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电子商务论文参考: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探讨

发布时间:2023-09-22 14:48:5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信息多级联动,涉及电子商务业、信息运输业、软件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间的协作,提高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程度。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经济发展的关注点放在经济的总量和规模上,虽实现了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多年来粗放式高速增长的背后,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须不断加强互联网开发与应用,以更高技术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经济系统在相互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蕴含着促进消费、加大投资、增加出口的巨大潜力。《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8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29%,并且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1862.1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规模达4.47万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已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运行。电子商务基于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了资源合理分配和共享,为我国经济高质量深入发展与完善提供新的路径、手段与动力。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信息化水平高、资源能耗低、发展前景大、经济效益高等优势,促使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新型消费,提升国内经济自我循环的能力,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电子商务作为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需担负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当前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现状如何?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是否达到协调发展?不同区域发展环境下,两者的耦合关系会呈现什么发展趋势、存在什么样的空间演化格局?以上均是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及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整体协同效应,以期为各区域提高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从电子商务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实证的阐述中概括出“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这一研究命题,在概要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搭建了本文研究内容的框架体系,并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耦合协调发展理论,对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理解两者的内在逻辑及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总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为深入探讨各区域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两者之间是否达到整体协同效应,进一步运用ArcG IS10.2软件对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对耦合协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和空间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以六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进行了阐述,基于此,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首先,对系统科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耦合协调发展理论进行介绍;接着,归纳概括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最后提出文章的理论基点,构建理论框架。

第三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现状分析。从交易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三个方面归纳总结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共享五个方面出发对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整体发展的水平和状态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机理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分别构建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析具体指标的含义与衡量标准,介绍耦合协调度模型。

第五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阐述了模型测度与数据来源,从耦合协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特征、耦合协调发展总系统的时序、空间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建议。在前文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凝炼研究结果,之后为实现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深度融合提供思路,完善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的思想最初是在1932年提出的,将其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集合(VonBertalanffy,1968)[1]。系统论的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其具有整体概念的本质思想,换句话说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此思想适用于所有的系统,若干要素之间在不断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最终形式了具备某种特定性能的整体(唐钰成,2009)[2]。系统科学为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打下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苗东升,2010)[3]。系统理论应用较为广泛,可用其探究相关要素的动态演进机制和系统协同效率优化问题(叶伟巍等,2014)[4]。系统科学理论体系与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内外融合的非线性立体结构”,有利于准确把握系统科学的精神实质(叶立国,2020)[5]。

鉴于系统科学理论,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不仅是单一系统,而是在它们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构成了“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这个整体且复杂的系统。为全面发挥“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总系统的功能特性,对总系统的耦合关系中的不同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促使电子商务子系统、经济高质量子系统之间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互相提升,使系统更加趋于完整。

2.1.2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在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逐渐演进发展而形成的理论,存在区域经济均衡、非均衡发展这两个分支的理论,前者与后者在涵义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指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历程中,其间存在一定比例的相互制约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上起到重要性作用,旨在促使各产业达到协调发展,但区域和产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未达到平衡发展要求(Nurkse R,1953)[6]。我国各区域要想达到平衡发展,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陈爱川,2016)[7]。

2.2研究综述

基于本文研究内容,归纳整理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其中,电子商务研究综述分为电子商务概念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个方面。经济高质量研究综述包括经济高质量概念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个方面。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分为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区域对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研究两个方面。

2.2.1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一)电子商务概念界定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的概念起源于“业务流程的电子部分”。1997年电子商务被定义为传统贸易活动的电子化(Kalakota等,1997)[16]。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17]将电子商务定义为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平台。依据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在发展之初,提出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就随之出现了,信息化时代下,E概念电子商务应运而生(Kaefer F等,2004)[18]。根据交易过程,电子商务分为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交易之前,电子商务运用网络通信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使交易范围有所扩大;在交易中,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在交易后,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解决售后问题(王积瑾,2005)[19]。电子商务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概念,两者在定义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将商业交易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后者主要指随着通信技术的使用、以互联网为手段,使业务环节电子化,提高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的效率(Davis T,2003;桂学文,2011;曹晟等2015)[20-22]。综上的概念定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将电子商务定义为基于互联网,将整个交易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得交易双方实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解决售后问题。

