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安心的独居生活》(节选) 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12 22:25:3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日语论文,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 可以消除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对独居生活的恐惧与不安心理,帮助他们具体地学习独居时应具备的知识与方法;为社会组织援助这类独居者提供借鉴,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 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仅 2016 年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就超过了 1 亿人,独居老人超过 2000 万人。2018 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 2亿,独居成年人口超过 7700 万,预计今后独居的人数会增多。据中国市长协会2016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5)》预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到 2050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 30%,独居老人的数量将日益增多。如何提高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的幸福指数问题也是社会及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较高的幸福指数需要这类独居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里的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老年人出现感官系统功能弱化、反应迟钝、行动不便、记忆衰退等现象的同时,会降低老年人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1(李春平等,2018)。

这类人中有的是老年人长期独居家中,缺乏亲情的关爱和慰藉,易引发老年人精神抑郁、心里空虚等诸多问题,他们即将面临或已面临的问题就是空巢,随之而来的是养老问题(周怀发,2014)。独居的时候,面对养老问题,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独居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选择社区养老的人如何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腿脚不便时如何顺利独自在家生活?近年来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上当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按常理来说,老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做事稳当,是很难上当受骗的。但在全国各地却时常看到这样类似的新闻报道:某个骗子将一老人积蓄骗得一干二净(黄田,2017),那么遇到类似诈骗的情况,应当如何预防上当受骗?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这类独居者即将或者已经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选题意义

现实生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对于自己晚年生活充满了不安和畏惧,而该文本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各方面的建议,以消除独居者的不安,帮助这类人们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该文本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出发,结合自己的种种经历,预想了独居者一个人生活时会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从即将进入晚年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到死亡后的后事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文本从独居者的身体,心理方面指导如何更好地过完自己的余生。从即将进入晚年独居者的生(包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金钱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内容)、老(选择适合自己的住所度过晚年,预防被骗等内容)、病(找熟悉自己并且经常去的医院,处理好邻里关系等内容)、死(写好遗书,整理好物品等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将面临的问题,同时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一些实用性建议,作者满足了众多读者的需要,该文本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本次翻译报告摘选了文本的第 6 章、第 8 章和第 10 章的部分内容(独居老人如何预防上当受骗;如何选择自己的居所;独居者习惯了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到晚年撰写紧急时刻笔记等),该部分内容涉及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与这类独居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学术价值来看,有助于探索社科类文本的翻译技巧等,为今后翻译此类文本提供借鉴。从社会意义看,可以具体地学习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应具备的知识与方法;可以为社会组织援助这类独居者提供借鉴,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等,实用性较强。希望通过该文本的翻译使中国独居者学会独居生活的技巧,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有力的援助。

第 2 章 文本与理论介绍

2.1 文本类型

本次翻译实践原惇子《ひとりでも安报告摘自日本著名作家松心して暮らす方法》(《如何拥有安心的独居生活》)一书,该文本是为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提供生活方面相关技巧的书籍,当中涵盖政治、经济、广告等内容,为了表达客观、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句子比较长,章节较为严谨,符合社科类文体的特征。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为独居者提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内容列举的比较形象,通俗。社科类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之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王光涛,2016)。所以该文本属于社科类文本。

纽马克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将文本的类型分为三类,这三类分别是,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impressive),以及召唤型(vocative) (侯莹莹,2020)(召唤型也叫呼唤型或者感染型)。而感染型文本强调语言的感染功能,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思考、感受,并做出反应。以读者为中心。该文本主题明确,意在给读者提供独居老人以及即将进入老年的独居者传达独居时应该具备的知识,为独居者生活中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呼吁人们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所以该文本属于感染型文本。

2.2 翻译理论

上文提到的,本文本属于感染型文本,以读者为中心。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就是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交际翻译在翻译时应摆脱原文形式的约束,把不合译文口味的异样表达改变成地道的译文表达法。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是试图使译文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阅读原作的译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杨士焯,1989)。因此在翻译时更注重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这一点与感染型文本力求文本内容语言的可读性方面是一致的。在对待感染型文本方面,纽马克主张译文应该以译文读者的语言层次,语言特色以及语言习惯为标准,强调译文的可读性,(Newmark,2001:41-42)。强调译文读者应最大可能地接近原文读者的反应。

而曹珺红,殷雅婧(2021:87)表示,交际翻译旨在“使译文对目的语受众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言受众者所产生的效果一致”3。采用交际翻译并不意味着译者就不重视原文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译文合乎译语规范,就要求译者完全摆脱原文形式的约束,把一切不合译文读者口味的异样表达法统统改变成地道的译语表达法,而不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杨士焯,1989:68)。但是一个好的译文在注重交际翻译的同时,还应强调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强调语义分析,要求最大限度的再现原文词句结构,翻译词句更加的详细、具体。纽马克列举了不少例子,指出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必须抓住原文的词句、搭配、结构乃至强调语势,亦步亦趋地翻译,这样才能全面地保持原文的语义及表达形式(杨士焯,1989:69)。纽马克主张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两者孤立开来。在翻译时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会多用到或少用到而已。

