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艺术的现代推广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13 23:03:15 论文编辑:vicky
本论文调查研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绩溪县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优秀设计案例,分析了理水艺术的空间往复与意境营造是如何应用在现代设计中。理水艺术中蕴含着现代设计所包含的美学、人性化、绿色环保这些理念和原则,所以试着将其与生态建筑设计相融合,再将空间层次丰富和氛围营造等融入进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再从模拟自然变成抽象化提取角度,结合中国国家大剧院和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来论证这个思路的可行性,作为理水艺术的一种新追求。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景手法之一,不论是磅礴大气的北方皇家苑囿,还是秀丽精致的南方私家园林,凡是有条件的都会引水入园。即使是因为一些原因被限制,无法将自然水源引入园内,也会克服困难采取其他方法引水开池,以此来点缀空间环境。水是陆地的眼,陆多的地方要保水,水多的地区要疏导水,因水成景,反过来再利用水,来改善环境和气候。水本身是灵活多变的,静动皆宜,曲直自如,根据需要或藏或显,也能够与园林中其他元素和谐共存。
理水,是指中国园林中的水体。理水手法即是通过对园林内的水景进行整理、塑造,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以山石、花木、建筑等造景元素来组成园林景点,富有诗情画意,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水体的设计上“师法自然”,在园林内营造出独特的自然山林意境,但又不拘泥于自然。以曲径通幽为胜,结合“小中见大”等等造园手法的运用,在园林有限的空间内,欣赏美丽园景的同时,使人感受到无尽的深远之意。水无定形,它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界定出来的,所以园林中的山与水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够分割。水中的天空、浮云和周边景物的倒影,水中的清波、游鱼、荷花、芦苇等,皆有使园内景色充满生机活力的作用,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水有着调节气候温度与环境干湿的功能,还可以用来浇灌植物和起到消防灭火的作用。人们也可以进行水上活动,如泛舟划船、游泳等。
.........................

1.2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密度增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加重,在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的生存压力也在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因此希望能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后,可以放松身心,使得紧绷的精神得到放松和休息。人们对于家居住宅环境的要求逐渐增高,居住区域环境的质量逐渐成为影响许多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来自于自然,与自然不可分割。人类建立房屋、城池等,是为了隔绝自然会对人类造成的一些危害。但是城市的喧嚣与繁华,钢筋水泥的建筑,导致现代的人们远离了自然,感受不到自然能够带给我们的宁静。人离不开自然,大自然对人还是极具诱惑力的,置身自然之中能感到舒适和放松,让人难以舍弃。回归自然可以让人暂时逃离快节奏的生活,呼吸新鲜空气,所以现在的住宅、小区、办公地点等等设计的越来越生态化,营造出置身山野田园的舒适感。
但是现代设计中许多设计师为了利用回归自然、绿色环保这些噱头,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国外优秀设计,设计无创新无特色;只追求一时的短暂的效果和观感,并没有因地制宜,考虑实际情况,后期维护也难以跟进,很容易造成荒废和浪费,不利益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西方设计的影响中走出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减少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孔子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种“比德”说和魏晋时兴起的“比兴”说,都是古代文人体现在诗画文章中,为了抒发个人情感,个人情感外移的手段。自然山水成为人们喻志寄兴、兴怀的对象。所以水和中国文化是有很深的联系的,紧密不可分割,因此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取理水这个独特元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丰富多样,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除与现代设计不相容的部分,符合现代设计的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运用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设计出既有观赏效果,又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和精神情感的需求,又是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的作品。这样既可以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的部分,又可以推陈出新,与现代设计融合后产生新的火花,提高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

