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电子商务博士论文范文:网络市场渗透下的企业竞争与效率提升:特征事实与解释

发布时间:2022-10-02 22:30:0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本文旨在提升区域市场竞争程度和营商环境的区域,可以选择大力投资于网络市场建设或者通过引入网络市场渠道引入外部竞争,从而从技术层面打破原有的区域分割、市场壁垒,并降低集聚程度更高行业的市场势力,从而削弱他们对改革的阻力。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互联网销售渠道(即网络销售平台,如ebay、amazon、当当、淘宝、京东)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商业属性被开发利用。这种新业态的兴起,不仅是一个全新销售渠道的建立,更是传统经济秩序、流通渠道、资源配置重塑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伴生于互联网销售平台的中小企业层出不穷,而同时,一些传统经济中的巨擘却面对互联网经济的冲击轰然倒下。市场的概念外延不断扩大,由过去物理上的空间概念扩展到线上、线下的多维空间概念。物理形态的市场长期存在的市场摩擦、竞争壁垒、市场扭曲等问题也因为网络市场渠道的引入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此,除了作为技术基本面的因素以外,网络市场正在通过重塑现实经济的市场结构来改变现实经济效率。这种现象正不断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落后或贫穷国家上演。但是,中国场景下的网络市场渠道的发展及其对现实经济体系的效率意义却更引人关注。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宽带互联网开始快速而大规模地普及蔓延(张雪倩等, 2006),高速宽带网络为互联网技术向商业领域渗透提供了技术基础,而这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BCG等, 2017)。中国在1999年开始在国内布局互联网宽带接入,并随后很快进入快速增长期,至2003年宽带接入用户数以达到千万户规模(张雪倩等, 2006;尚清涛, 2010)。这种大规模、迅速启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网络市场渠道的建立和渗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BCG等, 2017)。随着一批早期网络平台创业者(8848网、淘宝网、eB ay易趣、当当等)的推动,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市场格局逐渐清晰并开始对整个经济体系渗透。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培育期”、“创新期”和“引领期”(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2019)。相应地,中国经济也经历了互联网商业浪潮对固有商业模式、流通体系、产业结构、区域分布、市场化进程的冲击。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所不同的是,这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以及效率提升的驱动力除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外,又增加了以网络技术(特别是网络市场渠道)为代表的新技术自下而上的冲击。

电子商务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一直以来,互联网常被当作一种信息传播、知识分享的通道来研究其对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随着网络经济属性的不断拓展,网络市场渠道已成为互联网与经济变量联系最为紧密的功能。电子商务对现实经济变量影响的研究正在不同经济场景下开展,但是,以中国这种庞大而又处在转轨时期经济体为场景的研究却较少。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经济场景,而且转轨时期所存在的不完全市场结构为更好识别网络市场渠道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场景。由中国特有的经济背景所提炼出的特征事实和案例理应得到研究者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分别通过识别策略和应用反映企业网络销售情况的微观数据两种方式识别网络市场渠道的作用,从而将中国场景下有关互联网对经济影响的研究支脉推进到对互联网更细化功能的识别,即以对中国经济市场结构、商业模式、流通体系、区域分布、市场分割影响更深远、更受瞩目的网络市场渠道为核心变量。

其次,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市场结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效率的影响也值得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框架加以解释和归纳。本研究可以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提供分析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对企业创新、市场拓展、资源配置效率等议题在互联网经济下的新特征提供证据,从而丰富经济理论对这些行为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另外,本文对网络市场培育期所引起的市场结构变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以及企业创新行为的变化进行了识别,就电子商务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检验。这些研究从微观机制的角度,解释了互联网经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拓展了传统产业经济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异质性理论框架在互联网经济下的解释能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2.1.1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影响经济绩效的文献

起初,互联网被当作一种通信技术或获取信息的工具来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变量的作用(Brousseau和Curien, 2008)。其中,研究的主流主要是探讨互联网或宽带的使用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影响。Choi和Yi(2009)利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互联网接入对国家层面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ranos(2012)以欧洲城市为研究场景,利用欧洲各区域在该研究的样本期内接入国际主干互联网的非均衡性,识别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通过利用面板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异质性因果效应,并证实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于直接度量国家层面的网络接入情况,Yoo(2007)通过网络接入费的变化度量网络接入程度的变化,从而为这个核心解释变量提供更多的变异性。考虑到网络接入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用户接入互联网意愿,即国家层面的互联网使用程度,因此,通过互联网接入费变动的角度,该研究识别了互联网接入对国家经济活力的影响。通过1998-2001年间76个国家数据构建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接入费用水平与国家经济活力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换言之,互联网接入可以提升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沿着这个研究脉络,一个颇受关注的分支是探讨互联网技术对新兴国家或不发达地区的影响。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填补知识、信息乃至经济鸿沟的技术手段。Lai和To(2012)探讨了中国互联网传播的经济和社会影响。Choi等(2014)将国家的制度性变量(政策环境、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引入到对互联网接入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这个关系的认识。该文通过聚焦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场景(中国和韩国),实际上关注的是制度性变量对宽带接入作用效果的调节效应,即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包括教育计划和扶持政策)和市场供求状况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适宜的政策安排对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宽带互联网作用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层面各种政策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一致是决定互联网发展及其对现实经济社会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Jimenez等(2014)通过对墨西哥1991~2010年经济场景的研究,评估互联网接入对较大规模新型经济体的劳动人口、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和互联网接入对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为其在全球创新竞争中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互联网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2.2.1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这一脉络主要关注网络渠道对经济中一些摩擦的削弱及相应的后续影响。在中文语境的研究中,网络对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比较受关注。其原因在于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较多旧有体制所造成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市场竞争还不完全。这些因素阻碍了市场效率和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在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不断扩散,为解决上述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提供了来自技术层面的中性解决方案。赵红光(2003)回顾了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分析了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施炳展(2016)利用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量作为互联网代理变量,分析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验证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水平的推动作用。李兵和李柔(2017)运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申广军和刘超(2018)的研究也从微观视角关注了“互联网+”的分配效用。