通过分析文体类型和文本的内容,结合翻译实践报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笔者最终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指导理论。

日语论文参考

第 3 章 翻译过程 .................................... 5

3.1 译前准备 ................................... 5

3.2 翻译步骤 ..................................... 5

3.3 校对 ................................... 5

第 4 章 案例分析 .......................................... 7

4.1 词汇的翻译 ....................................... 7

4.1.1 同形近义词的翻译 .................................. 7

4.1.2 同形异义词的翻译 .................................. 8

第 5 章 总  结 ............................ 18

5.1 翻译实践总结 ................................ 18

5.2 翻译中的不足 ................................ 18 

第 4 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的翻译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汇的翻译在翻译工作中占据很大的地位。而由于中日之间历史、文化等因素,中日文有很多同形的词汇。中日同形词指“中日双语不管相互借用情况如何,汉字表记相同或相似的汉字词汇”。由于这类词在标记上与中文相同或相似,有的中日文词性相同词义也相同,这种情况下中文母语者可以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并快速记忆该类词所表述的内容,但是当他们遇到中日文同形的词时,同样倾向于利用母语知识直接照搬原文的意思,这会使中文读者造成理解上出现偏差、感情色彩上理解不到位,无法达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产生同等的效果,甚至理解成与原词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就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借助中日文词典,根据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采用加译、直译、意译或添加注释等手段,选择合适的词,以充分传达词义,使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同等的效果。

由于同形同义词可以直接翻译比如文本出现的「数字、時代、主婦、消費」等这些日语汉字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形态、含义均可保持一致,翻译起来比较简单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此就不在这里分析此类日语汉字词了,本次翻译报告就文本出现的日汉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进行分析。

日语论文怎么写


4.1.1 同形近义词的翻译

日汉同形近义词有的是汉语的词义宽于日语,有的是日语的词义宽于汉语,属于“包含关系”,有的则是词义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同,也可以说是分叉现象(吴文洁,2013),也指“相交关系”。但无论哪种类型,在翻译时都应该结合上下文,根据译文的语用规范,选择合适的词,切不可望文生义,造成误译或漏译。

例 1 【原文】老化で足腰が弱くなりひとりでトイレに行けない。 【译文 1】因为老化,腰腿变弱,一个人无法去厕所。 【译文 2】由于身体衰老,腰腿变弱,无法独自去卫生间。 

分析:这句话的同形近义词是「老化」,如果直译会造成原句内容缺失,什么「老化」不清楚,而且汉语中虽然「老化」也有年龄变老的意思,但是一般是 a.指橡胶、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在光、热、空气、机械力等作用下,变得黏软或硬脆,b.指思想、知识等变得陈旧过时(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日文都有 a这个意思,但日语没有“知识陈旧”的意思。汉语没有“生物机能衰退”的意思。中文指人时一般用 “衰老”形容。但是如果只翻译词汇,整句话逻辑就显得不连贯,不符合中文的用语规范。联系上下文可知,是由于身体的各方面机能的衰老,腰腿不像以前那么灵活,因此独居者无法独自去卫生间。语义翻译强调“在目标语言语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强调译文读者的接受性,因此笔者将「老化」翻译为了“身体衰老”,而且将“身体衰老”放在百度上搜索出现了上百条结果,专题为“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的专辑《医药卫生科技》4里也有对“身体衰老”的相关定义与描述。这也印证了将「老化」加译、意译成“身体衰老”是合理的。

第 5 章 总结

5.1 翻译实践总结 

本次翻译实践选择《ひとりでも安心して暮らす方法》(《如何拥有安心的独居生活》)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作为翻译实践的文本。该文本从独居者尤其是独居老人个人如何做等细节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给读者提供相关的意见及建议,以消除独居者对独居生活的恐惧与不安的心理。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 可以消除独居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居者对独居生活的恐惧与不安心理,帮助他们具体地学习独居时应具备的知识与方法;为社会组织援助这类独居者提供借鉴,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同形汉字词、小标题的翻译、句子的处理以及原文语义模糊时该怎么做。其中对于同形汉字词的翻译,由于与中文标记方式相同,容易造成望文生义,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正常阅读,这就需要译者联系上下文,查找中日文词典,选择合适的词,对于查阅不到的专有名词,可以采用直译加英文转译的中文注释的方式添加脚注进行翻译。对于小标题的翻译,首先解决标题中的词汇,如果直译无法让读者立即做出反应,无法产生于原作读者同等效果时,则需要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更地道;小标题的原文内容不完整时,根据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采用増译法;原文描述的过于具体、标题略显冗长时,需要加以精简缩略,采用减译法等。对于原文出现语义模糊现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化或概略化处理。有的句子虽然短小,但稍加不注意也会出现搭配不当,逻辑混乱的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处理,不要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