(二)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综述

鉴于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对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1)国外相关研究。美国商务部在20世纪90年代[23]首次提出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1998年OECD成立的专家组WPI[17]建立电子商务就绪度、应用度、影响度的指标体系。2001年APEC[24]提出对电子商务的准备状况进行测度,包括基本架构和技术、必要的服务连接、互联网应用水平与类型、电子商务被认知的程度、技能和人力资源、数字经济的状况的6大类指标,共100个具体指标。思科Net-Ready Evaluation基于定量评估研究方法,主要囊括了领导者、管理、企业的能力和技术4大类,共57个具体指标。普华永道—卡内基梅隆大学构建了衡量电子商务成熟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含战略、价值网商务过程、执行管理、组织和能力、安全和隐私、系统和技术、纳税、法规、产品交付与企业运作的9大类指标,共90个指标构成[25]。

第3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现状分析.................................15

3.1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15

3.1.1发展速度较快..............................15

3.1.2区域发展存在差异..............................16

第4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模型构建............................26

4.1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机理分析..............................26

4.1.1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耦合互促机理.....................................26

4.1.2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协调作用分析.............................27

第5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36

5.1模型测度与数据来源....................................36

5.1.1模型测度.......................................36

5.1.2数据来源......................................39

第5章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5.1模型测度与数据来源

5.1.1模型测度

(1)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权重及综合指数的测度

综合评价分析方法首先要运用指标赋权法分别确定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其中指标赋权法有主客观之分,两者在求得权重及含义上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主要是由评价者依据历来的经验和相关历史资料,通过主观判断确定权重,但客观性较差,所确定的权重缺乏客观真实性,因此本文选取客观赋权法来确定两个子系统的指标权重。为了求得的权重更加客观真实,评价效果更好,运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电子商务和经济高质量的权重。

熵权法确定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用信息熵来判断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主要体现了在电子商务评价体系中指标信息的不确定程度。因此,利用熵权法对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系数进行客观赋值,计算电子商务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可有效反映系统的变化规模,可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电子商务的指标体系的评价效果。

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处理,鉴于研究样本量较大,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中存在着一定相关性,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权重主要是根据综合因素的贡献率的大小来确定的,因此简化了原有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结构,并尽可能地用相对较少的指标,全面反映出原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信息,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重叠的问题,使计算更加客观,求得唯一的评价结果,笔者将通过计算经济高质量子系统的综合指数来得出最终的研究结果。

电子商务论文怎么写

第6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深入探究了2013-2018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子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子系统的综合指数特征,探寻不同区域中的协调发展类型;其次将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置于同一研究框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工具,测度协调发展程度;最后,以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总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变化趋势。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总体而言,我国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存在耦合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具体来看,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在发展和协调之间彼此联系、共同作用、共同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构成一种动态耦合关系,在全面具体的反映这两个系统在发展的“量扩”和协调的“质升”的基础上,促使“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总系统之间达到整体协调发展。

(2)从耦合协调子系统的综合指数特征来看,2013-2018年电子商务从0.2366稳步增长至0.2660,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东部较优,西部次之,中部较差;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呈倒“U”型,东中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东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在2013-2018年电子商务与经济高质量的综合指数区域均值中,全国f(x)<g(y),协调发展类电子商务滞后型;东部地区f(x)>g(y),协调发展类经济高质量滞后型;中部地区f(x)<g(y),协调发展类电子商务滞后型;西部地区f(x)<g(y),协调发展类电子商务滞后型。

(3)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分析来看,总体来看,2013-2018年“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总系统呈现先平稳、后倒“U”型的发展态势,具体而言,2013-2015年“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的耦合协调总系统的耦合均值波动较小,基本保持在0.4600-0.4696之间,2016-2018年的耦合均值持续增加,从0.4769增加至0.5043,增幅为5.4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总系统已实现初级协调,位于磨合耦合阶段,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总系统一直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但协调等级有所提升,从轻度失调跨向濒临失调。总体而言,我国“电子商务-经济高质量”耦合度较好,总均值为0.4762,但三大区域的耦合度总均值仍存在差距,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0.6355),中部(0.4110),西部(0.3822),整体上呈现出由东至西依次递减态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