不断扩张,企业所有者仅靠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来应对日渐复杂的公司业务越来越困难,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基于此,委托代理理论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企业治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两权分离不可避免的导致双方产生利益冲突。在上述背景下,股权激励机制被提出,并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广泛运用起来。 但是与国外上市企业的情况不同,我国企业中一直存在大股东掌权的情形,在这种企业机制下,中小股权的权益长期无法获得保护,由此产生的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不容忽视。并且,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管理层权力过大和实施经验不足等问题,股权激励制度的应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验证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同时提升该政策的实施效果,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成为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但是很多学者在实际研究时只关注到两者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并未考虑深层次的影响因素。还有部分学者虽然考虑了中介作用,但是不够全面。就本文要研究的代理成本来说,往往只考虑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矛盾所产生的委托代理成本,对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矛盾产生的第二类代理成本的研究并不多,但这恰恰是区别于国外企业的“特色”。所以,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是否可以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深入发掘影响两者之间产生作用的深层次机制,对上市公司完善股权激励政策、改善绩效以及缓解两类代理问题至关重要。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目的

股权激励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冲突而出现的,作为重要的公司内部治理方式,股权激励通过合理分配公司利益,实现激励相容,提升管理层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绩效。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才正式引进股权激励机制,与国外相比,这一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晚、发展进度也较为缓慢。但是由于股权激励机制存在明显优势,近年来国内实施该制度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止,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达到2624家,股权激励广度为51.79%,股权激励深度为1.70。这一趋势表明,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机制,将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激励手段。

但是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经营状况不同,股权激励究竟是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我国上市企业,并对其绩效产生影响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所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从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直接关系转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去,以期弄清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分析股权激励对两类代理问题的影响作用,判断其是否能够真正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是否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提升企业绩效,一方面可以补充现有文献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效果。

本文从企业中存在的两类代理成本入手,分析股权激励在企业的作用路径,实证检验股权激励是否有效、两类代理成本是否发挥中介作用,同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方式(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为例)产生的效果,以期为上市公司更好发挥股权激励作用提供思路。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公司治理手段。股权激励政策将股票设为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的标的物,促使管理层为获得这部分股票更努力经营企业(Jensen Michael C,1976)[47] 。通过股票获得的收益具有长期性,因而该措施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郑慧莲等,2003;叶小杰等,2021)[48-49]。通过将公司股份作为管理层薪酬的一部分,使管理层收益与企业绩效相挂钩,可以使其更有动力经营企业。(周立烨,2007)[15] 。同时股权激励的长期性也使得管理层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与股东的目标不谋而合,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Carla D,Phillip,2019)[50] 。股权激励模式可以按照基本的权力义务关系、激励所得股权是否具有相应的权能(分红权、所有权、表决权和增值权)、是否需要出资购买和激励标的物等多种方式进行划分。本文在进行分析时按照股权激励标的物进行划分,对股权激励两种最常用的标的物(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行研究。

(1) 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公司预先与管理层约定将一定量的股票作为激励标的物,并约定一定的业绩要求等条件,当管理层实现设定的目标时将股份赠与管理层的一种模式,这是期权模式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黄海燕等,2021)[51] 。这种权力不是强制性的,激励对象在获得该权利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权利,当其认为购入该股票可以获利时才会行使,因此这一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看涨期权”(冷雪蕊等,2022)[52] 。当管理层获得股票期权时,因持有股份而享有参与分配公司剩余收益的权力,如果公司业绩和股票价格提高,则经营者的收益也会相应增加,此时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一致。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管理层会努力经营企业,改善企业业绩,提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

2.2 理论基础

2.2.1 激励理论

企业发展需要发挥员工的管理才智,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则需要一定的激励手段,由此产生的理论就称为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的核心是寻找能够激励员工的方法,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将奖励与惩处相结合,以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完成组织设定的目标,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在企业中的应用(斯蒂芬,2005)[56] 。

目前,学者在研究激励理论时通常将激励理论按照激励内容和方向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两种。内容型激励的代表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一定阶段,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最主要的需求,该需求产生的激励作用最大。因此当激励内容符合被激励对象的需求层次时,该激励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郭惠容,2001)[57] 。过程性激励则更重视激励的发生过程及其产生的作用。这一激励体系的代表理论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计划与目标,当目标没有实现时就会作为动力激励着个人。激励力度的大小与该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和想要目标完成的迫切程度高度相关。(Gneezy,2011)[58] 。股权激励作为企业治理政策的一种手段,体现了激励理论的目标导向思维(王培玉等,2011; 袁仕福,2012)[59-60]。

3 研究设计 ..................................... 20

3.1 研究假设 ................................... 20

3.1.1 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20

3.1.2 期权激励与股票激励的实施效果 .................................. 21

4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28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8

4.2 相关性分析 ................................... 29

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30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政策建议 .......................................... 42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45

4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所选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4-1所示。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为0.354,最小值为-0.439,两值之间差距较大,可能是由于选取样本时涉及较多行业,不同的企业价值分布较为分散,这表示所选取的行业范围广,样本具有较大代表性;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069、0.071和0.111,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适中,经济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高管持股比例的标准差为0.158,均值为0.085,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现象一直存在并且高管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较高;但是通过对最大值0.879以及最小值0进行对比可知,不同企业以及不同高管之间持股比例的差距较大,有的企业充分实施了该政策,有的公司则没有进行股权激励,这说明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应用程度还不够广泛。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最大值为2.245,最小值为0.001,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本论文选取的样本公司来自各个行业,公司性质和特征不同所导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上述因素影响。第一类代理成本均值为0.08,,中位数为0.063标准差为0.074,表明各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波动性较低,但委托代理问题持续性存在。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016、0.007和0.029,说明从整体来看其他应收款项目占公司总资产比例较高,可能存在大股东侵占资产的情形。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我国上市企业股东持有股权比例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代理成本划分为两类,分别带入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之中进行分析,以考察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及作用传导路径。通过收集整理上市企业相关数据,对所构造模型进行研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改善绩效水平。

(2)股权激励的实施方式不同,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本文研究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最常用的股权激励方式,结果显示虽然两种激励都有利于企业绩效水平提高,但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更显著。

(3)股权激励可以显著减少第一、二类代理成本的产生,与其是负相关关系。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把管理层的收益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同时可以借助管理层所拥有的管理权对大股东实施监管,从而有效抑制两类代理成本。

(4)第一类、第二类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股权激励实施后将管理层薪酬与企业长期发展绩效相联系,此时高管与股东的目标一致,会减少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同时,高管持有少量股权后,成为企业中小股东的一份子,可以利用其经营权对股东的决策进行监督、遏制大股东实施利益侵占。

(5)第一类代理成本发挥的中介作用优于第二类代理成本。回归结果显示加入两类代理成本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仍产生促进作用,但是进行对比发现,加入第一类代理成本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促进作用的相关系数下降量要大于加入第二类代理成本的结果。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