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景观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21-09-14 23:45:41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外传统村落景观得以存续和保护的主要原因和最有效的途径,其根本依托在于传统村落景观质量。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景观存量,村落景观类型丰富,地域性条件差异显著,因此需要结合区域性因素具体分析,将传统村落景观旅游产业纳入区域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建立传统村落与城市社区的共生关系,保障共生单元之间的能流交换,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强化与保护传统村落景观特色。

第一章 传统村落景观构成及特征

第一节 景观构成要素及系统
一、村落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传统村落景观构成要素逻辑性地包含多层结构,形成有机演进的活态传统村落景观,在今天已是重要的乡村景观遗产①。传统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硬质要素和软质要素,硬质要素是指人工物质性要素,软质要素是指非物质性要素,物质性要素是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集合②。物质性要素与非物质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构成了传统村落景观的功能结构体系,并作为信息源分别从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向人们传递出其中包含的信息。
图 2 传统村落景观构成要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2 传统村落景观构成要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第二节 村落景观类型及特征
传统村落景观包括生态类景观、聚落类景观以及人文类景观三种类型。每一景观类型又包含多个子类。生态类景观包括山地农林混合景观、山地梯田景观、湿地桑基鱼塘景观等;聚落类景观包括村落建筑景观、公共空间景观等;人文类景观包括宗教信仰景观、风俗民情景观、风水景观等。综合而言,传统村落景观整体可分为三大类八小类,每一类景观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和特征。
图 4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及特征(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4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及特征(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一、生态类景观特征生态景观是指自然水系、山林、湿地等自然环境条件,反映地方性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情况。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废弃物降解和脱毒、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作物和自然植物的授粉传媒、大部分潜在农业虫害的控制、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伤害、局部调节气候、缓和极端气温和风及海浪、维护文化多样性、提供美感和启迪智慧等等①。生态景观是传统村落景观系统的背景,既是人地互动的对象,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承载体。
.................................

第二章 传统村落景观价值阐释

第一节 景观及审美价值
一、景观审美的发生机制
一般来说,审美生成取决于景观客体与观赏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审美是生理-心理-意识的综合,审美主体直接感受的生理快感,经由审美心理快感这一中介,上升到理智的精神快感②。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不论是物态化的客体形象,还是非物态化的内心图像,都是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情与景的统一③。
从文化-个人的审美发生过程而言,它遵从与认识发生过程相一致的心理结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认识的发生过程曾提出了 S→AT→R 的著名公式,其中 S 是客体的刺激,T 是主体的认知结构,A 是同化作用,R 是主体的反应。认识活动是主体已有的认识结构与客体刺激的交互作用④。在接受美学上,“主体已有的认识结构”也被称为“前结构”或“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它受观赏者的世界观、文化视野、艺术修养和专门能力的制约。由于观赏者的“前结构”(T)不同,AT 的同化效果自然不同,同样的景物(S),所生成的意境感受(主体反应 R)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良好的意境感受,不仅需要景物具有良好的客体意境结构,而且需要接受者具有良好的主体“前结构”。
(二)生物栖息地理论
不管是个人的生存还是种族的生存,景观的审美偏好必须有益于生存能力的增强。基于这一认知,英国人文地理学家杰·阿普拉顿(Jay Appleton)在 1975 年出版的《景观的体验》(The experience of landscape)中提出一个基本论题:有利于生存的景观也能提供审美满足。史蒂文·C·布拉萨(Steven C Bourassa)认为这是第一部专门关注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的著作,并进一步在其著作《景观美学》中对景观审美的心理学因素提出了三层面的理论框架:生物法则层、文化规则层和个人生存策略层。生物法则超越文化的限制,文化规则超越个人的但在文化之内的限制,个人策略则是在风格规则所确立起来的各可能性中作出的合成选择。
.........................