除了从互联网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推断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意义以外,更有一系列研究直接考察互联网对技术基本面——生产效率的影响。Dunt和Harpe(r2002)通过重点检验网络信息通讯技术是否提升了澳大利亚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来考察互联网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作用。Paunov和Rollo(2016)认为互联网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对知识的传播意义重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文章认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也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因此,企业使用这些新知识的能力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新的“数字鸿沟”。该文利用2006-2011年期间117个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国家的50013家企业样本,检验了工业企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企业生产率和创新绩效的知识溢出效应。

第三章 网络市场渗透与企业市场势力 ·················· 24

3.1 引言 ········································ 24

3.2 数据和变量描述 ······························· 27 

第四章 网络销售、市场拓展与资源重配 ·············· 49

4.1 引言 ········································ 49

4.2 理论框架 ·································· 50

第五章 网络销售、企业规模与R&D竞争 ··············· 74

5.1 引言 ································· 74

5.2 理论框架:一个基于创新锦标赛模型的解释 ······················· 76

第六章 网络销售渠道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1 引言

目前,互联网渠道正在成为新产品销售的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场景。由于互联网降低了可视性成本(Einav等, 2016)或新产品的曝光成本(Goldfarb, 2014;Goldfarb和Tremblay, 2014),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可以更容易地通过互联网渠道向消费者推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证文献研究互联网如何影响销售业绩(Duch-Brown等, 2017;Gentzkow, 2007;Pozzi, 2013)。然而,直接探讨互联网销售渠道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还比较少。本章通过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考察网络销售渠道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新产品开发(NPD)的影响,并拓展相关文献。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网络销售渠道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互联网销售渠道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而且也为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现实的管理启示。

之前的文献将企业规模视为影响企业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变量(Taylor, 1975;Hannan和McDowell, 1984;Bartoloni和Baussola, 2001;Ireland和Papers, 1986)。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就互联网销售渠道应用倾向而言,较小的公司可能会更愿意拥抱互联网销售渠道(Katz和Safranski, 2003;McE lheran, 2015)。因为,互联网为较小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替代渠道(Gabrielsson和Gabrielsson, 2011),从而摆脱在传统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进入障碍和束缚(McK insey, 2015)。因此,网络销售渠道对受制于传统销售渠道约束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起到了从“0”(没有市场)到“1”(进入市场)的市场进入效应。因而,这种市场进入或者市场扩张效应有可能显著地激励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并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

第七章 结论、政策涵义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本文分别从成本加成率、市场范围拓展、创新等几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经济场景下,网络市场渠道提升企业竞争与效率的微观特征事实,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通过特定场景下的识别策略设计和微观数据的应用两种方式,本文度量了网络市场渠道的影响,并发现以下结论:

(1)网络市场渗透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总体市场势力和定价能力。网民基础更大的城市,会面临更多由网络市场引入的外部竞争。这使得原有的区域分割受到了来自中性的网络技术的削弱,因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总体)市场势力,并提升了总体市场竞争效率。

(2)在网络市场渗透的影响下,集聚度更高行业的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下降更多。除了通过对中国区域分割格局的削弱以外,网络市场的建立和渗透也通过对行业内垄断势力和竞争壁垒的削弱这一渠道提升市场竞争程度和消费者福利;其次,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更高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比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低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下降得更少。也就是说,生产效率较高企业更有能力抵御网络市场渗透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同时,网络购物渠道存在挤压低效率企业市场势力和生产者剩余,甚至使其退出市场的属性;非国有经济更能抵御网络市场渗透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而国有经济的市场势力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网络市场的渗透具备通过削弱国有经济的市场势力和垄断优势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属性;在区域内其他部门占比相同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更高区域内企业的总体成本加成率下降更少,更有能力抵御网络市场渗透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而第二产业占比并不会造成这种差异。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