第 2 章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历史演变

2.1 秦汉时期——理水的综合性功能较强
秦朝经历二世而亡,共 15 年,虽然秦王朝时间短暂,对后世却影响深远。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秦朝的政治措施一方面是有利于帝王对于人民的统治管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封建集权统治。所以秦始皇掌控着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出的建筑与造园的规模十分巨大、占地面积广阔、气势雄伟景象壮观,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稀少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前 179-前122)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汜论训》很精辟的概括为:“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高”、“大”、“远”三个字非常形象道出秦时建筑的面貌[2]。
秦朝园林以宫苑为典型。《三辅黄图·咸阳故城》中写道“诸庙及台苑,皆在渭南[3]”,反映出秦汉苑囿的特点就是“台苑”,即苑中多是修筑高台。台观的功能很多,形式十分丰富,布置也较为灵活,是很能反映秦汉造园的一种形式。秦汉时期是自然经济的山水宫苑。苑囿是按照土地的经济规划,建造的许多相对独立的成组成群的宫殿。
在《三辅黄图·咸阳故城》中提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3]。”意为:咸阳城就如同天上银河两侧的群星降落于地面之上,地上的宫殿与星星位置相互对应,交相呼应。渭河象征天上的银河,咸阳宫代表天上的紫微星,阿房宫象征天上的营室星,而横桥复道则代表着天上渡过银河的阁道星[4]。秦都咸阳宫庙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体现出宫城的瑰丽与磅礴气势,始皇一统天下的不可一世的气魄。《元和郡县图志》中说:“初,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5]。”这些说明水在当时是作为辅助和象征而存在,是对神话仙境、天象星宿的模仿,来满足始皇享受极权、极欲的生活,追求长生不死,迷信方士之术,作为至高无上存在的证明。
附图 2-1:西汉长安及建章宫平面示意图
附图 2-1:西汉长安及建章宫平面示意图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理水的娱游功能增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自然山水为造园艺术创作主题开始和兴起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混乱,战争极为频繁、剧烈,百姓生存十分艰苦的时代。由于战乱原因,建园选址多是在城内或靠近城市的地方,建园的空间规模受到选址限制而逐渐缩小,园内娱游功能反而有所增强,人工景境的创作较以前相比增加不少,特别是造山。汉代“山形如壶”的海上神仙所居住的山的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审美要求了,园林造山开始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10]。政治斗争残酷,世家大族为躲避战乱保全自己,选择隐居山林。并不是看破名利,而是筑壁自守。尤其是北方士族南下,对江南地区尚未开发的土地进行掠夺和开发,不择手段去扩大所能在自然山林中得到的利益,扩大自己的庄园的土地,来巩固自己的实力。由于生活富足,拥有特权,所以在思想上有一种“超脱”的面貌。因为占领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财富,有农民和奴仆为他们服务,自己坐享其成,才能“不为物累”,才能崇尚“虚无”、“以无为本”,这种思想的集成代表是玄学。世家文人过着放荡纵欲的生活,生活在真山真水中,可以“应物而无累于物”,所以更符合“自然”的原则,更有条件去发现和欣赏山水本身的美。
由“比德”升华为对自然山水的美的欣赏,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功利超越为非功利的审美关系。魏晋南北朝的“自然经济的山水庄园”,美名曰为“别墅”或“山居”。将建筑分布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与自然山水景观结合的就是山庄。苑园中土石兼用,模拟自然山水进行景境创作。
园中土石兼用,模拟自然山水进行景境创作。 旧礼教的崩溃,使得思想上获得自由,发展为文学艺术上的“第二次复兴”。“人生行乐”思想的宣扬,人们追求个性发展,对于生活也有了追求。“比兴”说的兴起,体现的是个人情感想要抒发。将自然山水变成人喻志、寄兴的对象,要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1]。 田园山水诗和五言律诗的形成促进了山水园林的形成。正是由于像谢灵运这样世家大族的文人,将名山佳水据为己有,生活在真正纯粹的自然山林之中,以在山水中游玩观赏为乐,人们才有机会发现和欣赏到山水本身的自然美,魏晋南北朝是真正欣赏到山水自然美的时代。
附图 2-2:宋刻唐代兴庆宫平面图
附图 2-2:宋刻唐代兴庆宫平面图 

..............................

第 3  章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原则………………………………18
3.1 无水不活………………………18
3.2 妙在掩与隔…………………………19
第 4  章 理水艺术在园林“景”与“境”营造中的作用……………………………26
4.1 从“有限”达“无限”——营造空间的往复无尽……………………26
4.1. 1 虚实结合………………………27
4.1. 2 互相借资……………………28
第 5  章 现代设计中理水艺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34
5.1 “有限”达“无限”的空间意趣…………………………34
5.1. 1 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的空间意趣…………………………34
5.1. 2 绩溪县博物馆的空间意趣……………………36

第 6 章 理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6.1 理水艺术在现代设计原则中的可行性
6.1.1 美学原则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有一部分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追求的美,包括外在的形式美、色彩美等,也包括内在的精神美、意境美、情感美等。所以美学与设计、园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设计已经经过许多设计者的创新和实践,总结出了非常多优秀的设计方法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出来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追求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内在的精神性、文化性和外在美观性,能够在设计中产生审美感受,体会到美,情感上产生共鸣和愉悦,能够触动到人们的内心,有所感悟。所以在设计时不光要追求外在的、表向上的美,更要追求内在美。理水艺术的美就在于它的隔而不断、随曲合方、令人莫测源头和水面大小等等,这些手法使得园林空间层次更为丰富,扩大景深,使游园者更好的欣赏到园内景色之美,体会园内意境之美。所以将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之美与精神融合进现代设计中,能继承传统古典美的精神内核,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结论


中国园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理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蕴含着巨大宝藏的,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和借鉴。
通过研究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演变,对理水艺术从手法、特点、目的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来梳理,系统的进行归纳和总结。从古典园林理水的发展历程来看,是随着功能要求的不同而变化和发展的,最初是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军事演练、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来源,挖土成池,反土为台。随着时间的推移,私家园林增多,园林占地面积减少,景观娱游功能逐渐加强,并逐渐成为园林理水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只是可游,还不可居。之后园林再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可望、可游、可居的中国园林。建造一座理想的园林离不开理水,望、游、居都是与理水密切相关,理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从最开始就一直是造园的重要思想,随着园林的不断演变,渗入其中。理水不仅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更是与建筑、山石、花木等形成对比,组合成为虚与实、动与静的完美组合,形成玲珑俊秀的园林景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中蕴含了很多优秀的、符合现代设计的理念,是很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
本论文调查研究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绩溪县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优秀设计案例,分析了理水艺术的空间往复与意境营造是如何应用在现代设计中。理水艺术中蕴含着现代设计所包含的美学、人性化、绿色环保这些理念和原则,所以试着将其与生态建筑设计相融合,再将空间层次丰富和氛围营造等融入进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再从模拟自然变成抽象化提取角度,结合中国国家大剧院和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来论证这个思路的可行性,作为理水艺术的一种新追求。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