第二节 社会与文化价值
一、原乡与乡愁
(一)人的乡愁情感乡愁是一种高贵的痛苦,是人类的一种共同心理情节。
海德格尔曾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说:“从人的经验和历史来看,至少在我看来,只有当人具有一个家园,当人扎根于传统中时,才有本质性的、伟大的东西产生出来。”③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一个人对知识经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最初生活的世界,源于家乡风物所赋予的意义。没有了家乡,则等于本真经验的丧失,对于一切理解都无从谈起。每一个人都从家乡中来,每一个人也都有家乡。家乡作为最初生存的那个场所,它赋予每个人以独特的经验方式。家乡的山川、河流、周遭人物、习惯风物都具有别具一格的本真意义。这些意义都作为一种最初给予个人的东西成为一个人永久的积淀。一个人从小生长的区域,作为一个人成长经历中被抛入世界后的第一次经历,奠定自此以后的整个生命经验。
正如爱情、亲情等情感一样,乡愁也是人类永恒的情感诉求之一。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现代 席慕容)。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无法摆脱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本土文化。这种地域归属的追溯认同是民族文化自觉认同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认祖归宗、地域归属的认同作为心理基础,则无从言说对自我民族身份及其文化的认同。因此,乡愁是游子对故乡永恒不变的怀恋,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经历的记忆,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乡愁也是一种家国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
(二)乡愁的现代性
海德格尔表达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如今,我们迷失在缺少乡愁的世界之乡,尤其缺少那种能以同等方式与强度技术地扩张着的世界之建筑的乡愁,并且把世界蕴涵到更源初地适合于栖居之乡的乡愁。缺少那种有能力将计算性和技术化的自然回蕴至重新经验到自然之自然性敞开其奥秘的乡愁。”①乡愁正是来源于人的家乡经验和对于家乡的深切怀念。传统意义上的乡愁是指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现代性的乡愁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涌入城市的乡民对传统生活模式的依恋和对当下城市生活的失重感相互交织融涵而形成的一种困顿体验。现代的“乡愁”概念来自于情感和理性的疏离。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乡愁”代表了一种在浩大的城市化浪潮中,乡土世界全面失守,那些从乡土世界流浪出来的人们注定无法安置自我情感的悲剧体验(高丙中)。②
..........................
 

第三章 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64
第一节 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64
一、聚落型.....................................64
二、田园型....................................65
结语 传统村落景观未来发展趋势........................................79
一、传统村落景观在一个时期里会继续式微.........................79
二、传统村落景观的价值在未来将进一步突显..................................79
三、乡村旅游是传统村落景观存续和保护的主要途径............79

第三章 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

第一节 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
在传统农业经济社会,传统村落景观系统处于自行创生和演化的有序状态,是一个相对完备的自组织系统。在社会进入工业化以后,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开始走向衰落,“血缘·地缘”型村落社会结构发生根性消解,由此造成“人·事·地”关系的变迁与重构。空间意义上的废弃、人口意义上的过疏化、经济意义上的衰落和文化意义上的变异成为传统村落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没有系统性解决办法,村落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①。传统村落目前处于保护与更新的转型探索期,空心化是其普遍问题,也是传统村落景观式微的主要表现。由于村落空心化严重程度、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功能置换情况以及村落景观资源保有量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村落景观呈现出聚落型、田园型、生态型等不同的分类特征。如兰溪诸葛村、西递宏村等传统村落主要以建成环境为特色,村落选址布局特色鲜明,村落建成环境完整,建筑风貌具有地方独特的景观意象,突出表现为聚落型传统村落景观;婺源传统村落篁岭村的晒秋农俗极具“归耕”符号特色,这种农俗活动的符号化呈现活态再现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田园景象,是极具代表性的田园型传统村落景观;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大都与自然共生共处,村寨依山就势,顺应自然环境条件,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具有显著的乡土精神和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典型的生态型传统村落景观。
...........................

结语 传统村落景观未来发展趋势

一、传统村落景观在一个时期里会继续式微
“改革时代以来的去政治化使得村落共同体有限的资源不断被强有力的市场所抽取而造成自身的严重衰败和治理低效。”①城市发展、人口集聚仍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不仅仅乡村面临衰落问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使得小城市的人力被抽离到大城市从而使小城市也在加速衰落。
传统村落空心化目前已是非常普遍的情况。空心化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系统性衰落所致,表现为空间意义上的废弃、人口意义上的过疏化、经济意义上的衰落和文化意义上的变异②。应对村落空心化、避免传统村落景观式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此类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从现实角度看,村落空心化在现阶段是外部环境变化与村民自主价值判断的内外合力作用所致。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快速城市化进程一方面使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力提升,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以及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城市公园绿地等休闲活动空间不足,很多城市居民产生回归自然、感受田园风光、体验乡村慢生活的愿望。
此外,传统村落景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景观所蕴含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未来理想生活的活力源泉,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传统村落景观对未来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传统村落的价值将随着村落景观的稀缺而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